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策略
作者:代 锋 夏红雨      阅读量:337      时间:2019-03-06

[摘 要] 诚实信用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和灵魂。研究发现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中仍存在生产劣质产品、欺诈等缺失诚信的市场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鉴于此,可通过提高违法风险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驾护航;鼓励企业创新,革新管理观念;倡导诚信,扩大社会信用示范效应,形成企业诚信守义的清风;以及加快推进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 中小企业;诚信;企业失信;社会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3-0095-07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据绝对的优势。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成,其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左右。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本质的属性。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得立足之地,纷纷采用各种经营手段来追逐经济利润,正当合法、优胜劣汰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唯利是图,把获取利润作为企业唯一的目标,不惜违背市场规律,肆意践踏商业伦理,藐视法律权威,采用不正当、不合法的经营手段牟取利润,就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透支社会信用,进而影响社会发展。

 

一、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体现

1. 滥竽充数产品泛滥,欺诈屡禁不止。对于生产劣质产品、违法经营等行为,各级政府一直都是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打击,严厉整治和规范市场行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进行了多次的修订。新闻媒体及社会监督组织也在不遗余力地曝光揭发不正当市场行为。但市场上企业制假售假的手段层出不穷、眼花缭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产品流入市场,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左右为难。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平台优势,对企业资质、生产过程和产品功效进行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误导一些辨识能力差、防范意识薄弱的消费者做出错误的、缺乏理性的购买行为,使得他们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身心还承受巨大伤害,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1]。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消费者对假冒伪劣、短斤缺两、捆绑推销等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案例就有20多万件,调查还显示在一些地区或特殊行业的企业市场欺骗行为呈现区域化、体系化特点,这是极其短视的、饮鸩止渴的市场行为,缺乏最起码的责任和诚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也破坏和阻碍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

2. 生产经营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市场行情和经营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制定明确合理的市场战略,仅凭误打误撞的闯劲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商机,迟早会被竞争对手淘汰出局;同样中小企业如果打造不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不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孤注一掷地走上风险博弈的道路,企业就很难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比如很多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初创阶段场面都铺得很大,有些甚至在经营模式尚不成熟的时候就盲目扩大规模,一味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导致为了维持已有的规模经营,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银行和金融机构大举借贷。有些中小企业巧立名目,通过摊派形象工程套取资金、还有的企业甚至铤而走险,布设骗局,通过虚假承诺向公众和民间融资[2]。随着企业摊派和债务的增多,自身风险防护能力又欠缺,企业很快就陷入负债累累的深渊,甚至连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展开,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这些中小企业只能被迫选择破产,或者逃避税务和债务,这些企业在行业乃至社会的信用也会随之彻底崩塌。

3. 企业失信的“蝴蝶效应”日渐凸显。诚信应该流淌在企业管理者的血液里,成为内化于心的至高道德准则,守信也应该成为中小企业需遵守的基本商业伦理。但在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有部分中小企业铤而走险,采用不诚信的生产经营手段赚取非法收益,比如那些仿制名牌生产山寨货品、剽窃商标盗用知识产权、软磨硬泡绑架消费者的中小企业主,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短时间赚取不菲的收益;而那些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的中小企业在短期由于假冒伪劣横行而失去市场机遇,无法赚取正当合理的利润,这就打破了诚信经营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平衡,动摇了他们坚持诚信经营的决心和意志,造成一些本来守信的企业为了能够快捷赚钱也趋之若鹜去仿效失信者的经营手段,进而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就会在中小企业中蔓延,引发中小企业失信连锁反应,导致企业失信“蝴蝶效应”不断彰显,危及整个社会信用。这些正是当前中小企业经营中亟待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 企业实力。毋庸置疑,受限于多种历史因素和社会原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走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当前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是中小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经营设备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方式相对粗放、技术运用滞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咨询指导和配套政策支持方面力度不够。如近年来我国一直推行的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举措,这些也从反面印证了中小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随时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风险。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部分中小企业不惜透支信用,违背诚信的经营原则,导致一定时期中小企业群体中出现诚信缺失的严重危机。

