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本刊特稿
特别策划
民生安全与保障
国家治理
党内法规研究
公共管理
设置
湖北新型智库服务县域发展的路径探析
作者:朱晓松      阅读量:343      时间:2020-09-17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湖北新型智库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一直在探索新型智库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实践发现智库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过程中仍存在着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研究成果转化度不高、研究动力不足、智库之间交流不畅通,以及数据来源单一、代表性差的问题。为破解湖北新型智库服务县域发展的制约,首先智库的发展应以服务重大决策为立足点,通过打破智库间壁垒,完善智库平台的运行机制,畅通供需双方沟通渠道,建立和完善智库的服务体系。其次应通过着力打造智库品牌,推动智库专业化建设,创新智库发展资金来源,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调研方式,保证智库专业、高效运行。
[关键词] 新型智库;新型智库建设;县域发展;新型智库平台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9-008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1],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有难题问智库”已成为中央决策层的共识与常态[2]。2015年1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各类各级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3],“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些论述都为新时代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4]。      
  湖北是科教大省,湖北的智库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大改革智库”积极参与全省改革,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献言献策,已成为“智库参与改革”模式的样版,是湖北省对外交流的六张名片之一。当前,湖北已逐步形成了以省委改革办“十大改革智库”和省委宣传部“十一大新型智库”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为湖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湖北在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强省之基。进一步扩大县(市、区)和试点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全国百强县(市)、全国千强镇,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强省离不开强县,湖北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近年来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然提升较快,但发展不够仍然是最大的实际。结合县域条件,在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动能转化、促进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为县域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引导湖北省新型智库在服务顶层设计的同时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融入湖北地方发展,为县域发展提供高质量创新性的智力支持,成为当前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湖北省新型智库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的智库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类各级智库充分发挥智力密集、思想富集、术业专攻的优势,通过课题调研、专题讲座、组织研讨对话会、研判会、主旨发言等各种形式,服务党委政府部门,积极融入和有效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总体上看,目前智库多以政治、经济、社会类型为主,科技类智库偏少;为省域治理提供服务的多,为县域服务的偏少。以湖北新型智库平台为例,平台纳入了以11家高校智库为核心的智库机构,建有包括“智库成果库”“专家大数据库”“行业智库”“协同创新平台”等九大模块,是一个信息集成、成果集成、专家集成的数据中心。按照为地方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的发展思路,湖北新型智库平台以县域党委政府为服务对象,从“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理念出发,设计了从调研立项到成果管理、落地应用的全过程知识管理与服务体系,最大幅度实现智库平台的效用。自2018年以来,平台通过在市州县布设信息支点,搜集整理地方治理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形成了“选题征集-项目管理-成果运用”的链条式运行机制。但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后,仍出现了供需双方水土不服的问题,智库决策咨询产品的供给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咨询在需求上不匹配,智库研究成果与实际决策的需求相脱节。这其中既有智库把握决策咨询不解渴、不对路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于智库的认知存在口头上“热”、行动中“冷”的因素。
  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把握好这关键一环,对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是大有裨益的。湖北16个市州所辖的80个县市区是一个庞大的治理体量,要保证所有治理都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这就既要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又要有应对实际问题见招拆招破解难题的能力,这对于地方党委政府来说责任与考验是巨大的。科学理性的决策需要专业的学术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撑。一任主官不能凭个人好恶或一己之见作出决策,其决策的后果、影响必须经过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评估[5]。
二、当前湖北新型智库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相较于省级部门而言,县域政府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还缺少有效对接平台,沟通渠道也不够顺畅,彼此之间供求关系不明确、不对等。一方面,有的智库机构受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缺少到县域实地调研的条件。调研是有时间周期的,且需要团队合作,不准确、深入的调研,就无法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就出产不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自然难以被地方党委政府采纳应用,这也是一些课题往往会面临闭门造车后被束之高阁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种临时性、随机性、完成任务式的委托课题质量不高,标准偏低,导致地方党委政府对于一些智库机构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在决策过程中较少想到要借助智库外脑。这种不信任感是当下智库和县域党委政府之间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的制约因素。
