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武汉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者:李 明      阅读量:628      时间:2020-10-19

促进武汉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摘    要] 武汉曾是中国内地展览业的先驱之城,也是新中国展览业的兴起之地,21世纪以来更是实现了蓬勃发展。但重展览轻会议,节事活动影响不突出,会展品牌数量过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会展公司和高素质专业会展人才等短板,也制约了武汉会展业的发展。为此,“十四五”时期的武汉会展业,应明晰“大会展”概念,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一方面加强会展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培育一批高水平本土会展企业和高素质会展人才,聚焦发展区块会展业,打造品牌展会。在后疫情时代尤其要善于转危为机,探索一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会展发展模式,推动武汉会展业创造新辉煌。

  [关键词] 十四五;武汉经济;武汉会展;会展业

[中图分类号] F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10-0062-04

 

在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曾是中国内地展览业的先驱之城,也是新中国展览业的兴起之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会展业蓬勃发展,但20世纪90年代受制于场馆建设,武汉会展业一度陷入困顿。2000年后,随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四大场馆的建成,武汉会展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展馆面积稳中有升,会展品牌崭露头角,成为诸多国际性赛事活动的举办地,这些迹象都表明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向好。但综观武汉市会展产业发展,其短板也显而易见:重展览轻会议,节事活动无足轻重,会展品牌数量过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会展公司和高素质专业会展人才等。目前,武汉市在中国会展城市中的排序偏低,武汉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武汉作为中部重镇、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所拥有的会展资源是不相匹配的。基于此,对“十四五”时期武汉市会展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晰“大会展”概念,综合利用资源打造“大会展”

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贸易,而且能助力城市营销;它的产业形态应该包括展览、会议,及各种节庆、演艺和赛事活动。“十四五”时期,在推动武汉会展业发展时,一定要明晰以展览和会议为核心,包含节庆、赛事、演艺活动等在内的“大会展”概念。在“大会展”概念下,展览指经济贸易展览,会议指非官方会议(尤其是学术会议、商业会议),活动指新型节庆活动、群众性赛事活动(如马拉松、健身操比赛),以及演艺活动(群众性文艺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发展会奖旅游。武汉市应积极调动职能部门,深挖各项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打造武汉市的大会展,而不是只重视展览业的发展。

二、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区域特色,发展区块会展业

武汉市下辖13个区级行政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和资源特色。“十四五”时期,应该充分调动区域积极性,发挥区域资源特色,利用区域资源策划和组办相关展览和大型会议。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特色是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医药、体育产业,那么该区可以打造与汽车、电子电器及医药类相关的大型展会,组织举办相关产业研讨会及贸易会。洪山区拥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35个,两院院士54名。另外还拥有武汉中央创智区、中南财大动漫产业园、武大科技园、华中科学生态城、武汉创意天地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园区。洪山区可以依托区内资源,打造高新技术博览会、创意产业博览会,召开相关技术研讨会,等等。高校云集的洪山区所拥有的百万大学生也是非常值得挖掘的资源宝库,比如,可以打造武汉(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武汉市下辖的其他行政区都各有特色,应当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打造区域特色会展,实现会展业的区块化和差异化发展。

三、借助优势产业打造品牌展会

武汉市的支柱性产业包括:光电信息、钢铁、石化、汽车制造、交通运输业等,这些产业的优势完全可以转化或平移到会展行业中,并相互交叉与融合,以优势产业吸引大量投资商、参展商、专业观众等。同时,还要注重会展品牌的塑造和经营。一方面结合优势产业培育会展品牌。另一方面依托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节庆会展品牌;武汉是蕴涵巨大文化资源的城市:瑰丽的楚文化、繁荣的商业文化、厚重的首义文化,气势恢弘、影响深远;武汉发展会展业的诸多优势中,宝贵的文化资源亟需得到开发和应用,通过展、会、演、节、赛并进,充分发挥武汉人文及自然资源优势,从而塑造武汉会展业的品牌与特色[1]。

四、加强会展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会展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会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会展质量的高低。加强会展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展馆建设,提升场馆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水平。武汉目前虽然有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展馆,但是展馆的专业化程度仍需完善,展馆专业化与多元化程度与北上广展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武汉市的展馆基本都是“一笼统”模式,一个展馆可以承办任何展览,这种现象使得多种展览的交叉变得混乱不堪。武汉应逐渐从建设大型展馆到建设专业化、多元化的展馆方向发展,如科技展馆主要侧重承接与科技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展览,以此来展现出武汉展览业发展的专业化、多元化[2]。二是提高展馆的智能化程度。武汉的展馆还应加强票务系统、广播系统、展示系统、讲解系统和中控系统的智能化建设,给参展商和观众更便捷、更智能的参展体验。三是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餐饮、酒店等配套设施,同时联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达到会展产业和配套产业双赢的目的。

五、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培养高素质会展人才

目前已开办会展专业的在汉高等院校可尝试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会展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第一,聘请会展企业的策划、管理和运营人员为会展专业客座教授,定期到高校举办讲座和授课,并与学生进行沙盘模拟实践,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会展企业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高校为会展企业定向培养对口人才。比如,高校不仅可为大型场馆培养运营专门人才,还可为会展企业培养策展和营销人才等等。第三,创办会展商学院,中国会展集训营、武汉市会展协会与相关高校联合创办“武汉会展商学院”,作为青年创业者的培训机构,用以传播会展业实战、实操、实用技能与专业知识,孵化小微企业,开拓创新会展项目。

六、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本土会展企业

武汉应加强会展市场制度建设,促使会展企业内外兼修,一方面理顺同行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提高会展企业的公关能力,为实现企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专业竞争力。另外,武汉会展企业应以国际化水平和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运作,并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交流,学习人之长补己不足,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2]。同时,可以借力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壮大本土会展公司实力。

七、构建后疫情时代“双线”会展的发展模式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以聚集性活动为主的会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困局之下,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 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企业线上办展、线上参展。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在后疫情时代,武汉会展企业应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云会展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成本低、覆盖面广、具有时效性是线上会展的主要优点,而线下会展的主要优势则体现在具有现场真实感和体验感、人际交流性强、对相关产业(酒店、餐饮、物流、交通等)具有拉动性等,这些优势是线上展会无法取代的。因此,后疫情时代的会展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双线”发展模式,除了传统的数字化会展外,武汉会展企业还可考虑与武汉互联网公司(如斗鱼等)合作开发云会展的新模式,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 

   

[参考文献]

[1]  梁珊.分析武汉市会展经济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

[2]  王运杰.构建中部地区会展名城武汉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汪智力]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Wuha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LI Ming

 

Abstract: Wuhan used to be the pioneer city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and also the place where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of New China emerged. Since the 21st century, it has achieved vigorous development. However, focusing on exhibitions over meetings, the impact of festival activities is not prominent, the number of exhibition brands,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lack of high-level exhibition companies and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talents and other shortcomings have also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s exhibition industry. For this reason,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Wuha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hould clarify the concept of "conference exhibition", based on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on the one h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facilities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level loc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nterprises and high-level Qualified exhibition talent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building brand exhibition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we must be especially good at turning crises into opportunities, exploring a "dual-line" exhibition development model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and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new brilliance in Wuhan's exhibition industry.

Keywords: 14th Five-Year Plan; Wuhan economy; Wuha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作者简介] 李明(1978-),女,湖北仙桃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