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与实践表征
作者:刘小勇      阅读量:447      时间:2021-01-21

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与实践表征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关于新形势下家风建设的重要论断,着重强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迫切性,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塑造优良家风的实践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为基础,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红色家风基因基础上形成的极具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重要思想理论,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乃至于建设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家风;家风建设;党风;政风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1-0022-07

 

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具有多个重要思想来源。它是以马列主义家庭观为基础,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并通过习近平同志个人的社会历练和工作磨砺,特别是共产党人一直以来重视的红色家风的传承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助于党风廉政建设地深入推进[1]。

一、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基础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有着十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渊源,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我国社会一面重要的精神旗帜。认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渊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理论基础

第一,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与沉淀,不断充实与丰富,显示出了博大精深的内涵底蕴,其中家风文化更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其也筑牢了习近平总书记家风思想形成的基础。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寄予了高度关注,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并坚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就是最好的佐证,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国古人素来重视家风,如《曾国藩家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经典著作,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对“做人之道”进行了解读,所倡导的尊老爱幼、贤妻良母、勤俭持家等美德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思想基础,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三个注重”。与此同时,儒家所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突出了家国同构的理念,厚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土壤”[2]。

第二,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浸染在无数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当中,筑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之上。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淬炼出了伟大的红色文化,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治家的行为风尚和道德规范,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行文脉络,可窥探到红色文化的强大精神脉络,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等。同时也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有着浓厚的“红色”情怀,一切源于“为人民服务”,这也是革命先辈优良家风的核心,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行为实践中可深刻感悟得到。同时,革命先辈们注重党性修养的理念也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根本指导。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始终坚守的阵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特别是关于“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家庭与国家的前途命运都将紧密相连,同时,也要正确看待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等各方面的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都是源起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指出,家庭和社会制度都是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而产生的。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家庭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家庭也相应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中妻子作为私有财产的思考,强调消除私有制是真正实现家庭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正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指导,奠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同时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思考,得出了系列结论,如“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是社会好风气的基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征,符合中国新时代的国情,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知的来源,同时亦印证了产生思想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在严厉勤俭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数十年从政工作的磨砺中形成的,既是个人实践的经验总结,亦是认知层次的理性升华。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构筑起了极具渲染力的空间环境,一个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养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息息相关的。出身革命家庭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环境下成长,其深刻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其家风建设思想形成的根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还与其7年知青岁月的淬炼有莫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将梁家河知青经历视作人生的转折点,把陕北和延安比喻成自己的“根”和“魂”,正是由此找到了“初心”。丰实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更懂民心、民意,极具针对性地提出了家风建设论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履历来看,首先扎根于基层,看遍了中国社会的风貌,成为了其注重家风建设的直接动因,而浓重的家国情怀,使他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明确了家风建设的目标。

二、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最鲜明特色是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嵌入党风廉政建设之中,将家庭管理与从严治党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深刻认识这些内涵,需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一)问题指向:党风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在问题指向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弘扬社会主义家风文化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满足人民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的“红色家风”,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实践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已经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正所谓“国之本在家”,注重家风建设,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优良传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都十分重视的重要内容。

第二,弘扬社会主义家风文化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进行,在对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案件的调查中,贪污腐败普遍呈现出多个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犯罪的重要特征。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路线指引下,把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联系在一起,把“良好家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紧密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实践基础。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家风建设问题指向的创新点,对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着力群体:党员领导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创新点在于家风建设的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直接指向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一,作风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能够真切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家风建设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作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二,党员干部家风能够如实地反映党风政风。家风是全面从严治党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古语有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党员领导干部大多都承担着重要的党政事务,作为领导者、决策者、执行者,要有系统的体系的思维把“全面从严治党”和“良好家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只有领导干部的家风正,才能够避免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放纵家庭成员获得非法利益的事件发生,才能够为社风、民风起到应有的“领袖”作用。在长期的反腐斗争经验总结上,党员干部群体是首当其冲应注重家风建设的群体。

(三)核心要义:修身齐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诸多论述同时也包含着许多宝贵的传统治国理政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每一个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持家”。比如继承和弘扬优秀儒家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中有“君子为政之要,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句。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对国家的治理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由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注重党员修养的政党,同时也是十分注重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提高素养的政党。在此基础上,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两个层面的内容。

从个人层面来看,其核心要义为“修身”,强调个人修养对家风形成的重要作用。家风建设首先要改善个人生活作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不忘初心,克己自律,以身作则,不搞特权,不讲排场等等。从家庭层面来看,其核心要义则为“齐家”,强调家庭风气对于个体成长乃至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当前廉洁齐家已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可见廉洁齐家对于党建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特别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作为人民推选出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就应廉洁齐家,正确引导和教育亲眷,自觉做好良好家风建设的先行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四)价值旨归:治党治国平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在于治党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铺平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则传承并延续了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内涵丰富,并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明确的实践性。其内在逻辑性是以治党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实现的方法则是要从个人层面的“廉洁修身”再到家庭层面的“廉洁齐家”,最后延伸到国家层面的最终价值旨归:治党治国平天下。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从而形成了具有“德法并行”特点的新时代治党治国经典理论。

三、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表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不仅包涵问题导向、着力群体、核心要义、价值旨归等严密理论体系,同时还有着注重实效、符合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论。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了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包括家庭、家教、家风在内的三位一体家风建设体系。其思想的实践表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家庭建设层面的重教为本

