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轨迹、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周 乾 余国政      阅读量:489      时间:2020-07-20

[摘    要]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胡耀邦十分重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认为党风建设是管党治党,保证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四个发展阶段。两个历史时期指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是初步形成阶段(1949—1966)、反思酝酿阶段(1966—1976)、成熟实施阶段(1976—1987)和深入思考阶段(1987—1989)。胡耀邦认为,党风建设关系执政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高标准、守底线、明初心的有机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胡耀邦;党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精神文明建设;党内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7-0011-09

 

在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胡耀邦同志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了大量工作,强调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发展党内民主,整顿党的作风。”[1]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胡耀邦始终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健康和发展,强调严肃党的作风以锻造党性,坚定不移地同腐朽之气和不正之风作斗争,把党风建设放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键位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蕴含革命基因的先进文化,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与有益启示。

一、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轨迹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可将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轨迹归纳为两个历史时期、四个发展阶段。两个历史时期是指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是初步形成阶段(1949—1966)、反思酝酿阶段(1966—1976)、成熟实施阶段(1976—1987)和深入思考阶段(1987—1989)。

(一)初步形成阶段(1949—1966)

  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初步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文化大革命”之前。1949年冬,胡耀邦主政川北,作为党政军的一把手,胡耀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在党内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整风运动,要求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前进动力”[3]。他还强调要“始终注意对干部进行三大作风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工作中发生偏差和问题时,首先承担责任,不上推下卸”[3]。主政期间,胡耀邦时刻提醒党的领导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勇于攻坚克难,在守好初心、担好使命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952年,胡耀邦调任团中央书记,在主持团中央工作时,他指出,团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要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各级党委的领导,及时向党委反映问题,要认真贯彻毛泽东思想,狠抓团风建设。从而明确了共青团的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在《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中,胡耀邦指出,青年团新的历史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的教诲下,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运动的优秀传统,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团员和青年,密切联系青年群众,这是共青团的一个根本性问题[3] 197,202。

1962年,胡耀邦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胡耀邦根据湘潭地区的实际,狠抓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强调领导干部要走近群众,深入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谨慎对待群众问题[3] 299-300,并阐明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是群众路线教育,要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使命担当,不生搬硬套上级的条条框框,切实抓好作风建设。

1964年,胡耀邦履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在主政期间,胡耀邦深入实际展开调查研究,教育党员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4],强调要纯洁党员干部思想,推动陕西省的民主集中制迈上新台阶。

(二)反思酝酿阶段(1966—1976)

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胡耀邦作为团中央第一书记,受到了错误批判。在这一艰难时期,胡耀邦对党风建设仍旧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党风建设对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起着关键作用,只有端正党风才能正确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五七干校”劳作期间,胡耀邦总结说:“延安整风使全党树立起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事求是的风气,形成了全党公认的毛泽东思想。如今想起来,一个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个是民主生活不健全,这两条教训实在值得很好吸取。”[3] 377在与干校学员的交流中,胡耀邦谈道:“作为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修正错误,不能投机取巧,胡说八道,”[3] 382要做学思践悟行的先进代表。

  1975年,胡耀邦任职中国科学院并进行整顿工作,在此期间,他领导起草了《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实事求是地反映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大胆否定“知识私有”“白专道路”的错误提法,夯实了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理论基础。

  (三)成熟实施阶段(1976—1987)

  1977年3月,胡耀邦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领导并创办了《理论动态》内部刊物,带头高扬思想解放的旗帜。1978年5月,胡耀邦审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并发表在《理论动态》第60期,后《光明日报》予以全文转载,在全党全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1977年12月,胡耀邦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领导创办了《组工通讯》,大力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主张“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3] 452。1981年7月,胡耀邦批示一封来信说:“我们希望各组织部门,更好地发挥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做驱赶官僚主义的模范,从而带头在这方面扭转我们的党风。”[3] 463指明官僚主义是危害组织工作的顽固恶疾,需要下决心、下功夫剔除。1978年12月,胡耀邦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期间阐明开展思想理论工作的三条法则: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钻研理论业务;二是认真面向实际,发扬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三是认真解放思想,树立好的学风[3] 496。胡耀邦强调:“我们要从根子上把党风乱打棍子的现象打掉,必须把我们的党风搞好,用讨论的方法、群众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民主的方法。”[3] 497他还指出:“不到群众中去,我们的思想就贫乏得很,找不出好的办法来;到群众中去,到实际生活中间去,就会抓住本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3] 533胡耀邦阐明端正党风的关键在找到方法、找好技巧、找对门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指导党风廉政建设。1980年2月,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为了转变作风,克服官僚主义,他倡导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从1981年9月起,胡耀邦用了几年的时间狠抓中央机关的作风问题,并作了《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的重要讲话”[3] 540-541。胡耀邦主张,搞好党风党纪要紧贴群众,要把群众最有意见的不正之风克服下去,全面进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章修改草案》的学习和教育,并作了《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的专题报告[3] 643-644。1982年9月,胡耀邦主持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抓党的作风建设,明确将党风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显著位置,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四)深入思考阶段(1987—1989)