2. 投机钻营。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历程,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部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之初体制和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之际,实现了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的原始积累,看似轻而易举的获得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陷入盲目的侥幸之中。4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已逐渐完备,营商环境也更加有序。当中小企业再次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复杂的经营管理问题时,中小企业管理者如果还是习惯于钻空子、找漏洞、走门路、觅捷径这些旧思想老套路,而不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围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调整组织结构、重建运行机制、严控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深思熟虑的谋划,企业将会日益走向诚信渐失、岌岌可危的境地。

3. 急功近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内涵和软实力的比拼。任何企业如果只追求眼前利益,采取无视信用、欺骗消费者的经营手段,必定无法在行业中生存。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必须珍视在经营活动和消费者消费行为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品牌信誉和企业认可,甚至要把它提升到企业所拥有的弥足珍贵财富的重要程度。当前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并不立足于长远,只是重视短期的规模效应,采取急功近利的经营手段伤害消费者,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信誉、商誉的丢失。

4. 跟风仿效。经济学强调的公平正义的实质是要保证任何主体的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平衡,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一定的投入带来相应的产出的时候,主体才会感觉到公平和平衡,而当主体投入很多却得不到产出,或者其他主体较少的投入就能获得很多的产出时,那么就必然会打破现有秩序的平衡,产生社会的不公平,随之就会改变既有的商业环境及氛围。在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对于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企业经营者而言,如果看到那些不讲信用、投机倒把的企业依旧能获取巨大收益;那些违背契约、挪用资金、避税逃税的企业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坑害愚弄百姓,欺诈诱骗消费者的企业仍可肆无忌惮,那么这些正当经营的中小企业渐渐也会动摇一直坚守的商业伦理道德,不经意间也会随波逐流,陷入中小企业缺失诚信的泥潭[3]。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企业中挥霍诚信的始作俑者应该受到道德与法律的严惩。

 

三、重建中小企业诚信的策略

当前市场经济运行日益法治化和有序化,政府对经营环境的监管不断加强,中小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放眼长远,毫不动摇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经营原则,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的有效构建夯实基础。 

1. 提高违法风险成本,以法律威严震慑中小企业失信弃义的市场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是法治、开放、竞争、公平、包容、诚信等,每个合法的市场主体都可以在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如果违背诚信原则,欺骗市场运行的参与方,那么它不仅会使自身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同时还会破坏整个市场运行链条,破坏市场经营环境的绿色生态。因此,从国家的层面,要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用法律的刚性引导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提高中小企业挥霍诚信、无视正义、违反法规的风险成本,让中小企业管理者心存敬畏,即便蠢蠢欲动也不敢冲破底线,唯有规范企业行为,走诚信经营之路,才是长远之计,否则就会受到市场和法律的双重惩罚,被淘汰出局。

首先,加强立法,强化责任意识。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除了市场参与方的行为自觉以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因此必须完善法规确保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资产处置权和自由交易权得到应有的保护,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协助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法规、资信评估条例、商业信息保护条例、公共数据处理办法等[4]。如果中小企业违背了这些信用规范,就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其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如果关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制度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对于企业诚信缺失行为就起不到法律震慑作用。因此,作为执法部门应该通过严格执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形成有责必追、有过必罚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法律成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中小企业经营者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信用关系的有效利器;除此之外,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自身应发挥能动效应,自觉学法知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与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把诚信管理、合法经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根本战略核心。

2. 打铁尚需自身硬,加强创新管理,为企业走恪守信用经营之道保驾护航。诚然中小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与大型经营实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确实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为了求得市场行业中暂时的一席之地,就被迫采取违法乱纪、无视诚信道义的经营行为。相反,中小企业完全可以从自身特点出发,坚守诚信,走质量立身、顾客至上、一流服务、高效反应为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存在劣势,但是中小企业的优势也很突出,比如管理扁平、市场反应快、办事效率高等。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灵活多变的管理体制,拓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采取积极走出去经营战略,主动大胆地与规模企业、行业领先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把大型企业不愿做、不便做、甚至不屑做的业务争取过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特点,把业务做到让市场接受,更让合作者、消费者满意,并在长期合作中寻找中小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促使中小企业通过创新的管理、正确的决策,更明确坚定自身的市场定位,完成从发展到培养目标客户的转变,而不需要铤而走险、孤注一掷走投机取巧的经营之道,更不需要唯利是图地行背信弃义之举。中小企业要始终坚持创新管理,并在适当的市场领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坚持不懈走恪守信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保障。

