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悟语之“趣”
作者:胡 耕      阅读量:134      时间:2018-06-28

作者长期从事文化广电出版事业,偶有闲暇,喜爱写作,著有《打开欣赏这扇窗》《汉字悟语》等文集。受本刊之约,作者再续“悟语”,并有丁俊先生奉献墨宝,文书相得益彰。我们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这是霍金的一句名言。这位残疾的科学巨人生前最喜欢的事,就是用轮椅压过他讨厌的人的脚趾,他还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压过撒切尔夫人。今天,他可能和爱因斯坦探讨宇宙,一言不合就去轧他的脚趾了。有趣,是霍金最令人怀念的特质之一。
何谓趣?明朝“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说得好:“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而苏东坡对“趣”另有解释:“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他对“趣”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反常,二是合道。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当然无趣,但是独特得离了谱,仍然是无趣。既要反常,又须合道;既出乎意外,又得其中,其间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产生了趣。通俗点说,趣是一种令人愉悦且极富意味的发生。
按其文化含量和存在方式,可分为俗趣,雅趣,幽趣,妙趣。
俗趣,多在世俗人中发生;雅趣,多在文化人中发生;幽趣,多在超然的境遇中发生;妙趣,多在睿智或大修养大境界的人中发生。
若是以趣生成的契机、因缘,则又可分为凑趣、机趣、谐趣三种。
凑趣,多在语言与行为的碰撞中寻找契机;机趣,多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寻找契机;谐趣,水到渠成,自然天成,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人之天性,便有求新求变猎奇览胜之欲望。而趣,恰好是新鲜的,活泼的,奇异少见的,能给人以愉悦和启迪。可见,求“趣”是人之天性所需。
但生活中,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却似乎可遇不可求,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趣,实际上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知如何伸手去取罢了。从汉字结构看这个“趣”字,可不就是边走边取吗?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取到这个“趣”呢?
我想,你得首先放弃一些东西。当你放弃了一些东西时,你也就取得了一些东西。比如说,你放弃了睡懒觉,你就取得了学习或工作的乐趣;你把自己一天的零用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你就获得了帮助他人的乐趣;你把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放飞,你就得到了热爱生命的乐趣;你放下了手中繁重的工作,陪家人一同去散步,你就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趣。
然后是态度。杨绛曾经写过不少关于钱钟书的趣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钱钟书帮着自家猫咪打架”。夫妇俩养过猫,有一次,自家猫咪半夜和别家的猫打起来了,钱钟书怕自家猫咪吃亏,拿着根长竹竿,跑到院子里帮着自家猫咪打架。邻居林徽因家里的猫,经常被钱家的猫打得屁滚尿流。还有一次,他趁着杨绛熟睡时,拿墨水在她脸上画花脸。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态度效应”,即你有怎样的态度,就有怎样的人生。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这就是态度效应的精髓。
人如何拒绝乏味,也是一门技术活。 
比如你试着不用常规的眼光看待事物,摆脱既有的思维定式,那你马上就会跳出旧有的格局。
周耀辉是香港非常有名的词人,他出过一本小书,叫《7749》,里面有很多充满创意和趣味的小练习。他在《感官世界的地震与海啸》一文里说,对身体的使用应当是没有限制的。也就是说,人类对于眼耳口鼻手脚发肤过于习以为常,所以局限了它们的功能。“你试过一丝不挂地游泳吗?”“你试过用舌尖舔十遍自己的掌心吗?”这些都是他书中提出的关于感官的想象。他鼓励人们看一些自己不常见到的地方,比如床下、柜顶、墙角。
摆脱语言定式,也是变无趣为有趣的一大法宝。
几乎每一天,我们遇到同事都是“早上好!”“饭吃了么!”之类的问候,像一套模板。偶乐打趣,也是相当枯燥而乏味,比如看见同事穿一身黑色西装上班,也只是说“你今天穿得真精神!”而不会说“你今天穿得像个黑衣警探!”或者“你是不是跑错片场了?”在这里,语言的改变,顿时产生了趣味性,也就间接地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无疑是有趣的一件利器。