  1987年1月以后,胡耀邦离开了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胡耀邦对党风建设的探索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在退下来直到逝世的这段时间里,胡耀邦重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做了40多本读书笔记,指明党风建设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能坚定立场,再接再厉,筑牢思想防线,把党风建设落实、落地。当听到记者汇报一些地方有的干部弄虚作假时,胡耀邦说:“我们的各级干部大多数是很好的,工作很努力,但确有那么一些人搞假的,做给上级看,这可要当心!你们记者喜欢深入实际,这就好,要多到老百姓中间去。可不要只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就写文章,那可害人哩!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5]他阐明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一面镜子,要支持党和国家建设,正确发挥监督作用,真实反映群众诉求,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引导社会正确的舆论风向。

二、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

“党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6]。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阐明党风建设是管党治党的关键,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在胡耀邦看来,党风建设涉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的方方面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一步,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有力保障,是创新管党治党理论的不竭源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必然选择。

  (一)党风建设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党的作风“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7]。胡耀邦指出:“党风好不好,是党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问题。”[8] 248党风建设是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党风建设能凝聚民心,聚集民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胡耀邦阐明:“党风不正,严重破坏党和群众关系,损害党的威信,削弱党的战斗力,助长社会不良风气。”[8] 252强调党风建设关系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对于如何加强党风建设,胡耀邦认为:“第一条,继续认真地、扎扎实实地在全党进行党性、党规、党法的教育。第二条,要认真联系实际、同现在存在着的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8] 253-255他还认为“党内生活政治化,党内生活健全了,这是党风好转的根本标准”[8] 639。党性、党规、党法教育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抓手,严惩不正之风是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着力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兴盛发展的根本出路。

  1952年5月15日,胡耀邦作了《革命干部的作风问题》的讲话,阐明了干部作风的基本理念,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作风建设。1980年11月26日,胡耀邦作了《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的讲话,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搞好党风的重要意义,抓住执政党建设的关键。1981年12月15日,胡耀邦作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从社会治安、社会风尚和党风抓起》的讲话,指明抓好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1986年3月15日,胡耀邦作了《端正党风要认认真真地抓》的讲话,指明要坚持原则,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敢于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胡耀邦强调,抓好党风建设刻不容缓,要不遗余力地从中央到地方抓好党风建设,要在全党树立政治威严、在全民树立政治威信;要深刻认识到党风建设是关系执政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好的作风符合社会客观规律,有利于形成党内正确的思想路线,有利于我们党制定科学的方针和政策。

  (二)端正思想作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条件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特点”[9] 220。胡耀邦指出:“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是方针政策的领导。”[8] 512思想领导是政党领导的关键环节,端正思想作风,能发挥执政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胡耀邦指明端正思想作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要把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切实和我们的工作结合起来,不要老是停留在嘴巴上。”[8] 228并认为:“要能把上级的政策、方针同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切事情,实事求是,要经常精细地调查研究,用心思考。”[8] 2他还指出:“调查研究是基础,是十月怀胎,没有主观想象的实事求是,只有对实际情况有比较基本的了解,才能实事求是。”[8] 227-228指明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是端正思想作风的关键,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8] 391。胡耀邦认为,一个班子疙疙瘩瘩,作风不正,“内耗”很大,是办不成事情的,要健全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实行民主集中制,搞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提倡开展正确的、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10]。民主集中制是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政党必须一以贯之坚持民主集中制。

  1979年3月,胡耀邦在《解放思想首先要实事求是》的讲话中指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在论及解放思想时,胡耀邦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即唯物的、辩证的思想方法。要解放思想,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密切联系实际。”[8] 132他还指出:“解放思想的重点,是要向前看,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8] 133胡耀邦强调端正思想作风就要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从而处理好新情况、解决好新问题。

