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影帝” 何以成了三八大盖枪下鬼
作者:朱京斌      阅读量:231      时间:2019-03-04
三八式步枪
80年前,日本为了煽动本国民众支持侵华战争,拍摄了大量军国主义纪录片,其中有个叫饭冢国五郎的家伙被吹捧为“军神”,当时在日本家喻户晓。这个狂妄至极的“鬼子影帝”万万没想到,自己因拍片“摆姿势”死在了中国士兵枪下,而要他命的则恰恰是日本产三八式步枪,真可谓“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
 
致命的钢盔
1938年9月3日,日本记者小悮行男带着摄影队来到庐山前线,采访正与中国军队苦战的日军第101联队,颇有些名气的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带着这帮人绕着前线走了好几圈,拍下很多素材。小悮发现饭冢晒得黝黑,头发蓬乱,满眼血丝,形如恶鬼,很符合普通人对“军神”的印象,于是请求饭冢再“客串”一段表演,展示“军威”,提升士气。
骄横的饭冢觉得现场离中方阵地还有200多米,中国士兵射击技术普遍不高,便答应小悮的请求,戴着钢盔,光着膀子,挥舞着军刀乱砍乱吼,让摄影师拍个够。结束后,饭冢和小悮握手告别,就在他转身之际,一声枪响,饭冢还没来得及吭声便栽倒在地,当众人反应过来准备抢救时,他已气绝身亡。事后证实,饭冢戴着掉漆的钢盔,反射的光线引起对面我军160师哨位的注意,哨兵手里刚好有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见此情景,决定打两枪给小鬼子提个醒,让他别太嚣张。
按说,用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步枪打中几百米外的活人,实在非常困难。可偏偏就那么巧,子弹从饭冢背后直穿心脏,令其当场毙命。
 
三八大盖是支什么枪
三八式步枪,中国人习惯叫“三八大盖”(典故源于枪机上的防尘盖)。当年,中国军人围绕该枪争议最多的就是杀伤力,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敌后游击队往往觉得这把枪的杀伤力偏小,容易“一枪两眼”,中一枪仍能战斗的故事比比皆是;可国民党军却觉得三八式威力大,认为日军使用它命中人体后会爆炸,造成的伤口创面大。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也认为三八式很厉害,命中后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都偏高。同样一把枪,为何评价如此不同呢?
细究起来,三八式枪管长,枪口动能高,加之膛线缠距在二战各国步枪中是最短的,使得弹道稳定性好,远距离射击精度高。经测试发现:150-200米距离内,三八式发射的6.5毫米子弹命中人体时,弹头会发生很大的变形,产生类似达姆弹(俗称“开花弹”)的巨大伤口,这种威力可以足够打倒一头棕熊;200-600米距离内,三八式的弹道同样平直,但子弹的射入口和射出口几乎一样,就是所谓的“一枪两眼”;超过600米后,该枪的威力就和其他步枪没什么差别了。
 
隐瞒死亡原因
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不同部队对三八式步枪具有不一样的看法了。
中国正面战场,日军欺负国民党军缺少重武器,加上士兵普遍训练素质差,因此日军往往逼近到200米左右与国民党军对射,这一距离恰好是三八式威力最大的范围,因此国民党士兵才会有三八式杀伤效果大的错觉。
中国敌后战场则完全不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极度缺少弹药,我军常常把日军放近到几十米的距离,先投一轮手榴弹,借着烟雾掩护,用一两轮排枪打乱日军阵形后,便立即发起冲锋,展开白刃格斗。这个时候,日军最多只能开一两次枪,射距常不足百米,子弹刚出膛,正是存速最高,弹道最稳定的时候,“一枪两眼”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当年,华北民兵推广“麻雀战”,埋伏在日军行军路线附近,百米开外打一排枪就撤,等日军反应过来,民兵基本跑到两三百米外了,这个距离正是三八式弹道最稳定的区域,也容易上演“一枪两眼”。
再回到饭冢国五郎,当时他所处的位置正好是200多米,理论上,三八式打过去,会产生“一枪两眼”的情况,但子弹从背后射入,正中心脏,威力再小也能结束性命。正因为他的死法“太奇葩”,日军只好篡改战史,将他的死因说成是率部队突围时导致“胸部连中两枪不幸阵亡”,“拍宣传片送命”这件事则直接隐晦掉了。
责编:杨蕊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