3. 扩大信用示范效应,促使中小企业诚信守义蔚然成风。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它需要市场主体之间通过良好的契约关系来维系运转,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只有很好地履行信用契约关系,才能保证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令双方都满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不是可有可无的个体意愿问题,而要把信用意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向业内那些在诚信经营方面成绩斐然的优秀企业学习借鉴,并把其作为标杆和榜样来对照和规范自己企业的市场行为。作为市场监管者的政府部门,也应发挥监管职能,通过政府舆论引导,在中小企业中树立遵纪守法的企业典型,并通过媒体促力宣传普及,不断扩大企业信用示范效应,与此同时社会第三方组织也可以在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方面发挥作用[5],可以通过举办企业信用论坛,使企业间就诚信经营、诚信发展进行广泛交流,增强中小企业恪守信用、守护道义的信心与自觉。中小企业在行业内形成坚守信用之风时,也正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之时。

4. 推进以信用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提升企业品质涵养。企业资产从形态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可以强烈感知的物质、设备等资产形式;而无形资产则是技术、知识产权、品牌、声誉等潜在资产。其中能够直接体现企业信誉的信用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最容易被企业忽视,甚至不被感知,直到中小企业因为诚信问题陷入困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种无形资产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从战略高度开展以诚信为载体的企业文化系统工程建设,首先从物质环境上,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从供、产、销各个环节保证生产设备齐全、生产要素来源稳妥、安全预警到位;其次从行为制度上,在企业员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操作规范、行为条例以及奖罚机制,避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追求效率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偷工减料等坑害消费者行为;再次从精神意识上,企业要持之以恒、水滴石穿般营造一种全体上下诚信经营的氛围,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企业诚信讲座与演讲、诚信普法宣传、员工技能比赛、实地参观等企业活动,让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到诚实守信,让诚信经营成为从管理者到员工,上下一致的行动自觉和习惯行为,如果员工在企业违背商业伦理去赚取利润的时候能自主地抵制和谴责;在企业通过诚信经营、公平竞争获取合法利润的时候感到强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那么这说明企业的诚信文化已经深入到员工的生命血液里面了,诚信才真正成为了企业文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如缺乏资金、设备、技术等等情况,这些都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找到解决方案,而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要义也是必须遵守的。通过提高违法风险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驾护航,鼓励企业创新,革新管理观念,倡导诚信,扩大社会信用示范效应,形成企业诚信守义的清风,推进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倩肖,金宏平,朱雅玲.中小企业国际化绩效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1).

[2]金宏平,王增涛,朱雅玲.国际化中的组织学习:一个范围与方式的二维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18).

[3]程承坪.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及其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2,(2).

[4]王增涛.企业家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J].学海,2013,(1).

[5]王征,黄南.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社会诚信机制考察[J].决策咨询,2014,(3).

编辑:汪智力

Lack of Integrity and Governance Strategy of SMEs

Dai Feng,Xia Hongyu

Abstract: Honesty and credit are the soul the only way of survival of SMEs' production & 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till have the market behaviors of producing inferior products, fraud and other behaviors lacking of integrity in their operations, which seriously disrupts the normal market operation order. In view of this, the method of enhancing the illegal risk cost can be applied to protect the legal operation of SMEs; in addition, it needs to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and reform the management concepts, advocate integrity and expand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social credit, form a trend of corporate integrity, and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redit system,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SMEs; Integrity; Corporate Dishonesty; Social Credit System

 

[作者简介] 代锋(1980-),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艺术学院讲师;夏红雨(1978-),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