目录
设置
目录
卷首语
热点追踪
名家论读
书海航标
经典赏析
著书者说
交流汇
广闻博见
智慧星洞
奇文欣赏
书海探秘
名士风流
文化苦旅
环球风
一家之言
恋书癖
阅读启蒙
博文速读
文人雅事
知识窗
微品会
设置
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
作者:爱影之子      阅读量:172      时间:2020-06-02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读到这首诗,你觉得它的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抑或,提起“魏晋风度”,你能想到什么?竹林七贤?《广陵散》?还是嵇康的打铁声?没错,那是个名士辈出的时代。那时的人们举止潇洒、气度不凡,留下来很多流传后世的名人轶事。而当时对于一个人气度和名望的最高评价,叫做“清流雅望”。
在这群美好的身影中间,有这样一个人:她出身名门,才学广博,年少成名,后半生却孤身一人。她,就是“咏絮才女”——谢道韫。
 
01 未若柳絮因风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谢道韫就出生于“王谢”之中的“谢”——陈郡谢氏,是东晋朝一等的名门望族。
在魏晋那个讲究门第和出身的时代,谢道韫可谓“含着金汤匙出生”:叔父谢安,东晋名相;父亲谢奕,安西将军;兄长谢玄,带领东晋军打赢著名的“淝水之战”。——可谓“一门父兄,能文能武”。
谢道韫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其才识亦非常人可比。
一次,叔父谢安给晚辈们提了一个问题:“《诗经》中哪句最佳?”兄长谢玄先答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谢道韫说:“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
“吉甫”是指周朝老臣尹吉甫,他为国忧心,而且善于作颂(歌词),“穆如清风”即是形容他的词风,这句诗即是赞颂其高风亮节。谢安作为当朝宰相,且同样才学深厚,想必心中对此定有共鸣。因此,这个回答深得谢安之心,当场夸赞她有“雅人深致”。
又一次,谢家人在一起聚会,忽然下起了雪。文人雅士,不免触景生情。于是,谢安为子侄们出了一道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比喻外面的雪?”堂兄谢朗答道:“散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一次,谢道韫又赢了。史书上的原话是,“安大悦”。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谢朗的比喻也十分贴切,但显然,后者的答案更与那个时代的风气契合。自此,“咏絮才”成为赞赏才女的“标配”。
 
02 嫁得王郎少才气
 
除了才华本身,才女的另一半往往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谢道韫也不例外。而以她的出身和才华,何种男子能配得上她呢?
答案是:琅琊王氏的子弟、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在当时,琅琊王氏是与陈郡谢氏齐名的望族,这种婚事可谓门当户对。
然而,“门当户对”并不意味着幸福,婚姻更需要的是情投意合。对于王、谢两家而言,婚姻绝不只是“情投意合”这么简单,而是包含了许多其他的东西在里面。
于是,可以猜想,这桩充满着“家族联姻”意味的婚配,当事人有多少自主权和幸福感,恐怕都要打一个折扣。
史书上没有明载谢道韫与王凝之的感情如何。不过,从其他一些事情上来看,他们的婚姻也许并不那么幸福。
在婚后不久,一次回娘家,谢道韫很不开心。叔父谢安很奇怪,问道:王凝之在年轻一辈中算得上出色,人也不坏,为何不开心呢?谢道韫说:咱们谢家叔伯辈中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兄弟辈则有谢韶、谢朗、谢玄、谢川,却没想到王凝之与他们竟有天壤之别!——敢对琅琊王氏的子弟做出这样的评价,恐怕也只有谢道韫了。
王家自然是不缺乏才气青年的,只可惜王凝之不是:在王家一众子弟当中,他只能算是平庸;而不同于其他世家子弟的事迹都被大书特书,史书上并未记载他有何作为,流传下来的也只有信奉五斗米教的荒唐之事。
也许,这就是出身名门的才女们的宿命吧。
03 巾帼气概镇匪乱
 
不同于一般人对魏晋名士的印象,谢道韫不仅才学过人、举止有度,更有许多名士不曾有的英武之气。
在东晋末的“孙恩之乱”中,谢道韫遭遇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夫家和孩子都惨遭毒手。但当叛军到来之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带领家丁手持利刃出门杀敌,甚至亲手杀死了几名叛军,但最终还是被俘虏了。
她年仅数岁的外孙也没能幸免,被叛军抓住了。更可怕的是,他们甚至打算连孩子都不放过,要全部杀掉。
这时,谢道韫喝斥道:这件事(组织反抗)只跟王氏一族有关,跟其他人又有什么关系?如果非要杀人,那就先杀了我吧。
听到这番话,叛军也被镇住了:他们从没想到一个女子竟然在生死关头如此大义凛然、据理力争。最终,叛军也为之改容,没有加害她的家人。
身逢乱世,却表现得比一般男子还要从容不迫、进退有度,这已然不是简单一句“魏晋风度”能概括的。
承平日久,许多人沉溺于风花雪月、玄谈论道,华夏民族承自秦汉帝国的那股“英雄之气”已经万人难觅。而在谢道韫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优雅与风度,更有那个时代罕见的英武、从容之气。
 
04 清流雅望成绝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东晋的衰亡,士族们的美好时光终于走到了尽头,“衣冠清流”也慢慢变成了传说。
谢道韫也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段:孙恩之乱后,她寡居于会稽。虽然亲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但家风依旧良好。
当时的会稽太守刘柳仰慕她的名声,请求与之对谈。虽已是暮年,但谢道韫依然“风韵高迈,叙致清雅”,俨然一股名士之风;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
刘柳与之对谈后,不禁感叹:“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呢?也许,《晋书》中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种形象:“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在谢道韫身上,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魏晋先贤们潇洒、从容的身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世殊时异,我们只能从后人的诗里来想象那个时代的风度,而谢道韫正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身影。
 
责编:王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