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纪缘
作者:蔡华东      阅读量:499      时间:2019-03-06

[摘 要] 诗词,文化的精灵,文学的瑰宝,文明的结晶。少儿,家庭的宝贝,社会的未来,时代的希望。从2001年起,“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已经开办18届了。稚子童音诗声琅琅,荆山楚水词韵袅袅。十八载春云秋月,近20万名少儿选手参赛,打造出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少儿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省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关键词] 楚天都市报;唐诗;宋词;楚天诗词朗诵大赛

[中图分类号] G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3-0076-05

 

诗词,文化的精灵,文学的瑰宝,文明的结晶。一代代开掘,凝结,继承,传扬;少儿,家庭的宝贝,社会的未来,时代的希望。一代代,孕育,呵护,培养,教导。当这两者相结合的时候,是何等的珍贵!当他们相碰撞相融合发出清越的音响,这又是何等美丽曼妙之天籁!

转眼,“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从2001年起,年复一年,已经开办到第18届了!真可谓“稚子童音诗声琅琅,荆山楚水词韵袅袅”。

“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由楚天都市报创办。笔者其时担任湖北日报副社长兼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创办这一活动,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培养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带动家庭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文化品位。

提出这一设想的,是副刊部青年编辑刘我风。有一天,濮存昕、丁建华等国内知名艺术家在武昌湖北剧院举办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她就带儿子去看了。儿子刚刚上学,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按说对诗词朗诵不会有什么兴趣,但儿子却在现场看得如痴如醉。她于是触景生情:如果报社做个诗词朗诵会,主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当主人,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愿望,也带动和促进了家长教子育儿的心态,岂不“多全齐美”?

刘我风于是带着这个想法在编辑部与同事们一合计,立即得到众多编辑记者的认同。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少儿诗词朗诵大赛”的策划方案就这么应运而生。纯粹的公益文化活动,除参与联合主办的合作方热心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外,绝大部分人力、物力、费用,均由报社投入。自增负担与责任,但我们义无反顾——楚天都市报决策层迅速批准运作。

这其实也有缘由。早在1999年,身为楚天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的笔者与首任总编辑、英年早逝的杨卫平,就在他因罹患癌症长卧不起的病房里,商议出一篇文章《市民报纸与市民文化》。那时,外界对楚天都市报的文化品位,有一种说法就是“太俗”。杨卫平是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复旦大学1977级学生,笔者是1978年进入高校,毕业后我们一同分配到湖北日报。出身于新闻世家的他当时已是湖北日报党委委员、副社长,领衔创办了都市报。面对种种质疑,我们一致认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文化是按社会分层分类的,于是有宫廷文学、士林文学、市井文学、乡村文学等分野。楚天都市报的文化新闻、文化传播、文化活动怎么定位,怎么办?一般而论,正确的文化层次选择,从新闻学的角度讲,决定着对读者和观众听众的宣传效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决定了传播符号的清晰和传播信息的选择标准,同样影响着传播效果。楚天都市报作为市民生活报,其文化定位,与文化受众是紧密相联的。文化层次越高,文化沟坎就越高,适应读者的面就越窄;文化层次相对低一些,文化沟坎也就相应低了,适应读者的面就更宽。社会主义大众化媒体是以大众为基本读者的,即以城市中最基本的群体——市民为基本读者对象。按杨卫平的话说,我们就是要“为买不起、看不上报纸的人,办一份伴随他们生活、学习、成长、提高的报纸”。理所当然的,楚天都市报应当选择市民文化为其定位。一方面,选择市民化的大众文化,适应并满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入俗是为了脱俗,普及是为了提高,适应是为了引导,重在建设科学的健康的民众的大众文化。

于是,楚天都市报倡导并要求记者走进民众,到群众中去,与广大市民共冷暖同苦乐,用心尽情实践都市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培育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文化理想。

在这种背景下,湖北省首届少儿诗词朗诵大赛在2001年6月启动。报纸上刊出一则消息,题为《浅吟高歌 童心天籁——本报将举办少儿唐诗宋词朗诵大赛》,全文仅百余字。大赛由楚天都市报和省诗词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定名为“湖北省首届少儿唐诗宋词朗诵大赛”,拟于6月中旬在汉举行。省内小学生,只要普通话标准,诵读流利,有一定表演经验者均可电话报名参加。首届大赛朗读篇目限于唐诗宋词。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原序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留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于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篇,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1]与唐诗并称双绝的,当是宋词。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2]诗与词双峰并峙,各有千秋,同为中国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神采熠熠的巨钻。

像一记重槌击中紧绷的弦,这则消息一出,顿时在社会和读者中激起强烈的反响。虽然是临近学期期末,很多家长对这个新鲜的赛事仍是爱恨交加——既希望孩子参加,又怕耽误孩子的期末考试。即便如此还是激起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参与热情,不仅报社副刊部开通的报名热线铃声不绝,而且引爆了报社编辑部所有部门的电话……整个编辑部都被这一活动搅热起来。大家既被广大家长(学生)的热情所感染,又为不间断的重复解释所拖累。虽说苦不堪言,但心里高兴。

副刊部同事不得不全体上阵充当海选考官。决赛前夜为打印诗词篇目,竟把打印机都打坏了。省内多家出版社热情加入,连夜赶制奖品,准备礼品。大赛一二三等奖品,“不染铜臭味”,皆为与诗词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

决赛的时刻到了。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有人负责舞美设计和串词,有人负责催台和总体协调,有人负责邀约评委和计分,有人负责追光灯和拉大幕,还有的负责小选手到场入场退场……考虑到年轻人没有接待经验,报社特安排一位负责人站在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门口迎接各位嘉宾。大赛结束后,大家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问着:比赛结束了?搞成功了么?

