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建设中的精品工程意识
作者:蔡华东 黄 磊      阅读量:477      时间:2019-10-28

[摘    要] 在宣传文化建设中提倡精品工程意识,对更好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提高媒体传播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湖北日报在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强化精品工程意识,注重并实施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推出了“风起中三角”“湖北作家写作家”“千湖新记”“鄂疆飞鸿”等一批质量上乘的系列报道,为建言中部崛起、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决策奉献了宣传文化精品。增强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对于宣传文化战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宣传文化建设;湖北日报;新闻宣传;精品意识;精品工程
[中图分类号] D2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10-0034-07

精品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即质量第一的意识;精品意识又是一种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自主意识,是在工作主体的意识结构中最具有能动性的意识;精品意识还是一种目的意识。精品工程从广义角度讲,是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创造出完美的系统化工程;从狭义角度讲,精品工程即是以现行有效的规范、标准和工艺设计为依据,通过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周密组织和严格控制,对所有工序工程进行精心操作,最终达到优良的内在品质和精致细腻的外观效果的优良工程。一般而言,精品工程具有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适应性强、结构合理、无永久性质量缺陷、技术含量高等特点,经得起宏观和细微检查且能经受时间考验。两弹一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港珠澳大桥等科技、建筑领域的精品工程,往往举世瞩目,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奇观与精神震撼。
  精品工程同样适用于宣传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1] 155精品工程意识是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的集中表现。在宣传文化建设中提倡精品工程意识,对更好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提高媒体传播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湖北日报在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强化精品工程意识,注重并实施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2],推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系列报道,为建言中部崛起、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决策奉献了宣传文化精品。
   
一、“风起中三角”,3年凝成国家战略主要舆论推手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服务党委政府工作中心,配合其重大部署主动做好新闻策划并着力实施,是党报的应有之责。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开展宣传报道和文化建设,有众多的政治资源、工作经验和报道成果可供借鉴使用。但如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不愿意下苦功夫、大气力狠抓精品工程,那么产出的新闻报道便难以担负起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大局的重任。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般简称“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3]。作为“中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湖北创新实力雄厚,科教和产业优势显著,是引领“中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头羊”。因此,湖北省级媒体更应在聚焦中三角现状、展现中三角作为、献计中三角发展方面走在前列。2012年早春,湖北日报组织20多名骨干记者走马潇湘、放眼赣鄱、聚集荆楚、踏访江淮,采访党政官员、教授学者、基层干群、企业员工,开展深入调查研究。2月28日起,大型主题性报道《构建中三角,打造新引擎》以每天4个连版的篇幅,连续5天在湖北日报推出。《时代重担谁担当?中三角扬帆启航》《“中国速度”谁引领?三大城市群雄峙神州》《新世纪谁主沉浮?六大城市群改变世界》……系列报道运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了中三角战略符合世界发展大趋势,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前瞻探路、中部历史的重新锻造、新闻事业的创新尝试”,彰显了站位高、立意深、视野广、气势雄的新闻风格,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强势,对决策层面亦产生一定影响。
  当年底,全国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在江西九江召开。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与会人员讨论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议题。随后,安徽被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范围,中三角由三省合作变阵为四省协同。紧接着,湖北日报派出采访组,再度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并引入视频网络报道人员,进行全媒体互动式报道。2013年2月,第二轮大型系列报道推出,主题确定为《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在长江中游发展建设城市群。湖北日报采访组第三次跨省深入采访,于2014年初持续推出第三轮“中三角报道”——《加快构建中三角,打造特色城市群》。
  围绕“中三角”的这三轮大型报道,从新闻业务来说,层层递进,不断展开,逐渐丰富,“像教科书一般”,被业内誉为“新闻精品”。
  《构建中三角,打造新引擎》重在论证中三角战略的可行性,由5个特刊组成:“大趋势”立足世界城市群发展趋势,论述中三角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城市群发展趋势;“大跨越”结合湘鄂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论证三省已具备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大引擎”从中部地区已具备的条件出发,论证中三角战略对于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大融合”揭示部分省际间的融合正良性展开,交通、旅游、环保等方面有合作发展的广阔空间;“大愿景”根据采访对象的心声,展示中三角的共同利益、共同诉求,展望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则重探索中三角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路径,具体由3大板块组成:“实践篇”聚焦中三角框架协议实施一年的进展,梳理了呈现出的良好势头;“借鉴篇”对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以及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等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为中三角发展提供“他山之石”;“展望篇”立足未来,勾勒出中三角城市群行进的关键点和路线图,为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出谋划策。
  《加快构建中三角,打造特色城市群》回顾4省合作成果,由“起航”“见证”统率水、粮、路、业等8大板块,着眼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共荣的大格局,剖析成败得失,促进起承转合。
这三轮大型采访报道,除通过报纸连篇累牍影响广大读者外,还分别结集为《风起中三角》[4]、《逐梦第四极》[5]、《澎湃中国心》[6]公开出版发行,尤其是在全国“两会”期间进入了国家部委和湘鄂赣皖4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野,有的还纳入到他们的议题。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湖北日报领衔的中部媒体,被公认为中部发展再一次进入国家战略的主要舆论推手。
   
