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影视产业的后发优势及发展建议
作者:张红艳 余召臣 胡 耕 杨 萍      阅读量:641      时间:2019-10-28

[摘    要] 影视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商品双重属性,其所生产的是面向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产品,是丰富社会主义文艺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湖北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学实力雄厚、影视景观众多,影视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是国内影视产业发展的“蓝海”。新时代下,湖北省影视业应当把握机构改革的契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影视业的顶层设计、破除思想窠臼、树立精品意识、创新人才利用方式、优化影视生态,发挥湖北影视业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的重要使命,推动湖北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 湖北;湖北影视产业;影视人才;影视发展优势;影视资源
[中图分类号] G127;J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0-0024-10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利好及资源创新优势,重点把握新旧产能转换、培育新业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机遇,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发挥影视精品等文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推动湖北省文化消费升级、促进业态创新、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湖北省着力制定《关于加快全省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推动影视供给侧改革,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影视全产业链要素的建设、健全现代影视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影视产业的中部高地和长江流域的影视重镇”。湖北省影视产业后发优势显著,影视资源潜力巨大,湖北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一、湖北影视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
   
湖北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受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时代下湖北省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庞大的影视产业生产消费主体和丰富的影视资源储备优势做支撑。
(一)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随着影视产业的管理机构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改革初步完成,其职能分工、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支持性政策文件。湖北省各级政府相继推出扶持影视产业的政策措施。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影视产业方面,对影视企业、拍摄基地、剧本孵化、影视制作、院线建设、品牌授权、网络影视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电影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湖北影视繁荣发展指导意见》,从创作导向、题材规划、剧本创作、资金引导、优秀作品、市场主体、对外交流、创作环境、宣传评介、组织领导十个方面发力推动湖北影视产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湖北影视文化软实力。市级层面,武汉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汉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扶持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影视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宜昌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荆门市印发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襄阳市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均对优秀类影视企业及作品给出了具体的奖励和扶持措施。
(二)丰富的影视资源储备
湖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长江文明、荆楚文化交汇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由长江文明和荆楚文化等所奠定的丰富文化资源,具有弥足珍贵的科学、艺术、经济等方面价值。瑰丽的自然风光、文化风貌,丰富的物质、历史、文化资源使得湖北成为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天然宝库。充分认识和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蕴藏的巨大人文精神财富,更能够使创作生产的影视作品成为描绘时代发展的精神图谱。
文学作品是影视剧本创作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影视作品呈现的精彩程度。湖北拥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储备,抗战时期曾一度成为全国文艺中心,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学创作曾位列全国文坛第一方阵。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其中有3位作家的3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10余位作家的多篇(部)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和其他重要文学奖项。同时,湖北省的作家创作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关注现实,关注底层,敢于担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除传统文学外,湖北网络文学也欣欣向荣,已步入黄金机遇期和市场快速扩张期,对电视剧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湖北省影视创作生产正在逐步发力,充分挖掘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利用湖北的文学优势,坚持现实题材创作,聚焦现实、聚焦家国情怀、聚焦使命担当,反映湖北特色,进而打造湖北影视产业的荆楚品牌。
