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口罩非常经济学启示录
作者:吴跃农      阅读量:1199      时间:2020-05-06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初期,国内“一罩难求”,反映了口罩类生产供应侧和市场配置方面的滞后性。在战“疫”的“非常经济”状态下,所有企业都必须有“双重身份”意识,既要在常态经济市场饱和中挤压式求生存,又要在市场突变中迅速释放和扩大产能,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刚需;企业要具备敏锐感知社会异动和市场突发刚需趋势的能力,有提前发动扩大生产的充分意识和敢于冒险投入的果断行动;企业必须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快速扩大产能、新建产能或转产。此外,口罩非常经济学还启示我们,企业要积极弘扬分享、共赢的企业家精神,将市场信号放在第一位;要把握今年口罩产业巨大的生产机遇,加快口罩生产创新;民营物流企业要通过积极主动融通政府及政策执行关系,提高迅速供货全国、全球的能力。

[关键词] 新冠肺炎;口罩非常经济学;生产供应;市场配置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4-0037-06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之时,我们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两个“措手不及”的凶悍打击:一是对社会医疗单位应急能力的打击,武汉、湖北暴增的新冠肺炎患者与疫区医院、医护人员数量对比悬殊,使得省市县社区乡镇常规医疗单位“措手不及”;二是对口罩生产供应侧的打击,医护人员N95医用口罩等和百姓防范新冠肺炎口罩需求量之大,同样使得口罩生产供应侧和市场配置“措手不及”。应对新冠肺炎凶猛攻势,全社会动员起来隔离和围堵战斗,在短期内却出现“一罩难求”、缺乏抗疫战斗武器的窘迫状态。

本文涉及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一罩难求”、事关口罩类生产供应侧和市场配置的非常经济学启示录。

一、所有企业都必须有“双重身份”意识

从常态经济到非常经济,从产品的市场饱和到市场短缺,从产能过剩到产能严重不足,极速翻转——启示所有企业必须有“双重身份”意识。

如果要问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口罩生产行业或者大多数制造业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不用说,就是市场饱和。2019年10月中国市场主体超过一亿,制造业大省江苏超过1000万,其中95.5%是民营企业,这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机勃勃好讯息,另一方面,也是市场饱和企业生存不易互相挤压的新警讯。特别是对于传统产品市场,企业保住市场份额不易,拓展市场更不易,在一亿多市场主体的拚抢动能作用之下,各产业激发的创造进取精神及竞争之激烈,没有那个行业是不产能过剩的。产能过剩不只是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学那种靠市场来优胜劣汰,因为市场留下的优胜者们也还是过剩。怎么办?饭要大家吃,政府之手还是要平衡产业的,对于一般产品,是不能让最能者、最强者完全通吃的。所以,优者们在国内市场不能完全再竞争拚杀,大家都要按指令收缩生产、压缩产能,这是新常态经济绕不过去的较稳妥解决办法。

新冠肺炎疫情前,对许多人而言,口罩就仅仅只是小众产品,但却是基数较大的日常用品,是医疗护理人员、餐饮服务业、化工企业、农药制造和作业行业、采矿业、文艺界等的日常工作配备,以及近十多年来一部分自我保护意识强的大中城市居民出行防雾霾装备。中国目前约有14亿人口,放眼全球市场,口罩的需求量则更大。当前,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口罩产能,每天可生产2000万只口罩,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这应该是常态市场基本趋于饱和的庞大产量了,会使企业产生口罩“不可能”有急剧扩张产能可能的麻木惯性思维。然而,在新冠肺炎突发事件面前,口罩的产量、储量与暴发式增长的全民需求量、消耗量相比,立即供不应求,特别是医用口罩的“一罩难求”,竟然成为全社会焦虑,海内外市场顷刻买空,即使加上中国产口罩扫货迅速海外回流,还是左支右绌捉襟见肘。口罩短缺是新冠肺炎之殤中痛,更是企业生产、市场配置之痛。

这给生产企业、供应侧提出了新时代企业的新定位问题:不只是口罩相关的产品生产,所有行业的企业,在平时有没有一种“双重身份”的清醒意识和定位?企业生产是具有双重性的,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买什么什么贵”,企业有处于和平稳定常态经济市场饱和下收敛产能的焦灼一面,也会处于社会突发事件、非常经济社会动荡时必须应对暴发式“刚需”扩张产能乏力的另一面。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口罩非常经济学实际上最生动地阐释了社会危机与企业生机、企业责任担当的辩证关系——企业必须有“双重身份”意识,必须有“两手准备”,既要在常态经济市场饱和中挤压式求生存,又要在非常经济市场突变短缺中迅速释放产能、扩大产能,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所需。