二、“湖北作家写作家”,文学鄂军的大检阅
  
媒体从事文化宣传,受社会影响极大,出现了一些迎合受众、为满足“追星”而娱乐化的倾向也特别为人们诟病——有的媒体把肉麻当有趣、把恶俗当机智,“红肿之际,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对许多不良文化现象津津乐道,有的记者甚至沦为“狗仔队”而为人不齿。
  对此,众多真正的媒体人深恶痛绝。党的媒体是政治宣传工具,是新闻传播载体,是大众舆论渠道,更是文化建设阵地。传播、积累、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省级媒体理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文化领域,固然要重新闻——新近发生的、为人未知而欲知的新鲜事,但更要重品牌——树立文化建设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从零星琐碎中走出来,推动形成伟岸形象、浩荡气势,才能在人们心头打下深深的烙印。湖北日报立志并着力为湖北文化建设摇旗呐喊。2012年元旦,改版后的湖北日报以新的气象示人,新开设的一批专栏闪亮登场。这其中,就有与湖北省作协联合推出的《湖北作家写作家》。
  文学鄂军,湖北骄傲。上溯屈原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远追东坡诗赋,“把酒问青天”;近有一代伟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而现在的湖北文学家是谁?写了何样作品?取得多大成就?付出怎样的努力?作出多少贡献?体现出什么精神?今人理应为他们高标旌帜、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进军中,文学鄂军是领头雁,是带头人,是生力军,是建设者。以党报为阵地,展示他们的风貌、风采、风格、风骨,就是传播时世之风。让千万大众因此而景仰之、尊崇之,青少年学习之、效仿之,文学的湖北就更有力量,文化的、文明的荆楚就更有希望。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一方水土,文脉九派。当今湖北文坛,堪称彪炳辉煌。据统计,全省作协会员总数已有2502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246名,全省各团体会员和大型企业作协会员5000余名。2007年以来,全省作家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300余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等作品集或单部作品920余部,创作或改编影视作品240余部(集),一大批优秀作品获得多个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如此规模的作家队伍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一方面给媒体尤其是本地媒体整合、开掘文学资源,推介作家、作品,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品质提供了一座“富矿”;另一方面,帮助省内外读者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学,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丰富文化生活。
请湖北作家写身边的作家,湖北日报的这一专栏坚持每周刊发两到三期,第一年即刊发150多篇。“每一个写作者和每一位被写作者都是作家。作家交往,更常见的方式是以文会友。……他们眼中所见别的作家会是什么样的呢?其他同行又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写作习惯呢?这还真是蛮吊胃口的事”。每篇人物报道,都有一帧人物肖像、一张介绍其创作成就的“人物名片”。写得真不真切?生不生动?深不深刻?报纸上的这片天地,成了作家们公开竞技的擂台,也成为展示湖北当代文学风貌的一扇窗口。
  翌年开始,相继结集出版发行了《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第一册[7]、第二册[8]。这一新闻文化精品工程,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擘画了当代湖北文学的群星谱,是文学鄂军的一次恢宏呈现。通过这一工程,更多的作家把更多的文坛轶事和文人雅趣留存了下来,保全了湖北文学的一份珍贵记忆和文友之间坦诚交流的一段佳话,体现了湖北省级党报对繁荣文化事业的挚爱与热情、为文学鄂军塑造形象的雄心和气魄。
   
三、“千湖新记”,搅起八载湖北“水文章”波澜壮阔
  
精品就是好中之好、优中之优之作。宣传文化建设中的精品工程,是具有一定思想内涵,集宣传文化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大型、系列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打造精品工程,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打造精品工程的全过程,也是追求美好、更好的全过程。2014年10月,45万字、图片数百幅的《千湖新记》一书公开出版发行[9],成为湖北宣传文化精品工程的又一大作。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以湖为家园,以湖著称于世,以湖哺育子子孙孙。讲好湖北因湖而兴、伴湖共生、与湖俱荣的生态故事,湖北省级党媒责无旁贷。在湖北日报2012年的新闻报道策划会上,就此提出了明确的采编方针:通过对湖泊的礼赞,唤起人们对湖泊的尊崇、敬畏与保护。具体而言,一是以资料凸显知识性,二是以典籍体现历史性,三是以文采增强可读性,四是以图片加强观赏性,五是以生活表现现实性,六是以民俗强化贴近性,七是以问题启发思考性,八是以政策表达时代性,并以记者之眼光、作家之文笔、专家之情怀予以最佳表现。这一大型专题报道,以深入实地采访调研的方式,全面梳理湖北主要湖泊(含天然湖泊、人工湖)现状,用历史回望和现实观察展望湖泊未来,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地域特色文化,以期形成珍惜湖泊、建设美丽湖北的社会风尚,让湖泊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全省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发展。媒体的宣传文化建设工程,其实与政府与社会的相关部门、战线或单位息息相关。关于湖泊的报道,与水利、湖泊管理部门休戚与共。就“千湖新记”而言,起始是媒体主动作为。刊出后,湖北省水利厅、省湖泊局高度赞赏,并热切参与到报道的组织、安排、采访、写作中,形成了媒体与主管部门的宣传合力。
  一个好的创意、好的策划,产生的影响往往出乎预料。继“千湖新记”湖泊报道之后,湖北日报又与水利部门继续合作了“荆楚百川”专题系列。这一专题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践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湖北的战略布局,契合中央推行河长制改革举措。报道立足创品牌、出精品、重实效,不断创新内容和版式,体现了党报媒体弘扬主旋律、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从“千湖新记”到“荆楚百川”,8年时间“水文章”的拓展实施,是媒体与行业、省直与基层、官方与民间携手紧密互动、深度合作的典范。通过主动策划,协同行动,联合打造一个又一个大型水生态、水文章宣传品牌栏目,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产生较深远的影响,真可谓源远流长,波澜壮阔。
  借鉴这一精品工程策划思路,湖北日报还先后推出了与省林业部门合作的“绿满荆楚”等大型专题系列报道[10]。由此也表明,精品工程意识落实到位,精品工程得到确立,宣传文化工作就会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由可有可无成为不可或缺、大有作为,赢得相关行业认同和全社会的好评,进而为相关领域决策提供参考。
   