  胡耀邦认为,端正思想作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法。他强调,要“在思想上坚决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8] 418。强调端正党的思想作风要紧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政策要交给群众,交给社会”[8] 638。他还指出:“凡属符合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创造、新经验,我们都应该乐于吸收;凡属不符合新的历史任务和革命实践要求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我们都应该敢于抛弃。”[8] 489-490胡耀邦阐明要破除思想阻碍,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重塑工作作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工作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11]。1982年9月1日,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要切实改进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状况,明确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的具体办法,纠正不正之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8] 454-463。阐明改进和重塑党的工作作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走进群众、心系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是胡耀邦一贯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誉”[12]。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工作路线,胡耀邦在60年的革命生涯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为民工作,深受好评。1952年,胡耀邦指出,革命干部要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政策制定必须服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想到人民,从人民群众的具体实际出发,要经常关心群众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意见,实行民主的工作作风[8] 3-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始终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胡耀邦强调:“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切切实实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要走出办公室,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发现新事物,总结新经验,把领导工作做活,坚决纠正‘推、拖、踢’和‘假、大、空’等坏作风。”[10]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做群众事业的服务者,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纪律检查工作是重塑工作作风的制度保证。胡耀邦剖析各种不正之风的表现: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阴奉阳违、两面三刀的态度;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拉帮结派,安插私人;丧失原则或者说不顾党的原则去搞‘关系学’‘关系户’,请客送礼,索礼受贿,损害党和国家的声誉,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有错误不承认,反而凭借权力、权势,诬陷和打压报复好人;有意弄虚作假,专爱抬轿子吹喇叭,欺上瞒下,骗取荣誉,投机钻营;工作极端不负责[8] 255-256。对于这些不正之风,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予以坚决打击和惩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

  (四)整顿生活作风是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生活作风“指人们对待事业、工作、生活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13]。胡耀邦指出,共产党人要做坚定的、清醒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者[8] 383,强调党员干部要将共产主义信仰落实到生活作风的培养上,要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树立正确的创业守业观,作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整顿生活作风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关键。胡耀邦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思想教育,提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全党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党员标准教育,要着重使每个党员认清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清一切党员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任何利用职权占国家“便宜”和群众“便宜”的权利[3] 645-649。提醒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防止资产阶级的腐蚀,警惕个人的堕落[8] 387-388。整顿生活作风是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生活作风问题往往是党员干部蜕化、走向腐败堕落的开始,胡耀邦强调党员干部要以廉洁奉公为守则,时刻以严谨的生活作风对待党性修养问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严格按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自己,做廉能清正的人民公仆。

  (五)重振优良学风是创新管党治党理论的不竭源泉

  学风“指社会团体、学校或个人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习尚和风格”[11] 195。胡耀邦指出,要尽最大努力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弄懂,引导党员干部去思考、讨论、研究、解答社会主义建设的系列问题,要把读书同了解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紧密结合起来[8] 78-81。胡耀邦认为把书本原理交给实践去检验是重振优良学风、创新管党治党理论的关键。

  学风建设是创新管党治党理论的内生动力。1980年3月,胡耀邦指出:“新时期要求每一个干部要有新知识、新本领、新套套,各行各业、各级干部都要重新学习,武装自己。要甘当小学生,要甘当专家的小学生,甘当普通劳动者的小学生;要向中国人民学习,也要向外国人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要甘当现代先进人物的小学生,也要甘当古代先驱者的小学生,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干部和领导者。”[14] 247好的学风是执政党永葆青春气息的关键,胡耀邦强调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要向各行各业学习,增进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1981年7月,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们党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严重任务,希望全体党员干部奋发努力,提高政治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党、国家和世界的历史,并且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本行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14] 246-247创新管党治党理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前提,胡耀邦强调只有重振优良学风,锻造过硬的知识本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认为创新管党治党理论是执政党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党员干部要主动肩负责任,树立优良学风,将学习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要务。

