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读”唤醒文化自信
作者:胡破晓      阅读量:110      时间:2019-03-0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中国人的世界里,读与行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囚禁在“象牙塔”里,知识无法与世界产生关联,只会变得狭隘、枯燥,心灵也会缺少情感和温度。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广阔的世界中,获得内心的充盈。由万燕传媒、深圳卫视、凤凰网联合制作的《一路书香》,便再次复兴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的“行读”传统,让人们在行走中体会中国文化的韵味和内涵,唤起心中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摒除文化节目“疏离感”,用“走出去”满足观众隐性需求
在此前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我们总是看到相同的“套路”。在摄影棚内,一群人在舞台上居高临下地讨论文本、解读文化。这种节目形式固然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求知欲,但是无形中却在节目与观众间设立了屏障,节目更像人们的师长,无法与观众成为朋友。《一路书香》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让观众和节目形成对等姿态,与原以为“高不可攀”的文化相亲近,成为伙伴,成为朋友。《一路书香》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一改文化类节目摄影棚里“固步自封”的局面,让文化与你我、与生活产生联系,让观众与节目间的“疏离感”消失。
窦文涛、张星月化身“车载书屋”的老板和店员,与不同嘉宾走进一个又一个经典著作的诞生地。节目虽然以书为线索,却不拘泥于书本,用更宽广的胸襟,去拥抱广义的文化,让观众真正感受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从而收获一场涤荡身心的文化旅程。
在节目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一本本好书带来的美感和情怀,一路行走中还与不同的中国文化亲密照面——泉州的“乡愁文化”轻叩游子的心门,陕北高原“窑洞文化”彰显千年中华底蕴,彩云之南的普洱文化散发浓浓芳香,绍兴的“酒文化”蕴藏文士风雅……在旖旎的自然风光中,在洋溢着人文气息的市镇里,用“行走”寻访文化的脉络和风韵,从而贴近观众隐藏心底的需求,真正让文化走进普通人的心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之美。
 
边走边读唤醒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文化在全球升温
 
《一路书香》“走出去”的节目形式,不仅让文化走进更多观众的内心,更为中国文化走向全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节目响应“一带一路”战略,致力于推广五千年华夏文明在世界各地升温。从节目的行走路线,我们就可看出这次的旅行不同寻常。
《一路书香》第一季,将第一站选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途经陕北高原、大美云南、古镇绍兴,而终点则选在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从这样的“行读”路线我们便可看出,节目组致力探寻经典著作与人的故事,用文化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那份美好情怀。在“乡愁之城”泉州,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从感人至深的“侨批”到九旬奶奶终生等夫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在陕北高原榆林,我们从《人生》《平凡的世界》中窥探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和深沉,更从路遥、陈忠实的巨作中,感受到陕北作家对文化传承、复兴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西双版纳,通过全方位展示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之美和热带雨林的迷人风光,我们得到了这里吸引全世界游客到访的真正原因,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在酒城绍兴,从“曲水流觞”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士的那份风雅和浪漫,更对历史悠久的中国酒文化、书法、诗词文化等有了新的认知,培养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以“行读”之姿,传播知识之美,把握文化命脉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既有美学价值,也有着启迪人心、指导生活的现实意义。《一路书香》向观众带来一本本温暖心灵的好书,不仅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还一改大众对于读书的“强迫式”印象,开启了一道倡导全民阅读的书香之门。无论余光中的《乡愁》、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是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卢梭的《瓦尔登湖》、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边走边读的文化旅程中,我们一次次被文本中传达的内涵和意境击中,备受感动和鼓舞,而“留白”的荐书方式,则更激发了观众的阅读兴趣。
《一路书香》以“行读”之姿,解锁了文化节目全新形态,通过对各地文化的探访,更让人们对中华文明有了多方位解读和梳理,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而节目中提到的一本本好书,不仅引发了观众的阅读兴趣,更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和使命感,让我们有意愿、有兴趣去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之美,助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责编: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