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卷首语
看读天下
开卷有益
书伴人生
轻松悦览
阅读会所
设置
《月光不是光》 是父亲活出来的
作者:◎陈 仓      阅读量:57      时间:2023-02-07
我一直认为,善意就像阳光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真正的好作品一定要传播善意。我所有的作品,包括获奖的《月光不是光》,都意图向人们传播一些善意。
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她断气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是吃麻花,父亲和姐姐跑遍整个村子,借来半桶油和一升面粉,好不容易炸好了麻花,母亲却已经断气了,把这人间的美味留给了我们;我十一二岁的时候,为了结婚办酒席,哥哥带着我去河南淘金,中途发生了事故,哥哥将我一把推开,他死了,我活了,那年哥哥十九岁,刚刚定下一门亲事;我十八九岁的时候,为了印刷一本诗集,回家向父亲求助,一辈子没有读过一首诗、不知道诗为何物的文盲父亲,不管不顾地砍了几棵大树,为我筹措了一笔费用……正是我的亲人们,用他们纯朴的爱和善良,为我的人生铺就了温暖的底色,教会了我如何善待世界,如何去热爱土地和生活。
所以,我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看到一根草我很高兴,看到一棵大树我很高兴,看到一片麦地我也很高兴;下雨了我很喜欢,天晴了我很喜欢,不阴不晴我也很喜欢。我觉得能够活着就很精彩,而那些好的文字,都不是写出来的,其实是活出来的。《月光不是光》中的父亲、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他们的肉体和灵魂像一尊尊佛像,都是用泥巴捏出来的。比如我的父亲,即使处于昏迷状态,依然伸出手,在空中拔一拔、抓一抓,做出拔草、摘扁豆、破柴火的动作。这些农民耕种土地的动作,已经化入了他的生命,成为生命的一种状态。一个在病床上种地的人,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种地的人,他一辈子种下去的,已经不再是庄稼,而应该是他自己。他把自己和庄稼一起种进了土地,种进了时间的长河中。
由此可见,我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土地是多么热爱。我曾经很多次说过,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身份,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来自天上的,一切都来自土地,包括一滴水和一片雪花。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有一个农民在为你耕种着这片土地。所以,我们必须热爱这片土地,感恩那些为我们耕种土地的人。我一直认为农民是伟大的,我以自己有一个农民父亲而自豪。
《月光不是光》大部分是写父亲的,写父亲一个人留守在农村的生活,写父亲对于进城人员的意义,写他的远方和我们的远方。书里有一句话:“父亲活着,故乡就活着,父亲不在了,故乡也就不在了。”非常不幸,我的父亲于2021年冬天小雪的那天去世了,在安葬父亲的时候,我多么想在他的墓碑上写点什么,以便于对他的一生下一个定义,但是写什么呢?写“农民”两个字吗?写他栽过多少树吗?写他种过几亩麦子、玉米、土豆吗?写他养过几头猪、几头牛、几只鸡吗?父亲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存钱,他把卖药材的钱,把卖粮食的钱,把卖木材的钱,甚至把过年过节时我们送他的烟酒拿到小卖部换成的钱,全部存进了银行。在人生的最后几天,他才解开病号服,从最贴身的地方,把一沓存折掏出来,交到了我的手中。我数了数那沓发黄的存折,他辛辛苦苦积攒了六万多块钱,但是他住院的花费不止这么多,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他的一辈子是一个负数。所以,他的这些成绩也不能写在墓碑上。
于是,面对他的墓碑,我写了一首诗:父亲用整整一生/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只有短短的三个字/这就是他的名字/陈先发/而我/为他写下的更简单/只有一个字/爹……父亲这样的农民是卑微的,他们活着或者死去,对世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还不如一棵树,树死了,还可以燃烧。所以在他们的墓碑上,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功名,没有财富,大部分地方只好留白。那么,他们来这世界转一圈的意义何在呢?我明白了,父亲是专门成就我而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月光不是光》不是我写的,而是父亲活出来的,是他用皮肉熬出来的。
2022年11月,我去北京参加了“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我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进入中央歌剧院,那可是华丽、高雅、神圣的场所,我却以文学之名,不仅仅当了观众,还走上了舞台的中心。好多朋友陆续发来信息说,他们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了颁奖典礼的直播,甚至还有许多老家的农民,他们虽然不是文学爱好者,但是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文学和生活之美。这是时代给作家搭建的舞台,我就站在这个舞台上被光芒照射着,从来没有过的光荣和豪迈,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笔下的父亲。农历十月十八,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祭日。去北京之前,我从上海绕道陕西老家,把《月光不是光》放在父亲的坟前,这不就是父亲的墓志铭或者一个小小的碑吗?
现在冷静了下来,发现对于作家而言,获奖除了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其实没有太多的改变,因为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一天不写心里就不舒服,不写就会空虚,不写就会失眠。我坚定地认为,文字是我的另一条命。这条命比肉体还重要。因为我的肉体最多活不过百年,而如果我写出好的文字,它们一定会活得很长。我要把我、把父老乡亲们的灵魂附在我的文字上。
 
(源自《解放日报》,潘光贤荐稿)
责编: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