  (六)改善领导作风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必然选择

  党的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外在表现”[9] 209。胡耀邦指出,领导作风是革命队伍里边一个重要的问题,革命干部的作风基本有三条: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8] 1-4。胡耀邦强调三大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传家宝,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要害所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改善领导作风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前提保证。胡耀邦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不改善党的领导,就不能坚持党的领导。”[8] 243指明,要健全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免导致一言堂、家长制等封建专制制度[8] 233。党内民主生活是改善领导作风的关键,是我们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胡耀邦指出,要搞好党风、维护党纪,纪委要继续认真地、扎扎实实地在全党进行党性、党规、党法的教育,经常宣传党内继承优良作风的典型,宣传知错能改的事例[8] 246-254。指明:“一切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不允许个人说了算,不允许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14] 234纪委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改善领导作风的重要方式,是搞好党风、党纪的关键,必须正确发挥纪委的监察作用。胡耀邦指出:“要有步骤地改革党的干部制度,有步骤地实行选举、考试、考核、监督、奖惩、罢免、轮换、退休等制度。反对干部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职权,谋取私利,拉帮结派,安插私人。”[14] 239指明:“应当放手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10] 137领导作风建设体现在我们党管人用人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拧紧党执政兴国的安全阀门。领导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关系政党前途、国家命运,胡耀邦阐明加强领导作风建设,不仅在当下,而且在以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从严,从严必先正风。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和价值启示。

  (一)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

  胡耀邦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8] 232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出现实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党风建设思想,体现出连续性和传承性。首先,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丰实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指明中国的社会形态复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艰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要根据党情、国情和社会实际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主动作为。其次,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原则,指明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到处处讲原则、事事有责任。最后,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规定,和不正之风做坚决的斗争,他认为,全党同志要自觉地进行群众路线再教育,盘活干群关系,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出新贡献。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为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价值启示。

  (二)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坚强领导力量的必然要求”[15]。胡耀邦认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8] 245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国泰民安,关系社会生计。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本质在毛泽东思想,核心在解放思想,关键在实事求是,基础在群众路线,目的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首先,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强调要认真研究问题,把政策交给群众、交给社会,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其次,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指明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政治任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狠抓党风建设;端正党风要明确方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细致地把党建设好。最后,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阐明党员干部要增长社会知识,增强技术才干,要“狠钻新本领”“甘当小学生”,做合格的人民干部;共产党员不仅组织上要入党,而且思想上要入党,党员干部要坚持、改善、加强党的领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的错误思想。治党必先正风,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三)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

  党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胡耀邦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党风抓起,努力争取我们的党风有一个决定性的好转[8] 327-328。党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转离不开执政党的作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首先,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指明,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培养党性,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优化党的作风,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其次,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幸福指数的关键所在,只有改进作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要将党风建设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相关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和法制保障,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最后,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明确了党风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依存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我们党的作风,好的党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切入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党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6]。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政、从严善政的政治遗产,对于凝聚党心、民心、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耀邦党风建设思想不论是在原则引领上,还是在内容途径上,都为在新时代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陈利明.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  王学宏.胡耀邦党建思想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  田国良,孙大勋.胡耀邦传[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

[6]  祝福恩.学风建设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7]  赵生晖,等.党的建设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胡耀邦.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9]  黄宏,王寿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执政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  胡德华.我心中的耀邦[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

[11]  曾志伟.最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规程方法与案例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2]  贺全胜.胡耀邦人格风范探微[J].毛泽东研究,2015,(5).

[13]  田培炎,李长峰.政党作风片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视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  韩洪洪.胡耀邦在历史转折关头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本书编委会.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利林]

Forming Path,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Hu Yaobang's Thoughts on Party Conduct Construction

 

ZHOU Qian, YU Guozheng

 

Abstract: In the long-term revolutionary practice, Hu Yaoba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s style and believ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style is the key to governing the party and ensuring the advanced and pure nature of the ruling party. The formation of Hu Yaobang's thoughts on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has gone through two historical periods and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two historical periods refer to the collective leadership period of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as the core. Th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are the initial formation stage (1949-1966), the reflection and brewing stage (1966-1976), the mature implementation stage (1976-1987) and In-depth thinking stage (1987-1989). Hu Yaobang believes that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s work style relates to the image of the ruling party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igh standards, bottom line, and the mind of the early Ming Dynasty. Hu Yaobang's thinking on party style construction adheres to the Marxist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our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has important era value.

Keywords: Hu Yaobang; construction of party styl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olitical life within the party

 

[作者简介] 周乾(1992-),男,湖北恩施人,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余国政(1966-),男,湖北鄂州人,湖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