二、所有企业都要敏锐感知风起于青萍之末的社会异动和市场突发刚需趋势,有提前发动扩大生产的充分意识和敢于冒风险投入的果断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给市场主体发出明确信号,企业复产投产扩产转产以及跨界生产的行动是迅速的,但总体上还是慢了一拍,有春节放假客观原因,骨子里还是企业家精神血气不够充沛和嗅觉不够敏锐的问题,企业家有没有社会危机发生、最初蔓延异常气息的直觉敏感度,并下决心冒风险投资扩大生产?——启示所有企业都要敏锐感知风起于青萍之末的社会异动和市场突发刚需趋势,有提前发动扩大生产的充分意识和敢于冒风险投入的果断行动。

我国是轻纺制造业大国,平时不起眼的、日常大基数的、处于市场饱和的、不需要很高创新技术含量的传统轻纺产品口罩,在突发事件时会瞬间突转,成为“第一刚需”而供不应求,这说明很少有企业平时绷紧社会突发事件危机之弦,能充分意识、有积极状态、抢先启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恰逢春节劳动者返乡,等市场信号已经强到不能再强时,许多口罩专业生产企业想立即复产并投入扩大产能,已经是有心无力。但湖北当地有一家名叫WJ医疗的民营口罩专业生产企业,从最初的蛛丝马迹中捕捉、识别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危害性及与企业产品的关系性,预警意识极强。12月20日起该企业停止企业人群集聚式会议,并要求其本部和各地分公司加紧生产发货;1月10日距春节还有两周,即明确企业所有口罩生产线春节不休息,突击生产口罩并发货;至1月26日生产了1.089亿只口罩(包括N95口罩、外科口罩和护理口罩),平均每天供货286万只,抢得了市场先机。

笔者此前在论述企业家创新行为时,强调过“双向创新”问题,即创新不仅有“向上”高质量高新技术创新——达到创造市场、引领市场,还同样有“向下”创新——满足市场百货日用产品的生产,把质优价廉做到别人不可能,形成市场优势。日常生活产品基于国内和全球人口基数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能够持续做到价廉物美而形成市场优势,这同样有企业家精神的决定作用。而能够面向日常生活面,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有快一拍的预警和预期,在传统的饱和市场中最早捕捉到社会动因引发的爆发式“刚需”信号,对饱和市场作出突转短缺的判断,抢先行动,敢于冒风险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其勇气和智慧亦是非同寻常的,这同样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无疑,WJ医疗是这样少有的具备企业家创新精神特质的企业,这固然有企业处于湖北疫情地区风口的特殊先感觉,更要有其敢冒风险的精神和充分风险把控的能力。但作为企业,特别是口罩专业对口生产企业,只要不是按照稔熟套路不加思考安排生产,能够保持足够敏感触角,在如此发达的当下互联网信息社会,同样也是能够在纷纭芜杂的信息中敏锐识别、捕捉社会异动和与企业生产关联的市场变化信号的。

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当然有敢于冒风险创新先行者与跟风相对安全模仿者的一般市场规律,使产品从“短缺——价高者得到迅速的饱和——价廉普惠社会”的过程,但对于突发性社会事件来说,提倡更多的企业有“先知先觉”成为先行者,同向协力迅速投入生产,为社会做出贡献,即使做不到“先知先觉”,慢半拍也比慢一拍、二拍要强得多。

此次抗疫中,远隔武汉千里的江苏HD集团转产速度较快,转产普通服装为防护服及口罩。但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投入口罩生产的企业都是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后以及春节假期宕延的强政策信号中才开始有清醒意识和反应动作,着手扩大产能,或者转产、跨界投入口罩生产。国企中石化、广汽集团以及民营车企比亚迪等也都“跨界”生产口罩等医护物资。根据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的统计数据,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全速涌入口罩等新冠肺炎疫情物资生产行列。由于这些企业均是在市场信号已经很清晰的情况下出手的,从规划设计、形成产能、投入生产到出产品,基本要到2月中下旬,有的“跨界”生产企业要到3月上旬才能出产品,他们的行动是值得称赞的,但总体上确实不是慢半拍,而是慢了一拍、二拍,有远水不解近渴的遗憾,没有抢先在第一时间形成雪中送炭的强效应。

春节延假后,各地从2月10日开始有序全面复工,初步估算,我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不算其他社会界别的工作人员,理论上每人每天一只口罩的话就是5.3亿只口罩的日消耗量。退一步保守计算,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和交通运输业的复工,每天也需要大约2.38亿只口罩。而这些新投入口罩生产的企业即使全部出产品,汇入已有口罩企业产能所达到的产量,也才日产2亿只的水平,截至2月中旬全部产能仅1亿只,市场保守缺口达50%的巨量,一般的缺口达到75%以上,算上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人均应有口罩数应该在每天10亿只左右,口罩产能面向国内市场的缺口保守估计在每天近7亿只,这还没把同样突转刚需的全球口罩市场算在内。