  二是研究成果转化度不高。理论研究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能够解释和服务现实,新型智库最大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于决策和发展。县域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活力源,各级智库应该把目光瞄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问题,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使自己成为党委政府、各级实务部门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但当前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的缺失使得湖北各级智库在与县域对接中普遍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对热点问题往往一哄而上,对难点问题则“视而不见”,不深入基层,不研究政策,只在书斋和研究室里做学问,导致研究成果与现实脱节,与党委政府的工作没有交集点,缺乏共同话题,削弱了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力。
  三是研究动力不足。当前在湖北新型智库体系中,高校智库占比相对较大,内部研究人员的待遇水平与自身职称密切相关。一些高校智库不是独立法人,不能独立创造经济价值,现有的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与县域经济社会服务成果相关对应性不大,使得高校智库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极性并不高,政策建议往往只停留在纸面,多流于形式。
  四是智库之间交流不畅通。一方面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缺乏总体统筹协调,难以有效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民间智库方面的优势。官方智库如党委、政府系统的政策研究部门,主要承担短期对策性研究,而民间智库则往往侧重中长期发展研究和基础研究,二者各自为战,缺少协同,导致各方的研究成果要么不深入、要么不全面。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针对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别组织力量研究,之后又分别送达各自决策层,这样的成果多有雷同性,导致了智力和物质资源的双重浪费[6]。
  五是数据来源单一,代表性差。当前湖北省智库智力成果的主要数据来源依然是以智库自身第一手调研数据为主。尽管收集的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但第一手调研数据也仅能解释当时、当地调研地区的情况,无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趋势对比。此外,智库在对各地方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受访单位不配合、不能如实反映情况以及受访者偏差等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
三、湖北新型智库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建议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将新型智库推出的思想成果贯穿于党委政府决策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并在具体操作层面注重创新协同、渠道畅通、品牌建设等方面。要根植于实际、立足于国情,用创新、开放、现代化的理念推进新型智库出成果,出有益于推动实际发展的、落地有效的成果。
(一)新型智库必须服务于重大决策
  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特色”是根本,智库研究要根植于中国各地的实际,建真言,出实招。“新型”是关键,要有创新型、开放型、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服务于各级决策机构,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方案评估、政策解读等服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湖北新型智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湖北视角”聚焦中国实际、提供湖北方案、服务湖北发展,着力解决湖北,尤其是湖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断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不断提升对重大问题的综合研判和决策谋划水平,为党委政府及时高效地提供最急需、最有针对性、最管用的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这方面,兰州大学高端智库在服务甘肃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做法可资借鉴。该校以智库研究成果为支撑,瞄准县域实际需求,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参与县域发展。主动靠近市县党政领导、各职能部门、企业家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围绕“为什么抓县域经济”“能不能抓好县域经济”“会不会抓县域经济”等问题,开展轮训辅导和专业辅导,推介省内外县域发展经验,研究和破解本省县域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把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形成的成果和经验再反馈到课堂,引导大学生了解县域、关注县域、服务县域,不断为县域发展输送新生力量。该校智库发布的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言,在各个相关层面形成支持县域发展的共识和行动,真正构筑起服务县域发展的“谋略库”[7]。
  (二)打破壁垒,全方位做好协同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面临热点、难点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难以单兵推进。仅凭一家之力,往往难以很好地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需要各智库之间打破壁垒,积极开展交流合作,通过统筹、协同,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是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2020年6月,由该院牵头发起,联合协同江苏省内7家智库及有关研究机构成立了“中国经济江苏智库联合研究会”。此举对于江苏这样一个经济现代化水平走在中国前列的省份意义不凡。江苏拥有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最丰富的土壤,通过整合江苏经济类智库的研究资源,做到资源共享、资源共用,共同围绕整个中国现代化沿海地区经济崛起和发展进程,系统总结分析其内在规律及理论精华,将为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由“智智互动”产生出的江苏模式。
  强化智库间交流合作,既要注重不同智库主体构成的智库共同体建设,又要注重智库类研究机构与应用类研究机构的协同,实现与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协同,与党委政府决策部门的协同,与媒体的协同等,促成思想产品的多层次开发,集成式运用,全方位转化,形成能够为实践所用的新知识和方案[2]。
(三)完善湖北新型智库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畅通双向沟通渠道
  湖北新型智库平台是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授权下,对湖北11家高校新型智库开展服务和管理的融媒体平台。平台本身不生产智库成果,但致力于成为各类决策机构借智引智的平台、智库成果传播转化的平台、智库与决策双向沟通的平台。在探索为各高校智库做好服务的过程中,该平台通过在各地设立信息支点,搜集对接各县域党委政府和社会的需求,建立供需对接的互动平台,推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与智库机构对策研究的有效对接,使智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匹配,避免决策机构与智库机构的双盲选择而产生智慧成果不接地气的问题。
  从智库方来讲,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门是智库最大的客户。没有客户的需求,智库就处于没有效率的空转中。因此,智库必须树立强烈的客户意识。紧紧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多层面、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建议从自身的决策需求出发,善于借智引智,摆脱老思维,跳出旧框框,主动出题目、设议题,引导智库聚焦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可以尝试引入决策咨询项目的竞争机制,实现不同智库之间规范有序的竞争,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创造出更多思想产品,通过公开招标,实行以质论价,形成充满活力的思想产品供给,逐步建立起市场需求[2]。