(三)庞大的影视生产消费主体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激发着新一轮的文化消费升级。特别是青年观众,有着较高的文化娱乐消费诉求,是影视市场生产消费的主力群体。湖北拥有着120余所高校,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43.8万人,在校研究生14.8万人[1],这是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方面,丰富的人才储备奠定了湖北影视创作生产人才繁荣的基础。例如2019年8月10日,在湖北省电影局、省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下,成立了湖北青年影视创制中心,与国际电影技术艺术接轨,打造长江流域影视重镇,中部影视产业高地的后期影视制作中心,对影视产业尤其是青年影视人才加大扶持和激励力度。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通过搭建高校影视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发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高校相关影视专业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到电视剧、电影、网络视听等中小成本的节目制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湖北省储备和培养既懂影视艺术,又能熟练掌握影视技术运用、适应现代影视消费市场规律的人才库。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支配收入逐步增加,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湖北影视文化产业消费市场的繁荣。2018年湖北省生产总值39366.5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55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8元,增长8.4%[2]。湖北是中部地区的电影票仓,2018年湖北省全年实现电影票房27.91亿元,同比增长5.32%,年度总票房持续保持中部第一、全国第七位。同时,湖北省全年观影人数8461.95万人次,同比增长1.79%,放映场次465.1万场,同比增长16.08%。在各地票房中,武汉市以15.17亿元位居榜首,占全省比例54.35%[3]。这样的票房成绩与以青年群体为核心的旺盛的影视需求密不可分,湖北省庞大的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影视消费潜力正在不断激发。

二、湖北影视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
   
湖北省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文化消费形式不断创新,湖北影视产业在经历低迷阶段后,开始不断发力,在推动湖北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助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
(一)影视外景拍摄优势不断凸显
  湖北悠久的历史铸就了绚丽多彩的荆楚文化。湖北有着丰富的影视拍摄景观,无论是崇山峻岭、江河湖泊、乡土田园等自然风光还是历史古迹、现代都市等人文景观都可以在湖北找到。湖北拥有着各类影视拍摄基地60余家,较为著名的有襄阳唐城、枣阳汉城、红安将军影视城、蕲春赤龙湖华中影视基地、赤壁中华水浒城、沙湖湿地公园影视创作拍摄基地、黄陂当代华中影谷、黄石近代工业影视基地、麻城炎黄影视基地、武当山影视城等影视基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九州缥缈录》的外拍取景主要在湖北神农架大九湖、保康南顶草原、五道峡、恩施大峡谷、利川古河床等自然遗产景观完成。同时,枣阳汉城影视基地是剧中“殇阳关大战”的主要取景地;剧中繁华的“南淮城”,主要在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拍摄。剧组为保障拍摄质量,还搭设了上百个场景,8个摄影棚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大部分棚内取景是在湖北京楚尚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襄阳建造的摄影棚中摄制。
  为推动湖北影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湖北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2019年8月9日,湖北影视基地联盟成立,依托湖北省影视基地资源,发挥区域联动、产业集聚的优势,使分散的影视拍摄基地联动发展,形成“一核多点”的影视拍摄大市场格局。同时,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也正在牵头成立“长江影视拍摄联盟”,推动湖北省及长江流域周边省份的影视基地、高端酒店、影视企业、专业院校等联动发展,统一谋划、盘活存量影视资源,依托对湖北省内影视基地的数字化采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搭建智能化影视合作共享平台,为剧组在湖北拍摄提供全方位服务和配套解决方案,推动湖北省内影视基地由“单兵作战”到“联盟作战”,激发各城市影视资源优势,合力吸引和推介更多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影片到湖北拍摄取景,扩大湖北旅游的知名度,形成规模效应。
(二)影视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湖北省影视产业为深入推进影视创作生产及发行放映体制改革,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方面,不断提高国有影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充分发挥国有影视企业的骨干作用,提升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文化企业的创作实力。同时,计划成立湖北省文化投资集团,整合资源、放大优势,进一步做强影视业务,打造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影视企业。另一方面,不断凸显民营影视企业在湖北影视产业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湖北省积极营造民营和国有影视企业同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优惠政策的环境氛围,制定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措施,充分激发民营影视企业活力,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从事影视创作生产及配套服务,支持中小微影视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湖北省正在加大力度培育本土影视企业,按照“双百工程”的要求,重点扶持长江华晟、武汉青雨、光彩影视、武汉天九、凤舞天下、中盟影视、长江电影集团等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湖北省本土影视企业在影视剧创作生产方面热情高涨,2019年上半年全省仅电视剧就报备立项13部,开机拍摄生产5部,在卫视和地面频道播出3部,已超过2018年全年的总量。在电影和网络视听节目生产制作方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同时,湖北影视剧佳作频出,青雨传媒出品的《猎场》和华晟影视出品的《东方战场》获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长江华晟制作的《新万家灯火》《西柏坡的警钟》入选国家庆祝“十九大”重点推荐电视剧;光彩影视出品的《你和我的倾城时光》获东方卫视2019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品质剧作”盛誉,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剧目,剧中八成以上戏份在武汉取景拍摄,同时将汉绣、汉派服装等荆楚元素符号融入了电视剧情节,以剧情化的形式对武汉城市形象进行推广。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推荐参考剧目86部,湖北种梦影业有限公司创作生产的《荣耀之路》和长江电影集团参投制作的《外交风云》入围。