有些人认为有趣就是没事儿讲讲笑话,或者带色的黄段子。不是的,一个有趣的人,肚子里得有墨水,要有广泛的知识。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听一个有趣的人讲话,他说得滔滔不绝,你听得津津有味。就是这样的感觉。拥有知识,不代表拥有趣味。但是拥有知识,就杜绝了无聊。无聊无聊,无话可聊。一盘烧鸭摆在桌子上,除了知道它好吃,你对它一无所知,什么都说不出来。只好乖乖跟从动物性的本能,把烧鸭吃得干净,最后红光满面地走人。有趣的人往往善于把话题引向一边,然后把你带入他所理解的世界。《雅舍谈吃》的第一篇文章讲的便是烧鸭,梁实秋从严辰的词讲起,谈及烧鸭的产地、运输、做法、哪哪哪的烧鸭做得好吃、吃它又有何讲究……仅是一盘烧鸭,就能讲出这么多门道,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吃饭,哪里会无聊呢。
成为一个性情中人,拥有自嘲自黑的心态,也是有趣的人常采用的方法。
随性而动,率性而为。有什么小缺陷,不掖着藏着,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趁着别人说出来之前,自己先黑自己一把,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愉悦了别人。相反,刻意地表现自己高大全的样子,恰是最惹人厌的。自黑谁都比不过高晓松,微博上他晒了一堆“对世界充满恶意”的自拍照。这不仅没影响他的事业,反而吸来一堆“脑残粉”,评论栏里纷纷高呼男神。这就是自黑的力量。他自黑了之后,没招人讨厌,反让人觉得:咦,这胖子原来还有这一面,蛮有趣的呀。不经意地黑自己一下,你不断地发现对方的坦诚与缺陷,进而愿意靠近他。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我们喜欢和那些不完美的、真实的同类在一起。
当然,放弃功利的思想,让自己变得温和,这是一个真正有趣的人所必备的。
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人,同龄人,年长者,很多人都无趣、不快乐、活得衰败。仔细观察,这些人大多都是“功利主义”的信徒,只追求物资利益最大化。他们不愿意体察生活,只是一个劲地在那儿爬。他们理解的生活,便是今天我赚了多少钱,我是不是比你强,比你成功。他们讨厌旅行、讨厌读书、讨厌看展、讨厌任何带有理想的东西。他们急呀,哪里需要乐趣,金钱足以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满足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有趣的人呢,他们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一种包容性极强的价值观。他们宽容,有同理心,愿意掏出爱心给世界增添点温度。这种纯粹的“取乐精神”,胜过名利场的一切。
生活百无聊赖,因为过它的人正蓬头垢面;生活万种风情,因为过它的人,有趣,有味。
“策神”汪涵写过一本书——《有味》。一般主持人写书,大多是自己打拼的励志故事,或者讲讲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但这本书里,汪涵却只字不提自己的工作、成就,他写的是木匠、墨工、折扇坊、油布伞、竹林、河流……那些“人生真正的好东西、好味道”。我们看到了一个洒脱不羁的烟火神仙。那些温润的文字,显然比哗众取宠的炒作更让人动容。
有趣,是对一个人的至高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财富、外貌都只是他自己的,但他的趣味却能分享给他人,带来新的视角,新的灵感。有趣从来不需要用“诗和远方”来堆砌。那些波澜壮阔的大事件,顶多只能起到一针强心剂的作用。短暂的疗效之后,一切又将归于平常。所以,真正有趣的人生一定是生根发芽于寻常光景——它囿于厨房,却吞吐着山川湖海的木石波光。要想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与日常琐碎谈情说爱,让水泥地里长出嫩芽开出鲜花。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美妙处就在于这一点火花的碰撞。网上有句调侃:“许多人25岁就已经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埋。”仔细一想,说的无非是毫无趣味的人,年轻的朝气蓬勃消失后,只剩下自怨自艾。
趣味,是对生活的不妥协。生活,说到底还是柴米油盐,哪怕是艰难时世,但愿意探索多一点,打开内心多一点,就不会固步自封。
《菜根谭》有云:“读书穷理,以识趣为先。”这个识趣,是认识趣味的意思。琴棋书画、山川云物,不识趣的人只能看个热闹,识趣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滋养。我们早早接受了读书功利的目的,却忘了它能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敏感与好奇。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会傻笑的婴孩,尤其是儿时的童心,不受任何事物束缚。也许你小时候还会对猫狗打架这种事感兴趣,甚至还会蹲下来观战。但长大了就不会了,因为这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利益可言。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趋“功利化”,同时也是“去纯真化”的,他们只考虑利弊,而自愿放弃生活的趣味。从这方面来说,想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要手握童心,胸怀赤诚。现在下班后,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带三岁的外孙玩耍,他大摇大摆行走,稚嫩的声音不停地追问,叫人呵呵不断,享受天伦之乐及与生俱来的“天趣”。
责编: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