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修炼
作者:曾纪鑫      阅读量:362      时间:2019-03-04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手机、网络、电子阅读器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且十分便捷。但我以为,手机、网络之类的阅读虽然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却是一种浅阅读,要进入深阅读,进而达到思考、创新层次,还是纸质文本最佳。
古人阅读之前,得焚香净手,将书本看得十分神圣。“敬惜字纸”,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美德。今日忙碌而讲究效率的现代人难有完整的单元时间,做不到这一点了,所以,常利用等车时分,就餐、乘车、乘机空隙,甚至如厕之际,如饥似渴地阅读。而我最喜欢的方式,则是躺在床上阅读,这样可以放松身心地进入到一种类似“气功”的状态之中。
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香。”经常阅读,自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绿柳。因此,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是充实生活、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礼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由此可见,个人的气质、品位,取决于读书的多少。一个技术性的人才,如果没有专业之外的人文阅读,很难说他具有多高的文化修养与文化品位。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讲究刨根究底。就像农民收获花生和红薯,循着地底的根须,一挖一刨,一拉一扯,就是一大串,会有一种溢于言表的丰收与喜悦。阅读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说到底,阅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炼,与成长、成功相伴,修炼到家的,便可“得道成仙”;舍弃这种修炼或偶一为之者,只能是黄庭坚所说的“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之人。
  (曾纪鑫 当代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现任《厦门文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