四、“鄂疆飞鸿”,宣传文化建设要走出去拓展题材,开阔受众胸襟
  
宣传文化建设,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相对经济基础有“硬指标”“硬考核”而言,客观上容易满足于照办照做、“等因奉此”“惯性应付”,得过且过。而且媒体习惯“抢新闻”,追求“短平快”,也容易因“靠近就便”而形成琐碎、低端、平庸之作。
  精品意识,作为“最具有能动性的意识”,就是摆脱、减弱这一消极因素影响的良方。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操作、精心呈现、精心考评、精心总结,就能使宣传报道的崇高感、厚重感、感染力、影响力大大增强,促进并保障宣传文化建设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5年,时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大庆。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新疆的国际战略位置即凸显出来。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作为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自觉、主动、热情、周致地发挥思想先行、舆论引导的重大功能性作用,为这一倡议的推动,实实在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因此,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大庆为契机,湖北日报派出一支记者队伍奔赴新疆采访,紧紧扭住一带一路、新疆建设、湖北援疆,写下了一组《鄂疆飞鸿》并结集出版[11]。
  热爱新疆,首先要理解新疆、读懂新疆。在这组精品力作中,读者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数据、人物和现实与历史的对照,看到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增进对新疆的了解、理解。在这片土地上,有诗人萦绕千年的慷慨悲歌,有青年以身许国的奉献牺牲,有拓荒者筚路蓝缕的坚韧不拔,有创业者改天换日的壮志豪情……更有湖北人与新疆人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的深情厚谊。一份区域性报纸,如果总是囿于自己脚下一方土、注目眼前一片天,这格局如何大?又当如何引导、塑造、提升自己的受众?记者的工作、媒体的功能,就是要“带”着受众向前走,延展其视线、开阔其胸襟、更新其理念、明确其思路、触发其行动、鼓舞其信心、增添其力量。只有将天下事纳入视野、容入胸怀,才能使心智更高、眼界更广。这组报道也使人更深切地感知到,鄂疆是一家人,彼此密不可分、浑然一体,只有民族团结、长治久安,才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此外,新疆之行催发了记者以笔为耕、以梦为马、以心传火,不仅用脚步丈量了鄂疆之间4000多公里的时空距离和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更促进了鄂疆各族人民间最珍贵的互助互通与心灵交汇。这种凝结着心血的文字,穿越时空,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思考与启迪。这组报道刊出后,中宣部有专题评论指出,《鄂疆飞鸿》具有“名家风格,时空悠长,活色生香,回味无穷”。
  在当今自媒体良莠不齐、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爆炸式呈现的状况下,作为宣传文化战线的省级党媒,坚守精品意识、精品工程、精品战略,显得尤为必要,湖北日报近年来组织的几次大型报道正是贯彻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工程的生动写照。真正的宣传文化精品,不仅具有存史、建档的历史功能、收藏功能,也具有再汇编出版、再传播的现实功用。增强宣传文化建设精品工程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实施精品战略,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对于宣传文化战线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美的精神食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蔡华东.传媒变局与党报改革[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EB/OL].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5
-04-16.http://www.ndrc.govcn/zcf
b/zcfbtz/201504/W020150416309
838033133.pdf.
[4]邹贤启.风起中三角[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5]邹贤启.逐梦第四极[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6]邹贤启.澎湃中国心[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7]湖北日报社.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一)[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3.
[8]湖北日报社.文学鄂军——湖北作家写作家(二)[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9]邹贤启.千湖新记[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
[10]湖北日报社,湖北省林业厅.绿满荆楚[Z].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6.
[11]《湖北日报》编辑部.鄂疆飞鸿[Z].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胡  梁]


[作者简介] 蔡华东(1957-),男,湖北仙桃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原总编辑,高级编辑,主要从事省级报刊传媒编辑管理及业务研究;黄磊(1984-),男,湖北枣阳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武汉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