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宫斗”剧 —— 新时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
作者:蔡潇      阅读量:712      时间:2019-11-27

笔者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但作为女性也有自己的业余娱乐方式,观看古装剧、玄幻剧就是其中之一。当下中国的流行文化中“宫斗”剧泛滥,这其中既有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亦有反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真正厘清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纷杂现象,鞭辟和剖析现象之下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是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

  

一、“宫斗”究竟在斗什么?

  

(一)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

  “宫斗”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朝代众多,宫廷斗争纷繁复杂。“宫斗”的范畴是封建主义,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生产方式的政治上层建筑围绕权力而展开斗争的反映。“宫斗”实际上包涵着两个层次的内容:外廷的对于政治权力的争夺斗争和内廷的关于权力核心继承权的斗争。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单元的封建王朝,其基本结构是地主——农民的阶级结构。在这种阶级结构中,皇帝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大的地主,也是权力的顶点。围绕着皇权展开的“宫斗”,本质上是权力斗争,这种权力斗争无论内外都是政权转移和继承的政治斗争。当前盛行的“宫斗”剧,其实也涉及了其中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前朝的直接的权力转移和争夺,一个是后廷的关于封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整体上来讲,颇受女性观众欢迎的主要是涉及到宫廷斗争的后廷的关于帝位的继承权的斗争。围绕着这种继承权的斗争,后宫女性用各种手段阻止其他可能的继承人的出现和成长成为“宫斗”剧的主题内容,进而引发的相应的关于情感、人性、伦理、制度、政治层面的反思与批判。“宫斗”剧中普遍出现的是非常原始的非“法治”封建社会的刑罚体系,用加之于人的肉体的原始的残暴的伤害达到个人的或者政治的目的,比如斩首、腰斩、宫刑、刺字、水刑、绞刑、赐毒、幽禁等等,其特点就是“人治”社会的随意性。这些残酷的刑罚和斗争,无论是公刑还是私刑,都是围绕权力展开的,是对现有权力的分配和未来继承权的决定问题的激烈争夺。

  (二)封建主义思想与其他思想的斗争

  “宫斗”剧的本质是封建主义思想与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剧中所展示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关系、封建小农制的生产方式、封建等级制度、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等等都是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所铺垫和展示的都是封建等级制的基本形态。剧中所展示的女性意识既有觉醒的生而为人的抗争性,亦有沉沦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奴役性、倒退性。马克思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明确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 15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余年形式上的帝制,但封建思想在中国留存的时间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互斗争有时是当代社会思潮中常态化的现象。而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对的,封建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本质上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如果“宫斗”剧的出发点是展示宣扬旧的甚至是腐朽落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那么就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如果“宫斗”剧的出发点是批判鞭挞旧的世界观,那么就可以视为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文化。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或倒退?

  

(一)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下的权力资源分配

  “宫斗”剧是中国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当代流行文化既反映了当前社会思潮中的各种疑问和困惑,也体现了当代女性意识,这种意识有觉醒的一面,也有倒退的层面。马克思在评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时候认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2] 780-781同样,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封建生产方式环境下的产物,符合地主与农民阶级关系下的小农生产方式。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但是封建思想在其后时代中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封建主义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在现实中存在并延续,甚至试图反抗,表现其劣根秉性。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诞生于一定时代的经济基础之上。生产方式的变迁改变了上层建筑的政治、思想等领域,这种改变是一个过程。因此,在人类社会历史形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呈现在思想领域的混乱交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领域依旧存在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正是反映历史转型过程中的客观体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明确阐释了封建制度的血缘关系构建因素,他认为:“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3] 13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是地主——农民的关系,而家庭关系、宗族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是封建制度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宫斗”剧中反映的也正是封建制度形态下对于政治权力、政治资源、社会资源的激烈残酷斗争,而封建王权的继承权又与这种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在这些“宫斗”剧中,围绕着权力中心的皇帝或王侯,生育符合封建制度安排的继承人就成为了中心主题。女性以自我或自己家族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为自己谋求在这种封建制度序列中较好的生存位置是符合封建主义等级制逻辑的,为此而进行的生育竞争、抚育竞争以保证自己生育的子女能够掌控未来的皇权、王权就成为这类“宫斗”剧的终极目标。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婚姻相当于第二次投胎,而生育则是巩固自身地位的重要武器,在需要继承人的前提下,生育皇子、王子是维持自身地位的重要筹码和前提。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婚育也是跨越阶级鸿沟的重要武器。在男权社会,女性的低下地位可以通过婚育获得巨大改变,从女奴、媵妾等变身为符合封建礼法制度的侧室、侧妃、嫔妃甚至皇(王)后。这是因为,在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中,男性才是子女财产、权力、资源等的源头,掌握着资源分配的决定权,而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当代人并不能苛求古代女性,而是要认清其所处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认清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本质。