(三)资本对影视产业的不断注入
影视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高风险行业。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实力积累,还需要外界资本的护航。近年来,湖北影视产业不断加大与金融、税收、信贷资本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国有资本不断助力湖北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2018年,全国首只由政府出资,专门用于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引导基金——湖北省影视引导基金正式成立,在2018-2022年,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5年共计2.5亿元作为湖北影视引导基金。同时,通过基金4倍的杠杆作用,湖北将有10亿元的资金按照市场的运作方式用于影视产业和影视创作,依托政府资金的“鲶鱼效应”,极大激发金融资本对湖北影视产业的持续推动。在影视园区建设方面,武汉当代集团与武汉文发集团、武汉天河电影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影视后期制作为特色的影视产业聚集地——“影谷”。同时,拥有国企背景的中广忆影在安陆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规模达5000亩的影视小镇,以“心灵电影”为核心,配套有创作中心、制作中心、艺术中心、文娱中心和行政中心,进而推动安陆市影视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随着政策不断放松,民营资本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明确的产品定位成为湖北影视产业的投资主体。2019年5月21日,“湖北省影视文化金融创新中心”成立,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及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影视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吸引金融资本投资影视产业,为湖北影视市场搭建国际化、专业化、开放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湖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加大对影视基地的投资,譬如,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襄阳唐城影视基地由襄阳智谷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一期投资16亿元,以盛唐风格为主,专门为拍摄电影《妖猫传》而建,后续的二期已于今年7月底开园,三期项目正在兴建。枣阳汉城影视基地由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汉代风格建筑与古典园林景观精华为一体的复古建筑群,张艺谋的电影《影》的主场景以及电视剧《天盛长歌》《将夜》《九州缥缈录》等外景都是在此拍摄。
(四)影视产业链各环节不断优化
  湖北影视产业创作生产要素日益齐备,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资金扶持、宣传推广等方面协调推进,影视生产企业逐渐呈现集聚趋势。优质剧本是繁荣影视产业的根本,湖北影视业不断加强影视创作重大项目统筹规划,聚焦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围绕荆楚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编制了2018-2022年影视创作生产规划。电视剧方面有反映湖北工业制造的《长江大桥》等;电影方面有展现大美三峡的《又见红叶》、主旋律大片《海外追逃》等题材。同时,由长江电影集团参投,联合制作的电影《古田军号》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在拍摄制作方面,为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影视的融合趋势,湖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不断完善影视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后期制作等产业链,湖北影视制作生态体系初步建立。2019年,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监制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与武汉玛雅动漫制作的《闯堂兔3》获得良好口碑;武汉太崆动漫创作的《冲破天际》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的阿方索·卡隆的《罗马》由武汉光彩影业参与投资;武汉两点十分动漫是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联合制作公司之一。此外,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与武汉传媒学院联合开展服道化及群众演员的专业培训,大力建设集影视制作、拍摄制作设备租赁、影视基地、影视科研成果等于一体的华中影视道具博物馆。同时,坐落于中南民族大学的湖北影视企业孵化基地利用东湖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已经吸引27家影视企业入驻,依托园区的孵化和辐射效应,通过制定具体的影视企业扶持细则,积极吸纳国内知名影视企业和高端、紧缺影视专业人才和团队落户园区,提升湖北影视业在研发、创意、制作、发行、交易、教育、播出、衍生产品和延伸产业开发的产业动能。在资金扶持方面,湖北省已出台《湖北电影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即将出台《关于促进湖北电视剧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通过具体的影视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优秀影视作品的扶持奖励、影视企业的专项土地政策等措施,健全湖北影视业的发展机制和模式。

三、湖北影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北影视产业在先期的发展中,受阻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影视产业的发展与影视强省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湖北影视产业正奋起直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制于较为僵硬的区域软环境、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稀缺的影视创意人才、相对不足的精品剧作和科技创新能力等短板。
