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张志雄      阅读量:244      时间:2019-07-31

  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逐渐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2015年6、7、8月国务院接连出台3个关于大数据的相关意见和行动纲要,鼓励各行各业运用大数据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旅游群体在不断增加,游客对旅游体验需求也在不断深入,旅游者对现代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生态旅游大数据平台,发展“智慧”旅游,提高旅游需求预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加快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发展,构筑大生态、大旅游的建设,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有益处。

   

        一、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的市场需求与技术支撑

  

        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青睐。伴随着集中出行人数的增加,传统旅游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部分旅游景点节假日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吸引力不足,表面上看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各旅游产品同质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极低、旅游商品开发内容较为单一、旅游商品种类与品种不高、旅游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很差等原因造成的。从深层次上看,问题出在旅游信息化发展滞后上,即没有建立和利用好生态旅游大数据平台。传统意义的旅游是一种零散的旅游营销模式,这一模式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旅游过程和环节都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而现代旅游对旅游本身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游客方迫切需要实时实地获取旅游资讯信息,以便能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因此,现代旅游可以理解为“智慧”旅游,且“智慧”旅游建设有强大市场潜力和需求。

  “智慧”旅游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当前旅游发展暴露的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政府的关注,各国政府争先恐后地投入巨资开展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研究,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4月投入2亿美元以上的大额资金开展大数据理论和应用研究,以支持其国内6大研究机构合力研发相关大数据的核心技术。2015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作为我国首次由国家层面提出的大数据整体发展战略[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海量的旅游数据模式逐渐形成,建立和利用旅游数据发展“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然成熟。

  “智慧”旅游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是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社会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另一方面其基本方式是把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旅游出行和旅游行政管理中,带动旅游产业发展[2]。“智慧”旅游完全可以借鉴“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的做法,把其作为旅游业的一场变革。我国许多地方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旅游的建设。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这些技术之间相互渗透式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软件的不断成熟和公共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都促使我们利用大数据对旅游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使旅游真正“智慧”起来。

   

        二、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的基本特点和理念

  

        旅游的主体是游客,游客旅游的起点是确定旅游目的地。检验“智慧”旅游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大脑,实现目的地的真正“智慧”,即对目的地的精准规划、精准管理、精准运营、精准营销,为目的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有三大特点。一是大数据让管理层和游客“心中有数”。“大数据+大旅游”模式提高服务、出行质量,使出行不慌不忙。以后发展得好不好,游客满不满意,发展效能高不高,什么时候出行方便,到哪里出行,怎么出行,都能依靠大数据提供的数据信息,做出判断。二是大数据使旅游监管“长牙齿”。严格数据监管程序,健全数据监管体系,形成数据监管机制,对达不到标准的景点进行约束整改,让旅游监管更科学权威;严格行业标准,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旅游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推广出去,提升旅游景点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大数据传递绿色、健康的生活概念。以“绿色经济”为指导,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绿色农业项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绿色、健康的生活概念展示给游客,让全社会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用大数据打造“智慧”旅游,要坚持四个基本理念。一是高效旅游是目标,强化资源、市场和效益的综合高效整合。二是把绿色旅游作为“智慧”旅游的基本要求,强调生态保护,注重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管理、绿色出行、绿色服务,用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推动地区协调发展。三是把满意旅游作为“智慧”旅游的基本方向,不欺客宰客,用真诚去做好服务,感动游客;四是把精准旅游作为“智慧”旅游基本追求,为游客提供精准的旅游目的地推荐,同时精准营销,保障优质资源的效益,形成优质资源与优质市场无缝对接。

   

        三、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的发展架构

  

        旅游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联络靠吼,治安靠狗”的原始状态,旅游景区各自发展,缺乏交流和沟通,属于靠天吃饭。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团队时代,专业团队为旅游景区提供专业化服务,靠的是旅游运营中积累的经验、创意和旅游研究的理论创新。第三个阶段是从2012年开始,旅游行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如中科院与北大信息学院集成了各类传统类型的统计数据,通过科学机理推演,编制出了一份《中国旅游城市竞争力报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把科学研究从理论机理模型研究推演向大数据模型计算推演的转变。

  “智慧”旅游注重挖掘旅游资源数据信息,把生态环境管理与大数据联系起来,利用大数据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能力,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传统产业档次,实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好的生态资源必然更能吸引更游客,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又必然会倒逼生态环境的保护,二者协调并进,形成良性循环。

        1. 做优做强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的基本要求。做优做强大数据平台关键在于政府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技术引领,落实应用驱动,同时也必须兼顾大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安全实用。