家庭的基础地位和基本功能决定了家庭的基础因素作用,因此家庭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起点,是实现良好家风最基本的前提。

第一,要重视和强调家庭的重要意义。家庭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维系人们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组成单位,以亲情和家庭归属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形成并产生了最根本的家庭观念。正如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指出的那样,“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唯有家庭和谐美好,才能衍生紧密的个体关联,继而促进民族团结。因此,要认真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家庭与家教、家风的逻辑关系,领会家庭对于治国理政起到的根源性作用,摆正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战略定位,了解其作用机理,进而重视家庭成员关系处理,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安定。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并重视家庭的教化功能,家长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成为“高尚道德”的践行者,当好子女的第一位老师。

第二,在家庭建设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和肯定新时代女性于家庭生活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早在2013年10月31日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全国妇联第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广大妇女同胞要意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要重视并自觉发挥其在培育家庭美德和树立良好家风的独特作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典范,都印证了女性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妇女同胞摆脱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倡导和激励其发挥女性在家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自觉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慈母、贤妻、孝女、善邻等新时代女性的优秀品格。对此,要充分尊重和肯定妇女在上孝敬父母,在下呵护孩童,又能够平衡和处理好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变化关系,以及主动承担家庭道德文明建设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母亲在家庭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善于利用母亲在培养子女品德教育上的天然优势,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主导作用,提高家庭建设特别是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着重指出的是,上述要求都有赖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独立人格和地位,以此作为女性作用发挥的基础。恩格斯认为,要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必须让其从事不仅仅局限于在家庭方面的私人劳动,还应让其从事家庭之外的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充分尊重劳动自由,弘扬劳动光荣的美德,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女性的主体地位,为妇女提升自我意识创造条件和环境。

(二)家风建设层面的廉洁为要

所谓“家风”,是相对于“家庭”“家教”而言最本质的追求目标,家庭是基石、家教是手段,那么良好家风建设就是最根本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在深入理解家风建设的重要文化意义以及政治意义的基础上,要着重从三个层面进行家风建设:

第一,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层面,领导干部家风是作风考评的基本标准之一。一直以来,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求,“我们要着眼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党内法规的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实党执政的基础。

第二,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层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廉修身、以德正己,做子女和下属的表率。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要弘扬中国共产党注重自身修养的优良作风,既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同时也要在人民群众中做好正能量的实践先锋者、引领者和示范者。更要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者多困于所溺”的历史警句[4]。

第三,党员领导干部家庭教育层面,要强调“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告诫领导干部对子女的管和教要更严,时常教育督促子女秉持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正确价值观念。

(三)治家文化层面的浸染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深受中国古代优秀治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推崇的“修齐治平”思想,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红色治家优良传统的熏陶与充实。同时,还处处体现在对其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践行上[5]。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家文化上的诸多论述,在治家文化实践表征主要体现为:

第一,积极运用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认识来解决当下家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的基本信念。同时,在治家文化实践上,他又多次强调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的重要意义,引领全国掀起了传承与弘扬传统家风文化的热潮。在学习和积极运用传统治家文化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精确地概括了传承与发展应该坚持的根本方法,即: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要坚持时代进步性、针对性、科学性,注重传统治家文化的内涵转化和新时代内容创新。

第二,对优良革命红色家风不抛弃、不放弃。革命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践行马列主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由此形成了具有诸多优秀品质的良好家风文化集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革命文化建设与家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红色家风,学习革命先辈优良品德、坚持克己修身、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以身作则,躬身力行。

(四)家风规矩层面的德法并治

所谓“家风规矩”正是道德自律与制度他律并重的实施,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中既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也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只有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才能够减少当前社会贪污腐败、家庭暴力以及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难题。

第一,重视家庭品德教育,注重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个人道德修养是家风好坏高低的内在原因,因此首先要明理立人,把品德教育放在家风建设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讲道,家长应当教育孩子把握好学习与做人的关系,把美好的道德观、正确的是非观、积极的人生观传递给孩子,从小做起、从细做实。同时还要善于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见德思齐,择善而从。要把家庭教育生活化并落到实处,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和培养自己和孩子的家国情怀。

第二,建立健全家风监督制度体系。从外部环境特别是从家风监督的角度制定一套具有约束力、平等性、规范性的“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的家风规矩建设的论断最直接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的纪律条例上。要坚持完善有效家风制度规范性建设,进一步完善党规党纪,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家风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并不断提升标准内容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关于新形势下家风建设的重要论断,并着重强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迫切性,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塑造优良家风的实践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为基础,在深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红色家风基因基础上形成的极具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重要思想理论,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乃至于建设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璐.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论述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新西部,2019,(23).

[2]  张书霞.爱之以道:习近平家风理论的分层解构及哲学基础[J].中州大学学报,2019,(2).

[3]  黄德锋,潘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价值探析[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

[4]  尚传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家风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4).

[5]  李智勇.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J].紫光阁,2016,(7).

 

[责任编辑:汪智力]

Xi Jinping's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zation on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Family Style Construction

 

LIU Xiaoyo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repeatedly issued important thesis on the building of family styl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emphasizing the urgency of building a family style for leading cadres, and expounding the shaping of good family style from multiple angles Practice method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tate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ty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is based on Marx and Engels’ family concept, and is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amily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red family. The systemic, practical, contemporary, and people-oriented important ideological theorie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wind gene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style and clean government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spiritu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Xi Jinping; family style; family style construction; party style; political style

 

[作者简介] 刘小勇(1979-),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