(一)影视发展软环境不佳
  湖北影视产业的政策环境仍然缺乏相应的前瞻性、稳定性、系统性。目前湖北影视产业政策体系在省级层面缺乏宏观规划,市州层面上政策体系制定参差不齐,缺乏针对影视产业具体问题的指导细则等。同时,湖北影视产业在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享受的引导和扶持优惠措施缺乏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撑。另外,湖北省现有的鼓励影视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落地时仍会面临诸多困难,市州层面出台的关于扶持影视产业的政策措施由于缺乏部门联动,政策落地难度加大。此外,湖北影视产业在金融创新、项目评估介入、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扶持资金落实比较困难,使得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未能产生应有的促进影视产业链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二)影视精品剧目匮乏
  影视作品的生产创作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利用以及文化创意资源的挖掘。湖北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可转化影视的文化资源。但是湖北文化资源的传播利用程度较低,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度不高,在影视传播中带有鲜明湖北标签价值的内容还比较缺乏。同时,湖北影视作品立项剧目偏少,结项数量不多。影视作品备案数少,小体量的生产起点也决定了缺少推出更多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的基础。此外,湖北在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仍存在很大的缺口,专业人才队伍实力相对薄弱,影视创作环境存在短板,对精品剧本创作人才的吸附力较弱,缺乏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行业领军人物、拔尖人才稀缺,并且人才流失严重,致使内容顶尖的作品稀缺、现象级作品较少。
  (三)影视业综合实力偏弱
  湖北省影视行业产值在全省文化产业中的占比偏低,创作实力和竞争力较弱。湖北省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较少,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公司和影视作品屈指可数,缺少像山东影视集团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湖北省影视制作机构共327家,对比北京8767 家,上海1100多家,浙江1958家,在影视拍摄制作机构数量上与影视发展强省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327家影视制作机构中,真正具备长年创作生产电视剧能力的企业全省不过10余家,能拍摄电视剧的只有16家,初审合格的电视剧拍摄甲种证机构仅2家,拍摄的影视作品能够上央视和一线卫视播出的只有长江华晟和武汉青雨传媒。此外,湖北省影视创作生产企业较少,并且多数机构没有作品版权,只享有署名权,造成影视作品备案数量少且高质量作品稀缺。  
  (四)服务配套不够完善
  影视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走工业化、规模化的道路。湖北省影视产业链初步形成,但在影视服务和影视治理方面还有待提升,具体的各个环节的优化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北影视基地建设小而散,没有规模化的影视产业园区,全省各类影视拍摄基地60多家,有一定规模和使用率的只有武汉、襄阳、十堰、宜昌、黄冈、咸宁等6地市,影视基地的配套服务仍需完善。湖北省在影视“一站式”服务方面与影视强省有较大的差距,如上海对在当地备案立项拍摄的影视拍摄机构形成“超级保姆”式的服务模式,每年通过更新《上海影视拍摄指南》,详尽介绍上海影视产业的政策和环境。覆盖上海16个区的影视摄制服务工作站和近200个可供拍摄单位取景的影视拍摄取景地,吸引并支持众多国内外剧组到上海取景拍摄。湖北省在对影视企业配套服务上仍然需要借鉴吸纳影视强省的先进经验。

四、进一步推动湖北影视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影视产业的顶层设计
  影视作品弘扬维护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是行业的自主性文化选择,也是影视媒介需要承担的政治任务[4]。加强影视产业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保持湖北影视繁荣发展的基石。湖北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借鉴影视产业发展强省的政策设计,根据省内影视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举措。在宏观规划方面,要注重政策制定的导向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为地方各市州的影视产业发展规划树立范本。在微观政策方面,要注重政策的针对性、明确性、落地性,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小而全、细而全”,不断完善影视产业财税扶持、影视人才培养和奖励、土地政策、科技创新、影视园区建设、影视衍生品产业发展等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地方各市州要因地制宜,完善影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扶持细则,形成湖北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合力。
  (二)破除影视发展的思想窠臼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影视作品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表现形式,发挥着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重要使命。2019年上半年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1.99万亿元,居全国第7,中部第2[5],早已进入全国发展前列,但是湖北省影视产业生产发展综合指数却位列全国第三方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影视文化发展、壮大影视市场主体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因此,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真正意识到影视产业对于推动湖北新旧产能转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营造湖北省影视产业发展浓厚氛围,政府部门及相关主管单位要加强影视产业的双效统一,省级和地方各市州要加强联动,将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真正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带动一批中小微影视企业发展,发挥政府资金放大效应,搭建影视内容生产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银行和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影视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服务,实施精品影视作品奖励,推动湖北影视产业在引导中促繁荣,在繁荣中提质量。