  (二)觉醒与倒退并存的女性意识的复杂状态

  在当代流行的“宫斗”剧中,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类剧之所以有观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代女性当前生活的环境与封建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女性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受到宪法和婚姻法等法律体系保护的环境之中,拥有工作和外出的基本自由权利,甚至还有自主婚姻、自主生育的权利。当回顾这种封建社会的女性生活、观看这类“宫斗”剧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种方向。女性开始从与封建社会女性的比较中思考自身的权利和地位,思考作为人的基本权利问题。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能够促进女性在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对提升女性幸福度有较好的推进作用。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育权是可以掌握的,自己拥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工作权、社交权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女性不再作为男性的私人财产出现,而是以独立的个体的人的形象主体出现。在这些“宫斗”剧播放的同时,女性观众开始思考自身时代与剧中时代的不同,比较鉴别新时代与旧时代的根本区别,意识到女性作为世界活动主体的历史与社会责任,这是一种难得的进步,也是“宫斗”剧出现“井喷”的因素之一。观之当今世界,国际社会中贫富差距拉大,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女性生存困难,受到人身、财产等各种侵犯,处于没有婚姻生育自主权、饱受战乱之苦等等困厄状态,也让当代中国女性有了较明晰的对比坐标。相比之下,我国新时代女性地位获得了巨大提升,因此,更需要自觉去维护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当代流行的“宫斗”剧中,亦存在着女性意识的某种倒退。对于封建等级制度的认同和认命被带入到当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中,对于重男轻女观念等封建思想的接受度增大,对于自身基本权利认同感倒退等等,都是“宫斗”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改变,二胎放开,某些封建思想的复活现象也是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大批生育了女儿的家庭再次追生儿子,在家庭关系中认为儿子才是家业和财产继承人的观念依旧存在。而现代法律对于男女继承权的认可度是一致的,正如网民所言“这部分人家里也并没有‘皇位’需要继承”。“宫斗”剧本身就是对封建制度的重现,如果继续为其大唱挽歌,与当代复古思潮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则会逐渐增大。

  恩格斯早就指出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代之而起的是组成为国家的新社会,而国家的基层单位已经不是血族团体,而是地区团体了”[3] 1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家庭、宗族关系、皇权统治逐渐被民族国家形态所取代,婚姻关系也逐渐从封建制的附属关系逐渐走向现代两性平等的时代。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3] 66自此之后的古代社会,女性长期处于附属的地位,处于被奴役被侮辱的境地。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婚姻都是由父母为当事人缔结的,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3] 87-8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了女性地位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形态变化而带来的变迁,描述了女性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依附性、从属性。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束并不久远,从辛亥革命算起也不过百余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也实属正常。旧的思想体系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领地,而新的思想体系也绝没有那么简单就轻易占领敌人的战场,对峙和交锋将持续很长时间才是历史的必然。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的当代社会,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冲突斗争是常态。因此,当代流行文化现象中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有进步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亦有对残留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妥协与倒退。

  

三、马克思主义的在场与否?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场的必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包含着关于文化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4] 23当代流行文化亦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或其他社会思潮,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在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马克思主义究竟在场与否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当前的文化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还是背离人民的问题。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文化亦需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但必须要始终把握好的一点就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4] 41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源。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在场的,而且是不能缺失的。在这种视角下,对当下流行的“宫斗”剧持有什么样的立场和批判视角就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斗争的复杂现状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各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斗争。封建社会消亡之后的封建思想残余、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侵袭,本质上都是旧的世界观与新的世界观的往复斗争。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那样:“‘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1] 154仅仅从思想上作理论的研究来肃清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不现实的,而要正视这些思想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正因为当前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并存的阶段,所以在意识形态思想领域此起彼伏的交锋和斗争是难避免的。这是因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5] 3。社会意识是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物质基础的反映,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是因为这种相对独立性的存在,社会意识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是可能的,旧的社会思潮对新的时代持续影响也是存在的。封建主义的社会思潮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挑战不是偶然,而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是发展过程中的环节之一。但是,不能因为这种挑战的存在就否认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而是要正确对待这种挑战并获取最终的胜利。

  (三)中国当代流行文化“宫斗”剧的现象与本质

  中国当前的流行文化“宫斗”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既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亦是当前社会思想领域斗争的另一重展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激烈斗争。即便在流行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也要始终把握话语权,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根本任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5] 3社会意识领域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存在而相应变化的,虽然不一定能够同步完成,但基本趋势如此。在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是减弱了,相反是加强了。与具体现实相结合的就是当前在流行文化中夹杂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在当前中国流行文化“宫斗”剧中亦有所体现。无论是封建主义思想的复辟还是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其本质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当然,“宫斗”剧的流行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展示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有批判反思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的进步性,有促进新时代女性深入思考自身存在价值的进步性。同时,在这种展示中,也有人看到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沉渣泛起,诸如封建等级制度、重男轻女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封建刑法制度等等的宣扬。这些复杂交融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当前现实的一种投射。存在2000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鸿蒙开化进入现代时期也不过百余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彻底根除封建主义的思想本身就是不现实的,需要时间和长期的努力。虽然现在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但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导致的滞后性会存在较长的时期。这种封建主义思想的消除不可能在短期内奏效,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1] 172封建主义制度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溃败于资本主义制度,但其长久的影响也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当代中国,要消灭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关键在于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进而引发和促进社会意识的根本性改变。

  

四、新时代女性的方向如何?

