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本刊特稿
特别策划
民生安全与保障
国家治理
党内法规研究
公共管理
设置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魅力
作者:程 曦      阅读量:611      时间:2020-09-17
[摘    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立意深远、深入浅出,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又包涵丰富的思想情怀和博大的政治格局,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理想信念、久久为功的革命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能够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 习近平;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语言魅力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9-0040-06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习近平总书记就很注重说话的艺术和风格,因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是能引起共鸣,产生共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报告、演讲等在语言表达和遣词造句上可谓腔圆字润,恰到好处,让听众如沐春风,如饮醇酒,能够达到入耳入心的效果。尤其是善于使用形象的比喻,把复杂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常常使用大白话和喜闻乐见的俗语,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一系列表述更是深入浅出,运用简单类比,高度概括的方式,把深刻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不仅具有生动形象、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风格,还体现出丰富的语言魅力、博大的思想情怀、宽广的政治格局。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包含着丰富的语言魅力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善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比喻、俗语表达政治理念,既简单明了,又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如用精神之钙比喻理想信念,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来表明加强制度建设对反腐败的重要作用,形象且贴切;再如强调制度建设重在落实,不能“牛栏关猫”等,生动形象的比喻让老百姓对政治顶层设计和政治具体运行有了更鲜明的认识,有助于人民增强对制度建设的理解支持。他关心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事无巨细,常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对乡村治理中的“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对老百姓生活的关心最为实在,也最为具体和朴实。他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一句话就把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表达出来了。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以小见大,以实例印证理论,平凡之处见真理,微小之处显伟大
习近平系列讲话针对治国理政具体事例与事项,有的放矢,提纲挈领,充分展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如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再如“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理想信念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是社会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既饱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也体现了大国风范
在诸多大型国际会议场合对世界问题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负责任大国担当者的伟岸形象。如在论述中美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日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德不孤必有邻,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可谓是立足当下,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既坚守原则,又着眼长远。在对待周边邻国上,则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体现亲、诚、惠、容的合作理念,并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灵活有度又积极进取的大国外交理念,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气派和自信,同时也展现了巍巍华夏对外政策的自主和自为。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蕴含着博大的思想情怀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深蒂固
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丢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赤子之诚袒露无遗。同时他还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并鼓励全国人民把两者结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民为邦本,民贵君轻
以民为本是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智慧的核心理念,人民性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进步性。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温暖与幸福放在心上,念兹在兹的总是人民的困难,他曾语重心长地说:“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痛点后,他真诚地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我最了解乡亲们需要什么”,这一切都凝聚了习近平总书记辛苦为民、造福于民的初心。
  (三)中华民族素来以和为贵,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重申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决心,并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近代中国曾遭受战争的涂炭,深知战争的伤痛,因此强大的中国更加珍视和平。同时向世界各国表明,“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弥足珍贵,破坏和平代价惨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诉之以言,付之以行,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建设者和奉献者,并以实际行动切实地守护和平。
  (四)发展是硬道理,是生命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回首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常告诫全党“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历史教训,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设身处地感受发展的成就和成果,鼓励全国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内的问题靠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国际问题也靠发展来解决。他还指出“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历来主张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并致力于打破壁垒,实现合作、共赢、共存。“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我国践行的义利观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不单单是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中国的发展是自主的,中国的发展是共享的。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内含着宽广的政治格局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从民情党情到国情世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既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又要跳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既要能看到可喜可贺的成绩进步,也要能留意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就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从历史到当下再到未来,保持发展的一脉相承,有突破亦有超越。铭记历史增强厚重感,珍视当下提升幸福感,遥望未来充满憧憬感。“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历史能启迪未来,“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中国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所处现实是风险与挑战并存的。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稳致远亦是主基调。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从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出发,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把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形容为邻里关系。他表示:“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同中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并强调:“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长青,必须夯实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这不仅能提高该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也是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而在构建和谐大国关系方面,当前我国与各主要大国之间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矛盾与纠纷。对于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与分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像建造一座大厦,需要不断添砖加瓦”“凡是有利于为两国关系注入正能量的,都要做‘加法’;反之,都要做‘减法’”。坚持扩大中欧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繁荣稳定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并进一步表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而对于中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气定神怡,举重若轻。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体现了个人使命与担当
7年的知青生活,使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了实实在在的、切身的体会,也造就了他日后脚踏实地为民造福、一丝不苟为民谋利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总结回忆道,“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把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和殷切关怀升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亦如其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
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饱含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理想信念、久久为功的革命观
  (一)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始终围绕着远大的理想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所谓“道虽远,行则将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力,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人民并肩战疫的人民战争中,中华民族再一次展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1]习近平系列讲话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斗争的政党,也是善于创新的政党,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历经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从沉沦的谷底奋力崛起,自建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新中国建立70年来,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大道上。习近平系列讲话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同时,习近平系列讲话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经历过挫折,在中国也走过弯路,但是经过拨乱反正,社会主义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指路明灯,是力量之源。“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2]。
  (二)习近平系列讲话显露出有志者事竟成、持之以恒的决心
正如当年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新中国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场接力赛,中国的发展进步需要数代人接续努力,一茬接着一茬干,每个人都要以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为基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3]。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等、靠、要就能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奋斗是青春最美丽的底色,奋斗是成功最闪耀的光辉。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值得赞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劳动者提供了最好的奋斗条件。每个人都应参与到新时代的建设中,为整个国家、民族奋斗,为自己的梦想、事业奋斗。共和国的大厦是通过所有人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同样需要全体人民添砖加瓦。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不遗余力、不惜一切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之中,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使命在肩,他走遍中国的各个角落,到过中国最贫穷的山村;把国家大事、群众小事都时刻牢记在心,他曾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习近平系列讲话表露出廉洁自律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的领导。“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工作上出现了懈怠、消极、散漫、腐化等不良作风和思想,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破坏了党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要敢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纠正不正之风,加大反腐败力度,“打虎”“猎狐”“拍蝇”,清除害群之马,割除党内肌瘤。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要充分做好打反腐持久战的各项准备,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抓长、抓常,抓细抓实,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系列讲话是真情的流露,是责任的体现,是大国的担当。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真诚,无须雕琢和修饰,尽显温情、暖意与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百余次重要讲话,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深刻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能够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感染和激烈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再造辉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N].人民日报,2020-02-
12.
[2]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0-22.
[3]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12-19.
 
[责任编辑:汪智力]
 
The Linguistic Charm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es
 
CHENG Xi
 
Abstract: Language i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a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ideas. The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re far-reaching and simple, with unique language charm.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ntain rich ideological feelings and broad political structure, as well as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and a long-standing revolutionary outlook. Studying the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concept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the core, and help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Xi Jinping; Xi Jinping's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language charm
 
[作者简介] 程曦(1969-),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