  (三)树立影视创作的精品理念
  影视作品作为当代人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提供精品影视作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影视产业在当代的社会责任和担当[6]。因此,湖北影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容制作上务必遵循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的艺术创作宗旨,注重人文情感、文化内涵、传统价值、时代精神等方面[7]。真正认识到优秀影视精品在培根铸魂和文化自信中的价值,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发挥影视作品在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中的作用。树立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影视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影视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树立影视创作精品意识,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自觉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体现到影视作品创作传播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精心打造更多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影视精品,真正打造一批“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高质量影视精品,培育新时代有湖北特色和荆楚风格的影视品牌。
  (四)创新影视人才的利用方式
  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有助于完善湖北影视人才培养体系。湖北坐拥百万大学生,湖北影视业要充分利用高校聚人育才效应,发挥高等院校在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与影视企业的良性互动,形成定期培训机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从而推动影视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在具体的影视项目的创作生产中更具竞争力。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项目合作、挂名和名家工作室等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等优秀影视制作人才来湖北进行影视生产创作。加快推进影视专业人才职称评定的制度设计,为新引进的影视产业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提供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建立和完善影视人才职称评定工作机制,对本地优秀的影视人才和团队给予人才职称评定适度倾斜。挖掘校友资源,借力高校平台引进影视专业人才。同时,针对影视圈中湖北籍影视人才优势,灵活运用影视人才红利,继续推进荆楚影视人才的信息收集、开展宣传推介、建立长效联络机制,为湖北籍影视名人返乡献技、返乡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和便捷平台。
  (五)优化影视产业的服务生态
  影视业服务生态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保障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加大对湖北省影视服务和影视环境的优化与治理力度,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建立湖北省影视产业协会,发挥协会在影视业中自律自治的协调功能,积极制定行业规范,发挥协商式治理主体的功能,建立行业数据库和指标考核体系,为政府、企业和行业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优化行政服务,为在湖北省备案立项、拍摄制作的影视制作机构在办理证照、行政审批、业务咨询、拍摄配套服务等环节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影视作品的备案服务,提高审核效率,协助影视创作者选取正确的题材。
影视企业是市场参与的主体,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还承载着弘扬优秀文化和塑造人民正确价值观的功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将导向管理和创作引导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确保影视创作生产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艺体系。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18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湖北日报,2019-03-04.
[2]2018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EB/OL].湖北省统计局官网,2019-01-24.http://tjj.hubei.gov
.cn/gyhd/zxft/120093.htm.
[3]龚雪.我省去年电影票房27.9亿元 持续保持中部第一[N].湖北日报,2019-01-04.
[4]常江,田浩.旧产业、新逻辑:2018年中国影视行业综述与前瞻[J].编辑之友,2019,(2).
[5]李剑军.上半年湖北经济高开稳走 GDP增长8%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N].湖北日报,2019-07-
18.
[6]李向民.当前影视产业升级的几点思考[J].现代视听,2018,(12).
[7]宣晓晏.影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与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

[责任编辑:朱苗苗]



[作者简介] 张红艳(1968-),女,河北石家庄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召臣(1993-),男,河南商丘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7级硕士研究生;胡耕(1962-),男,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处长,高级编辑;杨萍(1964-),女,重庆人,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电视剧处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