这里,口罩非常经济学提出的不仅仅是口罩问题。许多民营药企拥有“官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和较强研发能力,在疫情爆发之时是不是已经开始投入人力财力争分夺秒研制新冠肺炎新药?从当前情况及科学家预测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甚至还在波及人口众多且公共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这些风起于青萍之末的信息需要企业去感觉、捕捉。生产企业首先要具备感知社会异动、与企业生产关联市场变化的敏感洞察力,而且平时必须有这个意识和准备,能够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积极预警状态,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迅速形成生产力,抢先一拍快速扩张产能或新建产能。  

三、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把握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更体现于口罩非常经济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扩大产能、新建产能或转产、跨界生产中应第一时间到位,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快速行动

“双强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鲜明优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互相促进,不仅体现在决策规划、政策宏观指导性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性的合力推进,也应该是政府部门微观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细致服务企业的快速到位,能够强有力促进市场主体具体突击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启示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把握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更体现于口罩非常经济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扩大产能、新建产能或转产、跨界生产中应第一时间到位,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助推企业快速行动。

“双强驱动”的“政府之手”作用体现在国家政策层面全力支持口罩生产、特别是医用口罩的生产。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工信部等3部门联合发文表明政府将为愿意生产医疗产品的企业提供资金、生产场地、原材料和设备支持,便是国家层面支持相关产品生产的一大强烈信号。

然而,事实上政策落地并不尽如人意,口罩产能释放、生产速度还是没有如预想那样跟上来,除了上面分析了截至2月7日3000家新增口罩生产的企业还是慢一拍的原因,还有一层原因是企业抢时间加速生产的“实质”遇到具体技术质量监管部门常态管理下不能让他们迅速获得生产“资质”,其产品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这是“政府之手”在具体细节处的作用没能及时跟上的问题。

一方面是企业尽可能快速地投入转产、跨界生产,希望能够抢在时间前面进入口罩市场;另一方面,口罩生产尽管技术资金门槛不高,但医用专业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等的生产却是有“资质”门槛的。尽快解决生产企业的“资质”问题是关键,这关系到企业能不能真正形成有效生产、实现社会经济价值。而要获得“资质”却是有复杂申报获批程序和时间过程性的,这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了生产企业快速行动和市场价值、社会效益的实现。

如笔者2月中旬调研到某服装企业是技术质量过硬、品牌信誉强的优秀企业,尽管转产时间早,技术质量准备充分,生产了医用防护服,但就是不能很快解决产品“资质”问题,一纸不具生产“资质”的判定,使抢先生产的几十万套防护服进入不了缺口巨大的医用防护国家采购统一调配,企业的一腔好心情破碎,只能杀鸡用了牛刀,改用于其他行业的一般防护。如中石化鉴于获取“资质”之难,采取的是把十一条生产线及化纤喷布料作为投入,寻找有“资质”的专业企业合作生产的办法。通过一定时间寻找撮合,才得以进入实质性口罩生产。显然,这种常态管理服务与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非常生产是完全脱节的,是不适应突发形势要求的。

《道德经》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月份口罩市场缺口巨大,产能却不能有效释放和新建,卡在企业生产“资质”细节上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呼吁相关具体部门改进、变通常态经济运行管理方法,“亲、清”政商关系不是理念和口号,而首先是实际行动,政府部门要适应口罩非常经济,在坚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灵活的办法下沉企业,通过积极主动的技术标准指导,帮助和推进企业释放产能、扩大产能、新建产能,使生产“实质”与标准“资质”迅速名实相符,以“店小二”的精神、作风为企业赋能,实现快速生产的有效性、市场进入的畅通性、满足人民刚需的及时性。

四、口罩非常经济学的其他启示

(一)企业生产及生存发展仍要将市场信号放在第一位

“双强驱动”下,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政策信号十分重要,企业按照政策导向安排调整产业方向和生产完全是可行的、正确的。

但在即时的具体市场产品信号方面,市场产品信号一定是快于相关政策信号及鼓励投入生产的具体举措的,对于企业来说,在具体生产问题上等待相关政策信号明确后固然减少了风险,但如此一来作为企业的市场价值、社会责任和贡献作用则是滞后减弱的。

(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应包含分享意识、共赢精神

在捕捉到非常经济市场信号时,抢先行动值得嘉许;通过行业商协会或者其他相关渠道分享自己的独到判断,带领或启发更多企业更快投入生产,则更值得嘉许。这个道德性的要求似乎有点高,但也是合理的,更能体现优秀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家国情怀的大格局。

因为口罩等非常经济产品,不会是先上马企业获暴利、众家跟随、通过竞争平抑价格,区别于一般产品那种完全市场配置过程,国家一定会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包括限价),不会让企业获得短缺产品价高者得的绝对利润。非常经济市场刚需之大,不是哪一家或几家企业就能够垄断的,企业只有在扩大生产或分享信息形成更广泛的合作、促进更多企业投入非常经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贡献社会的相对较好的扩大产能、新建产能的不薄产量利润。

