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热点追踪
环球风
书海航标
经典赏析
交 流 汇
著书者说
农家书屋
广闻博见
智慧星洞
奇文欣赏
书海探秘
读者荐稿
名士风流
文化苦旅
一家之言
恋 书 癖
阅读启蒙
博文速读
文人雅事
知 识 窗
知识窗
微品会
知识窗
设置
钱谦益与《后汉书》的一世情缘
作者:周铁钧      阅读量:143      时间:2019-07-02
南朝元嘉9年(公元432年),史学家范晔开始编撰《后汉书》,历时13年完成的这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述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到汉献帝25年(公元220年)195年间的史事。全书共120卷,以翔实、严谨、连贯颇得后世推崇,同《史记》《汉书》《三国志》合誉为“前四史”。
南北朝时期,尚未发明刻板技术,只有抄本。直到宋代,《后汉书》才出现南宋“王叔边”建阳刻本、北宋“淳化本肇”刻本等,流传后世的弥足珍贵,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极品。
钱谦益,明代万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主持编撰《神宗实录》《明史》等,他平生酷爱藏书,尤对史籍孤本、善本更是衷情独注。
万历38年(公元1610年)5月的一天,29岁的钱谦益漫步古旧书市,浏览许久,并未发现心仪典卷。感觉有些乏累,便坐进一家叫“优得升”的茶食店,要壶龙井、两碟点心,刚喝几口,发现店里包烧饼的纸张很特别,近前细看,竟是古籍书页。他不露声色,漫不经心地问书页何来?掌柜说:前几天,官军在集市追拿一个商贩,他慌忙奔逃时掉落一捆书。
钱谦益请掌柜搬书出来,竟是一捆两尺多高的刻版《后汉书》,数一数,除包烧饼用去2本,共118本。细细翻看,见纸薄如膜、韧洁透彻、字迹清晰,虽不能认定年代,但确系古籍无疑。一番讨价还价,钱谦益出银百两全部买下,拎回家中,请来好友宫廷书库主事魏葵田品鉴,他一见便赞不绝口:“此乃南宋建阳刻本,现御库存有一套,价值百两黄金也不止,只惜缺失两卷。”
钱谦益闻听急忙跑回集市,四处张贴告示:重金回收“优得升”包烧饼的书页。不久,便陆续有人来卖书页,虽多油渍皱褶,但字迹依清,最终只剩三十余页无人奉回。后来,他在魏葵田的帮助下,暗暗进入宫廷书库,抄来缺失的书页。
喜得整套《后汉书》,钱谦益激动不已,一有闲暇就捧卷细读,同时还在后园建起三间瓦舍,取名“汉典斋”,专门收藏、阅读这部珍籍。
转眼30年过去,钱谦益几经官场沉浮、道路坎坷,多次迁移居所,许多藏书都在颠沛中散失,但《后汉书》却始终不离身边,他也记不得将全书读过多少遍,总之已能背诵许多经典段落。
明朝崇祯14年(公元1641年),59岁的钱谦益纳23岁的柳如是做偏房,对小妾倍加珍宠,凡事依顺。不料,他因争权失败被革职,家境开始衰落,生计日渐艰难,只好去山东济南,向做知府的哥哥借钱。一个多月归来,柳如是竟私自做主,以五万两白银把《后汉书》卖给了一个叫谢三宾的书贩。谢三宾知道这套书是钱谦益的命根子,日后必遭追讨,他得书后就移居他乡,无人知其去向。
钱谦益不见典籍,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毗邻好友户部侍郎张缙彦听他悲声凄惨,过来解劝,却也禁不住跟着落泪。钱谦益断断续续哭了几天,心灰意冷、万念俱灭,每日坐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凭记忆默写《后汉书》,运笔到印象模糊之处,没有原本参照,无法核对正误,又禁不住潸然泪下。
又过些时日,他打点行囊,只身前往济南、汴梁、洛阳等地,寻觅《后汉书》下落。风餐露宿,浪迹各地古旧集市一年多,也未寻到《后汉书》的踪影,只得悻悻返回,在郁闷中依旧默写,十几年竟靠记忆写出三十多卷。时过多年,后人与原书比对,除有些段落颠倒、词句不符,内容、情节基本与原著相同。
清朝顺治15年(公元1658年),76岁的钱谦益收到时任浙江布政使张缙彦的书信,邀他来杭州游览。张缙彦在接风酒宴上道出个天大喜讯:“三个月前,在一家古书店见到一套《后汉书》,扉页有你的题跋和印迹,就重金买下。”说完让人搬上书来,钱谦益拿起首册翻开扉页,自己的笔迹、印章赫然入目,正是小妾卖掉的典籍。
钱谦益心中即刻翻腾起17年来对这套书的朝思暮想,再也抑止不住情绪,扑在书上放声痛哭……张缙彦也备受感动,留他暂居杭州,请人抄录一套《后汉书》相赠,圆了钱谦益的平生夙愿。
钱谦益对《后汉书》倾注的毕生衷情,展现出他对藏典的不渝情怀和传承文化的炽热初心,尽显一位藏书家的执着与挚诚。
康熙三年(1664年),83岁高龄的钱谦益辞世,后人尊他生前遗愿,将手抄《后汉书》一起入葬,彻底了却他与《后汉书》的一世情缘。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