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设置
大疫过后,世界依旧?
作者:于洪君      阅读量:852      时间:2020-12-31

2020年是人类编年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华民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争取实现全面复兴、深化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抵制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共同开启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口。然而,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既严重干扰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也极大地冲击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目前,全球疫情阻击战如火如荼,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感染者、确诊者和病亡者数据逐日剧增,触目惊心。与此同时,主权国家的经济复兴战、世界范围的舆论争夺战,也已烽火遍燃。由此产生的以邻为壑、相互仇恨、彼此隔绝的“政治病毒”不胫而走,制造并散布各种阴谋论的“精神瘟疫”大行其道。大疫之后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社会到底要走向何方?人们众议纷纭,见解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大疫之后的世界,无论总体力量对比还是地缘战略格局,无论各个国家的治理方式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但是,综观各种因素,辩证地、历史地看,无论国际舞台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全球治理如何转换,人类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不会有颠覆性改变,只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只会更加彰显和强化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中国国家卫健委名之为“新冠肺炎病毒”的这场特大疫情,实际上去年(2019年)晚些时候即已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悄然来袭。遗憾的是,当时国际社会对这种病毒缺乏认识,没有引起广泛警觉和重视。因此,今年(2020年)年初疫情大规模暴发后,迅速席卷全球,令世界各国措手不及。


此次疫情的暴发再次证明,大规模传染病对人类的攻击,将不分民族与种族,不分国别与疆界,也不论宗教文化与价值观体系,更不论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疫情是人类的公敌!大疫面前,没有哪个民族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于难。


诚然,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医疗保健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繁衍生息、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人类面对大规模传染病、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共同威胁和挑战,除了相互支持、彼此救助、风雨同行、和衷共济外,没有其他选择。目前,全球合作共同抗疫的呼声日渐高涨,其格局也初步形成,虽然总体进展还不尽如人意,个别大国和某些势力甚至背道而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意识已经被普遍接受。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实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大疫之后,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意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践行和强化。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友好努力,应当也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可和支持。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自信。


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的经济态势不会改变,只会更加扩大和深化


人类社会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发展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疫情蔓延阻碍了各国间的人流和物流,打乱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整体节奏,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断裂,有的国家甚至借机鼓吹与中国脱钩,恶意打压中国企业及其产品,企图打造一个没有中国参与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一个排斥中国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格局。这绝对是异想天开。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是当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制造业大国,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举足轻重的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是对全球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国家。没有中国的广泛介入和深度参与,大疫后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是不可想象的。当然,面对今非昔比的世界经济走势,面对深刻调整变化中的国际贸易秩序,中国不能以小农心理去面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也不能以小贩心态去应对正在形成的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进取、更易于合作的建设性立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启。在此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到纯粹的主权经济时代,都不可能在离群索居的状态下独立生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只会继续加深和增强,而不会削弱。


三、社会制度影响力之争与大国国力角逐不会改变,只会更加激烈和复杂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始终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对立统一体。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治理模式之间,自然而然地要形成相互比对、彼此竞争、择优汰劣的竞争关系。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历史阶段后,民族国家之间的这种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种经纬万端、变幻莫测的竞争关系,对整个国际关系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异乎寻常的深刻影响。


此次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筑起抵御疫情冲击的钢铁长城,在全球抗疫阻击战中首战告捷,独树一帜,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当前勃然兴起的经济复兴战中,中国政府未雨绸缪,运筹有方,复工复产复行复商复市等势头强劲,中国目前已是2020年迄今为止世界上GDP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制度优势、体系优势和治理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也引起某些势力不安。他们担心中国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占了先机,会变得更加强大;担心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会站上道义制高点;担心中国在经济复兴战中凯歌行进,会动摇其世界霸主地位。他们竭力将疫情污名化、政治化,甚至公开造谣,贬低中国抗疫成果,否定中国所做的独特贡献,还折腾出对中国“追责”“索赔”的闹剧。他们的图谋注定枉费心机。


大疫之后,制度之争、国力之争和影响力之争引发的对立和冲突,极可能进一步升级变异。这不足为奇,也毫不足虑。我们不抱幻想,但要做好充分准备,团结世界上所有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新霸权新冷战带给人类社会的新威胁新挑战。


四、不同文明形态既彼此有别又互通互鉴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但会有新的特点和内涵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由不同文明形态共同组成的历史集合体。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因各具特色,才有相互影响此生彼长的发展前提。人类文明是完全平等的,世界各国因平等相待,才有取长补短交流互鉴的现实可能。人类文明本质上也必然是开放包容的,世界各国因开放包容,才获取了兼收并蓄协同发展的不竭动力。


此次疫情全球暴发,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和各具特色的抗疫斗争。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互通性与兼容性,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疫情防控方式,前所未有地得到展示和释放。文明没有好坏优劣之争,只有地域区域模式形态之别,这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知。不幸的是,西方某些势力所持有的所谓文明优越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趁机得到宣泄和放大,但其适得其反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仍在持续发酵的疫情阻击战、经济复兴战和舆论争夺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社会必须始终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更不应相互嘲笑、相互诋毁、相互仇恨。人们应当懂得:任何形态的人类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大疫之后,我们必须更加充分地尊重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更加理性地对待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更加警觉和防范某些国家狭隘地固守文明优越论所带来的灾祸和苦难。共同推动文明共生,将是大疫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主旋律。


中华文明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现代文明。大疫之后,中华民族将会更积极、更广泛、更深入地汲取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借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独特文明观,中华民族携手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意志和决心,将会得到更加美妙的体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一历史大势,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华文明与整个人类文明的互动与融合,只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作者系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前大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邹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