(三)口罩制造产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超朝阳产业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人民战争,是总体战、阻击战,也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艰苦战斗,口罩是这场战斗基本装备,其市场刚需量是以每天亿只计算的,不只是朝阳产业,而且是史无前例的超朝阳产业。

前文已分析,国内口罩市场需求量在病毒肆虐期大约是10亿只一天、保守估算是7亿只一天,十分清楚地表明口罩已经是日常刚需。刚需到什么程度?可以说武汉市民当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得加口罩为八件事。不要以为对口罩的刚需数字估算是夸张的,2月份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出现此起彼伏的发病数,这只是国外防护意识、普遍防护行动的开始,日本决定3月起口罩月产量增加一倍超过6亿只,这同样说明国内企业对口罩生产的投入、释放产能和扩大产能、新建产能还有很大空间,口罩产业的扩张空间是巨大的,等到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口罩还会是一个较大的日常保有量。担心口罩生产会很快多头转空头的企业应放弃错判和犹豫,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扩大产能、新建产能投入口罩生产,满足国内和全球市场爆发式刚需。

(四)口罩生产依然有着创新的充分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口罩不是技术创新含量很高的传统轻纺产品,但并不意味口罩生产不需要创新,不需要以市场客户佩戴的舒适度、安全度和满意度为指令技术提高,口罩创新依然有充分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口罩生产从产品类别上讲,根据国内国际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和价格承受,是可以有高中档产品和普及型产品之分的;在口罩性能上,一般性、装饰性口罩有转产为安全防护性口罩的迫切性,需要基本的技术融合创新;在具体产品创新质量上,可以有一个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原材料的创新问题,使原材料足够持久供应并使成本更合理地降下来;在口罩形状设计上,是不是还有一个不使长时间佩戴(特别是医护人员)压磨破鼻梁的技术创新,把这种磨损性降为零?而戴近视镜者佩戴口罩还有一个呼气模糊镜片的麻烦问题,因此口罩上下透气上是不是也有创新余地?口罩的一次性使用和反复性使用结合的内胆外壳制作上是不是有很大创新空间?等等。

(五)民营物流企业具备迅速供货全国、全球的能力,而要实现这种能力,还是要积极主动融通政府及政策执行关系

这次口罩非常经济,有些地方的供应严重短缺,也有“一刀切”物流阻断的政策执行原因。现在民营物流业是发达的,许多物流公司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即时运输调度,运载效率极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靠等同于作战部队规模的100多万人民独轮车后勤保障“推出来”的,同样,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更是少不了人民的车轮滚滚后勤运输保障,少不了民营物流业的高效运转。

政府部门政策,一方面要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建议后更稳妥出台,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政策执行方法的,需要企业及商协会和工商联,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据理力争,拿出积极可行实施方案,作出有利于非常经济正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执行调整。

在本文的最后,还须强调一点。口罩虽然只是简易产品,却事关民众健康甚至生命,质量必须挺在前面,而生产资质是确保质量的第一步。在全球疫情大幅升高的时候,全世界把救援的目光投向我国,我国也向多个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但有的西方国家却以中国口罩质量不高为由,极力贬低中国的善举。这其中固然有西方势力的歧视和偏见,但细思起来,却还是要承认少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没有生产资质、忽视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的粗制滥造,损害国家和中国产品形象的非法行为。我们倡导口罩非常经济学,切不可忽视企业家的良知、企业的诚信,尤其是中国产品的形象。

 

[责任编辑:胡  梁]

Apocalypse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Suppression War "Extraordinary Economics about Masks"

 

WU Yuenong

 

Abstrac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ew Coronary Pneumonia Epidemic Suppression War, the country "can't even buy a mask", reflecting the lag in the supply side and market configuration of masks. Under the "economy" of the "epidemic" war, all enterprises must have a "dual identity" consciousness, not only to squeeze to survive in the normal economic market saturation, but also to quickly release and expand in the market muta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responding to the urgent needs of social emergencies; enterprise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social changes and market trends of sudden emergencies, have full awareness of expanding production in advance and take decisive actions to take risks; enterprises must interact with promising governments At the same tim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proactively provide high-quality services to help enterprises quickly expand production capacity, build new production capacity or convert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s of the Extraordinary Period of Masks" also enlightens u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sharing and win-win and put market signals first; we must seize the huge production opportunities of the mask industry this year and speed up masks. Production innovation; private logistics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quickly supply national and global supply.

Keywords: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conomics of the extraordinary period of masks; production and supply; market allocation

 

[作者简介] 吴跃农(1960-),男,江苏苏州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教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民营经济和中国民营经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