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唯物主义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建构
作者:景君学 文小凤      阅读量:835      时间:2019-12-24

  [摘    要]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福斯特作为生态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之后,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马克思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关键。福斯特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新陈代谢断裂”的原因,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了资本与生态的对立,这也更加印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合理性。研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福斯特;生态唯物主义;马克思生态思想;“新陈代谢断裂”理论

  [中图分类号] X2;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2-0018-09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可以说,马克思是否关注生态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他是否提出过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发生的关键起点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但西方有的评论者武断地认为,马克思没有给生态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任何贡献,甚至没有从“普罗米修斯主义”中解放出来,而且他们还以马克思没有使用过“生态学”这一概念为借口,否定马克思对于生态学思想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难能可贵的是,美国当代著名生态学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在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思想及其著作之后,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受到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的影响,研究并形成了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核心的极其深刻的生态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内涵

   

  (一)“新陈代谢”概念内涵的演变历程

  “‘新陈代谢’一词最早是一个生理学现象,表示人的身体内部在酶的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而进行的物质循环”[1]。1842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新陈代谢”可以解释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与有机生命物质之间的现象和联系。到1862年,“新陈代谢”已发展成为有机体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方法中的关键范畴。

  马克思在李比希的基础上,将“新陈代谢”概念应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之中,从而使“新陈代谢”一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到了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为解释人类劳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广泛使用‘新陈代谢’概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新陈代谢’理论纳入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并首次将它运用于社会生态关系中,丰富和拓展了‘新陈代谢’概念的含义,特别是他将‘新陈代谢’与劳动的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大农业对人类自然力的破坏。这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早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异化理论,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内涵”[2]

  (二)土地内部“新陈代谢”的断裂

  李比希提出:“英国的集约方式的农业,甚至增施肥料的耕作方法,属于一种掠夺制度,与‘理性农业’相对立,他们迫使食物和纤维经过长途运输而到达城市,没有考虑诸如氮、磷、钾等社会性营养成分的再循环,这些营养最终以人类和动物排泄物的形式形成了城市废弃物,并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整个农村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都以这种方式被掠夺,而这只是大英帝国掠夺其他国家土地资源的一部分。”[3]李比希认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其实在不同程度上以贸易的形式掠夺了其他国家的土壤养分和土地肥力,这种掠夺不仅是英国人保持健康的骨骼和较高的身高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农业不断从其他国家进口海鸟粪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原因。

  马克思通过李比希对工业化资本主义农业的这种批判了解到,在自然赋予的这个永久性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和远程贸易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产生无法修复的“断裂”。因为按照理性农业的“返还原则”,从土地中获得的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必须重新返还于土壤,而大量农产品向城市的输出导致存在于城市污染物和人类排泄物中的土壤养分流失甚至浪费而无法返还于土壤,从而使土地内部营养成分的循环产生一种无法修复的断裂,这种“新陈代谢”的断裂导致土壤养分逐渐下降而使土地不断贫瘠。

  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租地并雇佣农场主耕种,在这个过程中,农场主不会主动采取一些改善土壤肥力的措施,因为改善土壤肥力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而改善土壤的成本不可能在他与资本家的合同期内全部收回,这也就为理性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本来,通过合理地利用动物和人类的排泄物来保持土壤的永久肥力,这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在伦敦,几百万人的排泄物被倒进了泰晤士河,不仅极大地污染了河流,破坏了城市环境,而且也使得土壤因缺乏肥力而不断衰减,最终导致土地内部的“新陈代谢”产生断裂。

 

  二、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农业内部的“新陈代谢”断裂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资本主义农业的进步建立在掠夺土地肥力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4] 553。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盲目的掠夺欲不仅使土地肥力衰减,同时也掠夺那些拥有丰富海鸟粪的岛屿,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掠夺欲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样,资本主义农业常常通过掠夺外部的一些生产条件来发展自身,而不是自给自足,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本主义农业内部“新陈代谢”的断裂。

  随着两次农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衰竭”之类的问题逐渐关注了起来,因此对土地肥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当时,美国农业内部的矛盾非常强烈,因为英国对秘鲁海鸟粪供应的垄断阻挡了美国获得方便且经济的海鸟粪的途径。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对任何拥有这种自然肥料的岛屿进行了吞并和掠夺,但这些被掠夺的海鸟粪岛屿并没有完全解决美国所需的天然肥料。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这种现状让马克思预料到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和滥用工人的劳动力,破坏了人类的自然力,而资本主义农业则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本家掠夺土地肥力的手段和方式更加疯狂。同时,商业的发展也加速了工业和农业对土地的掠夺,这就是当时土地肥力不断衰减、土壤逐渐贫瘠的原因。

  面对土地肥力不断衰减、土壤逐渐贫瘠的现象,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会通过诸如“增施肥料”等方法来维持土地的生产力,但这也只是为了向土地索取更多的农产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实是由大规模工业和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所导致的,这也使得城乡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要解除这种对立,就需要“理性农业”,即让独立的小农业主或者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然而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待这样的情况,只能通过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通过建立生产者联合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调节人类和土地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

  (二)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通过运用“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下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并论证了这种物质循环和物质交换关系中断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农业并没有像理性农业那样,将从土地中输出的产品的养分最终回归于土壤,导致土地肥力的衰减,因此,只能将它引入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但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方式,马克思认定这种理性发展农业的做法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大可能实现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以追求眼前的直接现实的利益为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农业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发展的过程,并且农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经营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农业。