        (1)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政府统筹,构建大数据平台,提高、普及全社会对大数据的认识,让技术推广应用开来。旅游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主体,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梳理各类需求,整合各类资源,规范和统一行业内部标准,让行业真正实现大数据化。从而形成政府、旅游产业、研究共享、推广使用等互相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创新技术引领,落实应用驱动。游客的需求是发展“智慧”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基本出发点,把游客和政府、企业应用需求作为导向,以实用为基础,带动各方数据信息、操作技术链接、平台体制机制等协同发展,聚集全省、全国数据资源,组织攻克制约大数据平台发展的技术,全面推出实用型技术产品、旅游产品和民生项目,打造特色商业模式,推动大数据服务业务快速发展。深化地区合作,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旅游产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数据共享,服务资源和模式共享,形成有特色、服务好、旅游便利、全省旅游景点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3)聚焦技术核心,确保安全实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各地旅游资源优势,抓住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环节,以此来助力打造一流旅游企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资源在实现和坚持资源共享的同时,必须注重安全实用。制定数据共享规则和机制,推广技术经验,推动管理服务创新,构建和谐有序旅游环境,提升数据资源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创新联动发展:“智慧”旅游的基本格局。大数据技术对于处理多源海量数据集群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目前,大数据技术主要应用在互联网、金融、电信、公共管理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在生态环境方面,大数据在气候预测、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网络监测、环境污染监控、生态环境评估与系统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以大数据技术为连接手段,发展“智慧”旅游,进一步推动各地旅游业爆发式增长。

  (1)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产业联动。通过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让绿色与健康相得益彰。利用大数据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改造和提升传统旅游产业的水平。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而旅游业的发展会反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大数据技术推动技术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的协同创新;通过鼓励集成创新,打造系列创新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2)要密切“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的联动关系。大数据技术关键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的联动。目前,全国建立“大数据、大扶贫”互动发展格局,大数据为大扶贫推进提供技术支撑。大数据包括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数据,可以把这些数据加工转变成扶贫的数据,实现“旅游、生态、扶贫大数据”的共享和联动,使“大数据+旅游+生态”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做贡献。

  (3)大数据技术的产生给生态环境数据的处理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收集到的生态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而生态数据的复杂性也难以避免,数据来源多、数据类型多,数据之间关联性比较隐蔽。运用大数据理念解决生态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与应用问题,加强生态数据存储管理及处理分析等方面工作,探索跨领域和部门的应用研究。将大数据技术引入生态环境领域,借助大数据技术集成零散的生态环境数据,并进行合理存储管理及有效信息挖掘,高效地分析、保护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3.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产业实现盈利关键在于提高旅游数据的“加工能力”,吸引更多游客接受“智慧”旅游的服务。大数据技术帮助旅游数据“增值”,逐渐摒弃落后的“门票经济”,发展旅游“产业经济”,从“旅游大区、大市、大省”向“旅游强区、强市、强省”转变。然而“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和解决。

  (1)技术保障问题。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与运用需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在“智慧”旅游行业里,什么样的人才才真正有价值?一是有旅游目的地实际操作建设经验的人才,二是能看懂数据、能够把数据用起来的人才。大数据的挖掘和处理必须用到集成技术,不是传统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的专业层面技术。大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并形成有价值的数据系统,相关部门、相关地域需要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技术,采用云计算处理方式,建立各地数据库,打造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让“智慧”旅游走入群众生活。实施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发展必须培养一大批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很有必要对各地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提出新的内容,实行政府引导,推动高校和旅游部门和社会合作,培养大量会操作大数据的技术人才。鼓励科研单位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不断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2)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问题。大数据平台建立帮助建立优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的社会效益。数据技术的推广与运用需要进一步挖掘、收集各地旅游、生态等方面的大数据,关注、推广各地“智慧”旅游经典项目。推动“大生态+大数据+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将服务各地的所有景区的品牌数据信息连入“互联网+大数据”系统,把数据收集、分析、应用、可视化交互集成于一体。

  (3)管理运营问题。运营的商业模式比较混乱,建设与运营的主体缺位和错位,都将影响与制约“智慧”旅游的推广应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加强协作,也需要研究“智慧”旅游的理论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创新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随着“智慧”旅游观念的普及,社会理论工作者开展了系列相关研究。物联网在“智慧”旅游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结合起来,可以为游客提供实时的导游、导览、导购、预订等特色服务,提升了游客体验便捷度和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旅游管理者获取游客旅游互联网大数据[4]。“智慧”旅游系统的开发促进了旅游行业智能化发展,结合云计算将这一系统部署到云平台上,提高了游客情感体验[5]。今后,“智慧”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必然发挥越来越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一旅游模式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度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娜,田英杰,石勇.论大数据在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J].环境保护,2015,(19).

[2]“互联网+”改变就业窘境 传统旅游业学生实现“智慧突围”[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8-05-21.https://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80521134433008&cata_id=N004.

[3]辛晖.物联网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

[4]林飞娜,刘克,郑萍.基于地理信息的线上线下智慧旅游移动服务模式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9,(1).

[5]赵鹏,张亮,胡菡,谢华莉.微信环境下智慧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9,(2).

 

责任编辑:汪智力

[作者简介] 张志雄(1970-),男,湖北武汉人,中共湖北省武汉市委党校黄陂分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发展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