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阅读的生活
作者:鲁海兵      阅读量:159      时间:2018-06-28
前不久,在书店看到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思》,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过阅读的生活。当时心中颇有所动,觉得表达的是非常高层次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境界,不可能是张扬、喧嚣的人生,理当是宁静、朴素的生命体验。
 
阅读的两个层面
 
提到阅读,人们往往将之理解为看书。其实,阅读有两个层面:一是读书,开拓自己的精神视野;一是阅世,拓展自我的现实阅历。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只强调读书,不强调阅世,很可能成为一个书呆子;只强调阅世,不强调读书,很可能就会沾染市侩气息,就会变得庸俗,生命难以轻盈而丰沛。所以阅读必须共为,内外必须兼修——既要关注当下现实,也要关注自己内心生活。古代中国,人们崇尚“耕读传家”。这的确是令人向往的一种境界。“耕”就是现实的劳作,改造客观世界;读,就是构建自己的精神生活,改造主观世界。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向外观世,向内观心,达到源于尘世又高于尘世的生活,应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会遭遇阅读。
当我们呱呱落地,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一下就让我们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神秘的联系,但这个时候,我们的精神疆域是狭小而贫瘠的。伴随着阅读,我们的内心不断成长,进而完成整个精神的发育和壮大。
阅读的好处很多,其佳处有时是“心向往之,口不能言”。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化,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当然是有切身体会的至理名言。就我个人而言,粗浅的感受有三点:
阅读可以使人丰富。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多曲折复杂,多么波澜壮阔,都只能是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但是阅读为你打开了无限丰富的世界之窗,它展出了不同的时代画卷、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人生的风云际会,使你得以一册在手,神游万物,思接千载,重拾那些失散的人类经验和教训。一个不善于阅读的人,生活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条;一个经常阅读的人,生活的道路就有千条万条。因阅读而丰富的灵魂,必然是一个有教养的灵魂,必然对真善美有天然的追求,对假丑恶有本能的回避,必然把追求智慧和良知放在更加崇高的地位。
读书可以使人博大。人的精神视界和现实眼界一脉相承。在海边生长的人,他的心胸更宽广;在草原上生长的人,他的气度更豪迈。相对于人生的阅历和成长环境而言,文化见识对于拓展人的心胸,恢弘人的气势更显重要。一个博大的灵魂,必然是一个善良的灵魂,它能深切理解人类遭受的每种困厄和艰难,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和个性选择,使理解与沟通成为可能。一个经常浸淫于阅读的人,就可能摆脱自闭症和偏执狂,成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
读书可以使人宁静。宁静是人生的化境,在宁静里享受生命和自然带来的愉悦和闲适,这种略带孤独意味的与内心对话的时光,是生命过程中必要的修炼。很多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真相是在宁静状态下呈现出来的,能不能在日益浮躁的当下保持一份虔敬和沉静,是判断一个人生存质量和境界的重要标尺。十分遗憾,这些年来,我们在功名浮华的世界漂游太久,很难得有勇气和耐心去保持生命里那份难得的宁静与从容。傅雷说,只有身体静止,思想才能灵活而圆满。现在每日匆忙于俗务,再没有阅读时心灵的那份悸动和悠远,这种庸俗浮华的生活,我内心是鄙弃的。我非常怀念拥衾而坐的读书时光,怀念秋风秋雨里读“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美妙感觉。我深切体会到,只要我们放弃了阅读的兴趣,就是放弃了对自我精神生命的教育,就是放弃了过一种真正经过思考的生活。世上莫大的幸福就是终身都能在良好的教育中渡过,保持心灵在书籍中获得的那份纯净。不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生活,都会用知识和良知培养起来的情感去生活,不论我们经受什么样的坎坷,都会在最灰暗的日子里,从阅读中寻找精神困惑的答案,从思考中寻找支持我们前行的理由。
 
全民阅读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基石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应该衍化为社会行为和集体行为。十九大提出,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美好生活从哪里来?除了致力于发展经济,化解物质需求各方面的矛盾外,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精神追求的社会心理,应当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提出来。现在,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幸福感却越来越缺失,社会心态由于利益的落差正在变得浮躁和失衡。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难道我们人生价值和追求就没有超越物质更高层面的东西吗?
1995年,美国民意调查专家理查德·哈伍德就曾指出:“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物质主义,越来越贪婪,越来越热衷于自己的想法,越来越自私。”陶渊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以哲人的智慧洞见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物欲症”,发出“余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诘问。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是也需要稍微放慢一下自己的脚步,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让我们的心灵有一种释放?是不是也需要观赏和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为后人们多留一些自然景致?是不是也需要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幸福,在不和谐中奏响和谐的音符?
因此,美好社会最高的境界是心灵的共振,一个和谐幸福的城市,必然是精神生活比较健全,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这就是我们国家提出全民阅读的苦心所在,这就是北大、清华等20所高校社团倡议诵读经典的初衷所在。只有倡导全民阅读、倡导一种文化生态,才能搭建我们与古人、今人心灵沟通的无形桥梁。阅读让我们学会“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需要相互读懂对方的生存价值和人生价值;与其他国家和文明和谐相处,需要加强交流并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冲突和战争,包括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许多都起因于误解。消除误解达成和解,需要共同的阅读。
但是,一个非常悲哀的现实是,国民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2017年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66本。这个数字与犹太人64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相比,实在是太低了。在回答不读书的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读书的比例为29.1%。
如果说因为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人们“没时间读书”,那么为什么生活节奏同样快的日本、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率比我国高得多呢?可见,“没时间读书”只是借口,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从小培养的功利主义思想残害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并不是读书的至高境界。当功利的目标在现实中湮灭,读书就不可能成为终身之要务、毕生之追求。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书籍是思想、文化的结晶。书籍是连接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书籍使我们看到整个过去时代的精髓,看到当今时代一切民族的文明,看到人们对未来时代的美好憧憬和无限期待。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每个人的心灵同古今中外一切伟大心灵沟通、交流、凝聚、融合的过程。
阅读,就是在接近真理;阅读,就是在汲取智慧;阅读,就是在借鉴经验;阅读,就是在学习方法;阅读,就是在获得知识;阅读,就是在陶冶情操。
学习不论年龄,贵在一以贯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不管你选择走哪一条路,最要紧的是先要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中去。凡是你不知道的事,都应向人请教。虽然这有失身份,学问却会日渐加深。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日不嫌少,要珍惜;一生不嫌多,莫虚掷。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世界因阅读而美好,文化因阅读而交融,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庄子曰: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让我们倘徉于阅读之中,追随那让生命饱满而飞扬的无涯之旅。
(作者为湖北荆门市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局局长)
责编: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