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来源:《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8期 浏览:160次 发布日期:2022-08-24 17:14:30

《求是》杂志近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个重大问题,它们都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且具有紧迫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问题。其中总书记对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问题的科学回答,更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对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冲击的现实背景下更好应对国家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防范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重大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居安思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重要内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愈发鲜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愈发巩固,我们党日益锻造成为一支充满活力、勇于面对风险、敢于战胜挑战的坚强战斗队伍。但我们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增加了各类风险发生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提高了各类风险危害放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党的十九大到2019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防范化解风险问题在党的领导人这里日益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了一系列科学把脉与精准分析,并就如何落实中央决策提出了明确要求。

风险面前看担当,人类社会的风险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应对,首先要不断树立风险意识。风险意识就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行为主体对所面临环境压力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要求、政治智慧和责任自觉让我们对风险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与构建力。强化风险意识,关键就是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风险有充分的预判与充足的准备。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有充分的斗争精神、战略思维和政治定力,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中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规律性办法与有效性措施。在实际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在应对风险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把防范风险放到党和国家发展振兴大局中把握谋划,善于加强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总结局部经验。从风险发生的领域来看,各级主政者既要着力防范化解关系我们党执政安全的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重大风险,也要高度重视影响国计民生、干扰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就必须更加重视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攻关来维护我国技术供应链安全,还要重视国际风云变幻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造成的风险与冲击。我们的防风险体系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既要能防范突发性“黑天鹅”事件,也要能应对难以回避的“灰犀牛”事件;还要善于认知与处理具有混沌特色的“蝴蝶效应”与凸显幸存者偏差的“墨菲定律”。经过上下的齐心努力,确保国家在重大风险面前考虑全、应对稳、站得住、渡得过。

近年来,有几个重大风险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是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问题。现代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聚焦性关切。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隐患不时显露,金融稳定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像土地财政依赖问题、房地产健康发展问题、地方债化解问题等都积累了许多金融风险,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相关领域的金融风险,尤其是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既不能因噎废食去影响经济发展,又不能首尾不顾去回避风险挑战。应该通过不断引进新经济理念新经济模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可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重大急性传染病在现代高速流动性社会的传播十分迅速、危害非常巨大,如果处置失当、应对失误,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严重经济停滞与社会动荡。我们必须提升抗风险意识,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力,尤其是要创新性增强数字化时代的卫生防控体系,力求治病未病之时、防灾成灾之前。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疫情防控策略,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要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紧紧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逐步化解这一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风险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再次,近年的气候变化和今年的俄乌冲突使粮食供应问题日益紧迫起来,国际粮食形势严峻,全球范围的粮食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应链也可能进一步遭遇突发风险的冲击。我国粮食需求中的口粮需求、饲料粮需求和工业粮需求需要在动态调整中达到一种综合平衡。我们应对粮食领域风险挑战的主要思路还是要在立足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立足国内、自给自足和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有机结合,在满足14亿人口大国主粮需求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中国人的粮食消费质量。最后,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经济领域风险也日益凸显,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总体国家安全等构成了一定影响。韩美群教授的论文,立足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揭示了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核心与关键。梁伟军教授的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领域面临的各类重大风险,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经济风险防控体系的策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是时代的回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首要的就是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与道路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今天,中国共产党是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学习型政党与创新型政党。我们党正是在不断的探索、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创造了超大型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治理奇迹。今天,要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凝聚起战胜各种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本期“年度策划——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的几篇文章,主题集中、风格各异、视角独到、建言中肯。几位学者既站在宏观角度分析了处理应对重大风险的时代背景和治理优势,又从不同领域探讨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原则要求和现实方略,冀以此呼应人民关切、服务政府决策、体现学界担当。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逻辑机理与实践策略研究”(编号:19BDJ011)、2021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编号:21ZD06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曹胜亮(1974-),男,湖北蕲春人,法学博士,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研究;陈沚欣(1998-),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工程大学党建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点击下载PDF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