  要完善新型智库平台专家库建设,严格新型智库专家资格认定标准,制定智库专家对外提供决策咨询的服务管理办法、新型智库专家智力成果资助项目申报服务流程、课题成果转化及传播机制实施办法。要积极与地方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和软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沟通协调,争取设立智库研究专项课题和优秀成果奖项。对优秀的课题和成果要予以奖励,以彰显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与意义。
  (四)着力打造智库品牌,推动智库专业化建设
  许多智库都是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建立起来的,这对于智库研究某一类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背景支撑。新时代,党委政府的决策需求越来越讲求专业化、系统化。各智库机构应增强专业意识,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智库品牌。在面向各类决策机构和社会治理主体提供有科学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的高质量咨询服务时,应与需求主体建立起协同创造、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和协同推广的关系,这样更利于研究问题的精准化和智库品牌的打造,推动新型智库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五)创新争取智库发展资金来源
  智库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既往高端智库的经费,基本按照“稳定支持、遵循规律、绩效导向、专款专用”的原则在进行使用和管理[2],各省高校智库的经费来源,初期也都以政府注入的专项经费为主。经过几年实践,一些智库已探索出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资金筹措途径,如来自政府研究课题的收入、出版物的收入、活动收入、理事单位及社会赞助等,自我造血功能日趋强大。对于尚处于发展建设中的智库机构,笔者建议通过财政资金铺底,成立智库发展基金或通过公益捐赠等形式,保障智库经费来源,智库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智库建设,使之能够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做好研究。
  (六)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调研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给智库研究带来了巨大便利。湖北新型智库平台设有“智库成果库”“专家大数据库”“行业智库”“智库协同创新”等板块,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既分析专家的专长、创新能力、研究态度、学术成就,帮助需求方寻找专业背景相匹配的专家,又可通过大数据平台,筛选出县域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其中的协同创新平台,还可通过在线搭建平台,为隶属不同智库机构的专家展开协同研究提供研讨、分析和在线交流的空间。各级政府也要创新性地为智库研究者获得第一手资料开通绿色通道,以文件制度形式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不涉密前提下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研课题,也可邀请相关智库专家参与,在获取研究素材的同时帮助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践与总结[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2).
[2]  王斯敏.2016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01-2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0090.htm.
[4]  王雨.高校图书馆新型智库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0,(3). 
[5]  李刚.高校新型智库治理与营运[J].决策与信息,2018,(11).
[6]  张述存.努力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8).
[7]  袁占亭.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EB/OL].兰州大学新闻网,2017-08-21.http://news.lzu.edu.cn/c/20
1708/45136.html.
 
[责任编辑:汪智力]
 
Probe into the Path of Hubei's New Think Tanks Serving County Development
 
ZHU Xiaosong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ype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elevated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type think tanks in Hubei has shown a prosperous scene, and it has been exploring ways for new-type think tanks to serve the coun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actice ha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 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think tanks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of inaccurate grasp of decision-making needs, low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insufficient research motivation, po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ink tanks, and single data sources and poor representativeness. In order to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Hubei's new type of think tanks to serve county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 tanks should first be based on serving major decisions. By breaking the barriers between think tanks,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think tank platform, unblocking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ervice system of think tanks . Secondly, we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the think tank br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innovate the sources of funds for think tank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make full use of big data and innovate research methods to ensure professional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ink tanks.
Keywords: new think tank; new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county development; new think tank platform
 
[作者简介] 朱晓松(1969-),女,湖北荆门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