是的,非常成功!决赛中,近百名孩子“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霄”,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800多名家长、观众开启了一次美的旅程、历史的穿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率先登台的小姑娘台风沉静,清丽而委婉的音色,伴着武汉音乐学院附小孩子们浅吟低唱的江南丝竹,将观众们一下子带入了千年前的长江之畔、明月之下、春花之荫……一位7岁的小选手吟诵起《长恨歌》,整整12分钟,也许她并不能完全领会这个爱情故事,但她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台下的观众禁不住赞叹:她真是个小精怪!武大附小的小选手一上台就摆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架势,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在“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豁达旷远中结束了整场朗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先生出任首届评委。他为之写下一首《为少儿朗诵大赛而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诗词唐宋醉,气象荆楚吞。红烛烧天地,离骚泣鬼神。清声雏凤吐,莫不畅遥襟。”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等评委纷纷盛赞孩子们带来了一种纯真无比的美感,认为这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精神陶冶。时任湖北日报党委书记、社长的周年丰同志出席了决赛。在给小选手颁奖时,年近六旬的他童心大发,讲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引得小选手乐不可支。

智者千虑,终有一疏。首届大赛经验欠缺,难免忙中出错,甚至差点闹出笑话:决赛结束了,奖都颁发出去了,安排记者回到报社写稿,但大家都只记得获奖的孩子姓名,却没人记录孩子的分数,这可如何是好?真是抓瞎!幸亏报社里有位记者的女儿参加了决赛,孩子的妈妈是个细心人,她把参加决赛所有孩子的分数都一一记下来了,这才使得报社稿件公布大赛结果时没有出洋相。

此后,年复一年,届复一届,楚天少儿诗词朗诵越办规模越大,组织得越来越精细,朗诵选材也逐渐扩大到现当代诗歌。应邀出任评委的全国知名文化大家和朗诵者,除在汉人士王先霈、樊星、王兆鹏、杨俊、徐鲁、马力、白兰、谈笑、江霞、尹北琛、万晓慧、李铁、宋汉炎、车延高等人外,还有国内唐国强、刘心武、曹文轩、陈铎、汪国真、于丹、孙小梅、董浩、刘纯燕、龚琳娜、杨红樱、徐涛、钱文忠、康震等名家。这些嘉宾的到来及点评特别是兴之所致的现场示范,更是给大赛增添了魅力和风采。报名参赛的少年一届比一届成倍增加。

回过头来审视少儿诗词朗诵大赛18年的历程,还真有点“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慨。不敢说“18年磨一剑”,但起码心中颇有“成就感”。细细考量一番,应该有这几点体会。首先是,媒体开展活动要忠实地践行报社自身的理念。楚天都市报始终秉持市民化的风格,亲民、近民、爱民,实践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培育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办报宗旨,基于此开展活动不偏离,也就是不忘初心;其次,楚天都市报是改革的产物,始终鼓励创新,开门办报,鼓励记者编辑走进社会,走进读者中间,广泛听取意见和呼声,发现和捕捉有利于吸引社会和读者关注的信息;第三,要以新闻人特有的嗅觉及敏锐,挑选和定夺社会和读者需要的信息并作为选题,开展类似于少儿诗词朗诵大赛的活动,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迎合了社会和家长的审美及追求,也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可谓“多全齐美”;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楚天都市报包括湖北日报在审示、定夺以及拍板决策这一重大活动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力支持,没有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及迟疑拖拉,果断付诸实施,有问题及时改进,体现出决策者的作为和担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袭轻柔的芦风,吹醒了诗的童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次抒怀的远眺,激越了诗的眼睛。

年年浅吟高唱,岁岁声动江湖。有人说,诗词是中国人的乡愁,诗词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宿,诗词是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精神魂灵。而诗词的根,应该扎植于一个人最深邃的时光深处,深藏在一个人最纯真的孩提时代,与他共同生长,伴他激情飞扬,育他心智与灵魂的丰富与成熟。从2001年至今,十八载春云秋月,18届少儿诗歌朗诵大赛,近20万名少儿选手参赛,打造出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少儿品牌活动之一。早在2008年,该大赛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湖北省重大文化品牌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3]。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走进了第十八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当年苦心孤诣辛勤培育他的人,大多已离开了这一舞台。正值18岁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他,还能走多远?是否前途广阔鹏程万里?

东湖行吟阁前,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仰首高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国维.人间词话[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61.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编辑:邹立鸣

Chutian Children's Poetry Recitation Competition

Cai Huadong

Abstract: Poetry is the elf of culture, the treasure of literature,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ivilization. Children are the family treasures, the future of society, and the hope of the times. Since 2001, the "Chutian Children's Poetry Recitation Competition" has been opened for 18 times. The childish voice of poems recitation beautifies the water and mountains of the city. 18 years of activity holding has involved over 200,000 children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etition, creating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rands of children's culture in Hubei Province. It was rated as a major cultural brand activity by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PC Hubei Committee.

Keywords: Chutian Metropolis Daily; Poetry of Tang Dynasty; Ci Poetry of Song Dynasty; Chutian Poetry Recitation Competition

 

[作者简介] 蔡华东(1957-),男,湖北仙桃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原总编辑,省政协原委员,高级编辑,主要从事省级报刊传媒编辑业务管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