  

(一)新时代女性发展的顶层设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女性的发展也在新时代的顶层设计中,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幸福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4] 47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关注女性发展,保护妇女儿童是基本的内容。其中包涵了新时代女性发展的基本理念:男女平等、妇女儿童权益、社会优抚救助、关爱服务体系等等。如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那么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女性的觉醒也是一部宏大的革命史诗。与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主义思想斗争,以及与后来的资本主义思想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持续的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女性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界,获得了平等的学习、就业和婚姻选择的权利,成为了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具有了与男性平等的人格地位。

  (二)旧时代女性意识的批判扬弃

  “女性意识,指的是一种女性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女性人生经历与自身特有细腻情思的充分结合”[6] 15。无论哪种人类社会历史形态,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女性角色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意识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女性意识思考的范畴包括自然环境、生命存在、爱情婚姻、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必然。在当代流行文化“宫斗”剧中,确实展示了当代女性对于封建时代的女性环境的思考,体现了部分进步性。封建时代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财产属性、奴性是当代诸多文艺作品深刻批判和鞭挞的领域。在当代流行“宫斗”剧中所展示出来的封建权力对于生命的漠视、对人性的扭曲也是持批判态度的。在经典的“宫斗”剧的情节中,一般都有强制堕胎、投毒、杀人、伤人等各种犯罪情节,同时体现女性在狭小宫禁中的各种自残、争宠等行为。一般“宫斗”剧中的众多角色最终的结局都是凄凉的死亡、寂寞被拘禁等等,而她们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失去爱情,失去对婚姻的美好期待。这种全面的坍塌不是这些身处封建时代女性本身的错误,这是由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决定的,是封建男权时代的产物。要真正改变这种女性在封建时代的低下地位,需要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三)流行文化女性地位的发展进步

  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 420封建主义思想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上层建筑,是封建主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其整套伦理道德体系也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体现在女性问题上,就是男权的彰显和女性的附属性,女性意识处于被压抑和被控制的状态。当代流行“宫斗”剧,所体现的也正是封建社会的女性意识的压抑和泯灭。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父权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恩格斯认为:“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3] 66观之当前中国流行文化的“宫斗”剧,真实而深刻地体现了恩格斯的这段话,剧中的各种女性沦为了为皇权继承而生孩子的工具,为了获得继承权不惜互相戕害,其间没有胜利者。

  新时代的女性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恩格斯早在130多年前就明确地指出了婚恋问题的理想状态:“这一代男子一生中将永远不会用金钱或其他社会权力手段去买得妇女的献身;而这一代妇女除了真正的爱情以外,也永远不会再出于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担心经济后果而拒绝委身于她所爱的男子。”[3] 94婚恋关系的平等地位的获得不仅仅是思想领域的解放造成的。相反,正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带来的上层建筑的真正的思想解放,才能打碎旧的思想桎梏。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人类社会的思想解放是一种历史行为而非思想行为,“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1] 172

  (四)民族复兴女性发展的责任自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思想领域阵地的抢占已经白热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4] 9,思想领域的斗争已经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肃清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与影响,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世界范围内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在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被赋予领导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4] 17。要成为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为执政党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匹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需,是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4] 4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4] 63,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把握在国际国内的话语权,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承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任务,需要有现代的、进步的、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去思考自身和生活工作等问题,需要有更宏大的视野把自身的发展纳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 70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包括青年女性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建设者,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指导自身思考和生活工作是新时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必然。反思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女性地位和制度本质,批判地分析当代流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是作为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征。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去分析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宫斗”剧现象,能够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理路,认清反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面貌并坚决批判,这也是新时代女性的理论自觉。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宫斗”剧现象既有市场经济逐利的因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斗争,单一评判这种热潮是片面的,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辩证地批判地看待“宫斗”剧,既要认识到其文化上并非一无是处,更要认识到其所包涵的负面因素,封建思想糟粕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7] 213。正是因为这个根本任务,正视当前流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和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态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其中当然包括文化自信的塑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文化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刘芸.蔡琰《悲愤诗》的女性意识探析[J].大众文艺,2018,(15).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汪智力]

"Harem Fight" Dram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 Awakening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Era

Cai Xiao

Abstract: There is a boom "harem fight" drama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which contains critiques of feudal systems and thoughts, as well as anti-Marxist feudalism and capitalism.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struggle between Marxism and anti-Marxism is not weakened, but strengthened. Using the standpoints,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o examine the various phenomena in the current culture is conducive to upholding the status of Marxist guiding ideology and to grasping the discourse power of Marxism. Scientific and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harem figh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should also be the awakening and reflection of Chinese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era, and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using Marxist guiding ideology to guid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forming the cultural prosper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goals of Marxists.

Keywords: Marxism; "Harem fight" Drama; Feudal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of Capitalism; Female Consci-

Ousness

 

[作者简介] 蔡潇(1981-),女,江苏南京人,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