  人存在于自然界之中,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劳动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新陈代谢”关系。而土地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自然条件,土地内部“新陈代谢”的断裂会破坏人类生活的这个永恒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属于人民世代所拥有的共同财产,这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世代延续下去的必备条件,因此需要人们自觉合理的经营,而这种自觉、合理的经营只有在一个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才能够实现。所以,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类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进而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致力于建立一个生产者联合起来的、共同调节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高度重视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同时,“新陈代谢”理论也为马克思提供了一个表述自然异化与劳动异化概念的具体方式。

  (一)通过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有的批评者认为马克思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依赖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的假设,认为“生产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解决等。而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反,他在《资本论》中提到对生产排泄物的“循环再利用”等,以及他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种种观点表明,马克思深切关注生态问题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任何言语能够表明他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或者解决。而恰恰相反,他提出要通过人类有计划地影响和干预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比如他提到通过人口的更加分散来缓解城乡差距和城乡对立问题,并试图通过恢复土壤的“新陈代谢”关系来改善土壤肥力等措施,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需要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改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技术进步、时间推移等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每个时代所掌握的技术发展程度不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新陈代谢”的进程及其方式也会不同。比起自然界的需要,马克思确实更多地关注人类的需要,他的思想和著作也多是分析人类社会的矛盾,但这并不能将马克思定义为“普罗米修斯主义者”,或者认为马克思是“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无论是“普罗米修斯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无疑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对立起来,这显然与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背道而驰的。马克思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看做是“新陈代谢”这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马克思极度重视资本主义农业土地养分的“新陈代谢”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通过调节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发展

  还有一些人片面地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解为所有的价值都来源于劳动,认为在马克思的眼中,自然资源没有任何内在价值。通过研究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我们发现,马克思在关于资本主义价值规律学说中,将土地归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土地的价值与由劳动量所决定的小麦价值的生产是无关的。马克思并不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而恰恰强调在未来社会中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奠定基础的物质性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也不像那些主张通过征服自然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人那样,马克思主张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也提出:“将一个社会建立在完全征服外部自然的妄想的基础之上是绝对愚蠢的。”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既重视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新陈代谢”关系的反作用。前面已经提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资本主义农业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或者“理性农业”不相容的社会关系,进而导致资本主义农业不可持续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弊端。对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秉持马克思的观点,决不能把人类与自然对立或者割裂开来,而要将人类与自然放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去看待,把人类与自然界统一起来,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以适应人类的需要。

   

  四、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一)“新陈代谢”在生态和社会层面的运用

  “新陈代谢”在哲学上其实就是指发展,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时,“新陈代谢”也是事物能够得以延续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马克思对“新陈代谢”这个概念的使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以人类劳动为中介的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的“新陈代谢”相互作用;“二是用来描述一系列已经形成的,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总是被异化地再生产出来的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自由问题”[5]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意义上的“新陈代谢”理解为通过人类的劳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一个是生态意义上的,一个是社会意义上的。生态意义上是指人作为身体生物参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社会意义上是指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对劳动、分工和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和调节。通过这两个层面上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我们也就会理解为什么马克思将“新陈代谢”引入关于生产者联合起来的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认为,要合理地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让生产者联合起来,只有社会中所有社会化的人都联合起来,整个人类才能作为一个整体去处理和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控制和调节这种“新陈代谢”关系。对马克思而言,这种调节和控制只能通过人类劳动及其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才能实现。

  (二)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于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启示

  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问题可能没有像今天这么突出,但马克思当时就已经预料到资本的逐利本质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的原始冲动。马克思提出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因为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矛盾,而是把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因为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都是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人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与自然发生“新陈代谢”关系的历史。这种“新陈代谢”关系总是以人类的劳动为中介,而劳动的存在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的存在。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化程度还不发达的时候,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奴仆转化为人类是世界的主宰、人类要征服自然等,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人类在对待与自然的关系时盲目自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深,这样的变化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

  马克思站在人类与自然和解的高度上提出,要想解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对私人利益的追求,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从而致力于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自然界对人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有可能破坏大自然这一平稳运行的生态系统。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启示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不可分割,人类活动如果导致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受到威胁,那么人类自身也注定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促进社会发展。当前,地球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不加重视,注定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诸如大气污染、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不是自然本身存在的,而是人类不合理的开采导致的。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陈代谢断裂”现象,指出这种断裂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弊端,进而得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伟大论断,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指导方法,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启示。然而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然有人还未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还在肆意地破坏和掠夺大自然。有的大国打着“自我优先”旗号,与世界环境保护的潮流背道而驰。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还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必须在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呵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中国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显示出负责任大国远见卓识的担当。

   

  五、结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等思想家生活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他们那个时代与我们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大区别,除土地内部“新陈代谢”断裂之外,还有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等都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因此,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包括维持土壤肥力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性问题,在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生态唯物主义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建构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历史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之中,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百义,林美卿.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7,(6).

  [2]徐水华,陈璇.论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读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福斯特.生态革命:与地球和平相处[M].刘仁胜,李晶,董慧,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锋,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邹立鸣]

Ecological Materialism's Construction of Marx's Theory of "Metabolic Fracture"

Jing Junxue, Wen Xiaofeng

Abstrac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ecological materialism, the famous American ecologist Foster proposed the theory of "metabolic fracture" after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Marx's ecological theor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arx's ecological theory system and a key to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arx's ecological thought. Foster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metabolic fracture"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roposed that the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led to the opposi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ecology, which further con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Marx's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ety. Studying Marx's theory of "metabolic fracture"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Keywords: Marx; Foster; Ecological Materialism; Marx's Ecological Thought; Theory of "Metabolic Fracture"

 

[作者简介] 景君学(1970-),男,甘肃陇西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哲学、技术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小凤(1995-),女,甘肃平凉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