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还是止于刑斧: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作者:傅纳红      阅读量:304      时间:2019-01-21

[摘 要]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不仅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与国家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对其加强廉洁教育意义重大。学校干部是国家公职人员,反腐倡廉也是其本分。校园廉洁问题可以从道德、纪律、法制三个视角解读,不同的治理手段功效不一。廉洁文化建设有必要“虚”“实”结合,在廉洁宣传教育方面,一方面要创新宣传形式,使之符合校园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宣传的实效,展示违法违纪的严重后果,让廉洁入心。同时,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应将道德提升与刑罚威慑并举,彼此结合,相互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大学也是廉洁建设的示范之地,其自身廉洁程度和反腐倡廉的制度成果,将成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最佳教材。

[关键词] 校园廉洁教育;大学生;反腐倡廉;校园文化建设;立德树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1-0021-09


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但又通过种种方式与外部相连。校园内的廉洁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利益,也对国家廉政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国家强力反腐、建设廉洁校园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对员工和干部,都有必要加强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只不过,有必要对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做一番探究。到底是选择道德教化、循循善诱为主,还是侧重于风险与责任的警示,这需要做一番比较和鉴别。或许,每种形式各有优劣,需要扬长补短,综合利用,包括增加其他可能的渠道。相信对其特点与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


一、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大学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公共授权主体,在面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同时,也对其从事着教育管理活动,包括招生录取、后勤管理、课程设置、成绩评定、学位授予等。对于教师,学校也有招录、考评等权力。另一方面,学校也是一个从事交易活动的民事单位,需要对外采购各种物资、工程和服务,满足正常的教学、管理和生活需要。大学校园内的主体可做多元化划分,彼此之间不一定完全独立,但是相互依存,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关系。以教师为例,他们既要面对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并行使考核、评分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学校的管理,涉及到课程安排、教学竞赛、科研项目、学生动态等,需要与学校各职能部门打交道,形成具体的管理与服务关系。面对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教师是弱势群体,但当面对学生时,教师又享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出乎公心,恪守职业道德,即便是平常被视为两袖清风的教师,仍难免会发生廉洁问题,包括接受学生吃请、收受红包等,污损校园廉洁文化。

面对物质和金钱的诱惑,大学校园并没有免疫力。事实上,大学内部已经形成一个权力金字塔,从校级干部到中层干部,从教师到学生,相对高位的人总会拥有优势。加之招生、采购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机会竞争,只要存在监管盲区,就可能滋生权力寻租行为。如果缺乏内心的道德约束,也没有外在的戒律监督,和校园外的大社会一样,不廉洁甚至贪腐照样会发生。譬如,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已交代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数亿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非法收受财物600余万元,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许晓鸣非法收受财物113万余元,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忠元、原校长范昕建及该校多位中层干部因基建贪腐落马,这些只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个别案例而已,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触目惊心。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本应该是全社会的道德典范,出现这么多违法乱纪行为,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职能相悖。因此,必须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恢复大学作为清净之地的本色。

不过,笔者以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其复杂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定位不明晰。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重点,到底是手握权力的党政干部,还是普通老师及一般职员,甚至只是在校的学生?到底是作为一种针对受教育者的德育形式,还是为了督促权力拥有者自我约束?定位不同,工作重点就不一样。如果大学领导选择将自己排除在外,这样的廉洁文化建设就会变成一幅幅标语,一串串口号,或者通过增加德育课,训示学生好好做人,要求教师员工勤勉工作。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也不可或缺,但也应注意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高风险人群不是学生和教师,而是学校的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需要考虑转变重点,响应国家反腐倡廉的号召,将规章制度建设摆在首位,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可以说,学校领导的认知程度不同,工作的重心会不一样,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因此呈现不同的风格及效果。


二、透视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大学生群体


在大学中,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务管理的对象,不过,无论基于哪一种关系,学生都不是客体,而是学校的重要主体。学校的教学、管理,其实都是围绕着学生的需求而展开。如果没有学生,也就不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自然也不会有大学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学生一定会以某种重要角色参与其中,不可能只是一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众。

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学生的身份需要从多个角度透视,以确定其参与空间和着力重点。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处在学校权力体系的末端,没有条件利用在校的机会谋利,廉洁问题似乎与其无关,在学生中推行廉洁文化建设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当学生有求于教师、管理人员甚至学校领导时,他们也很容易基于自身利益而托请、送礼甚至行贿,主动或被动都有可能。抛开师生之间正常的人情往来,当这类行为超过一定的度时,事实上促成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学生因此成为违纪违规的共犯。这样的需求在中小学也会存在。只不过,中小学生尚未成年,一般都是家长出面处理,学生不是直接的行为主体。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已经成年,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大多可以自行处理学校的事情,卷入不廉洁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除了作为受教育者之外,在校内,大学生还可能加入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自治团体。这些社团本来以服务组织成员为宗旨,其范围或大或小,但性质基本一致。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学生之间会有一定分工,或者设定岗位等级,如学生会主席、外联部长、宣传干事等。受中国古已有之的官僚习气影响,有很多大学社团的治理比较糟糕,内部等级森严,官气十足。近期中山大学学生会[1]、成都航空职业学院学生会[2]披露出来的信息,确实让人触目惊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争夺机会,请客送礼在所难免。虽然这种事情一般所涉金额不大,难以被学校的规章制度所约束,但很明显,捞好处的人所利用的也是公共权力,至少违反了社团的章程,为道德所不齿,需要纳入廉洁文化建设的视野予以规范。

除了以上身份外,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大学生还有两重身份值得引起注意。作为成年人,除了在学校学习,已经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兼职、实习、调研等形式,深度接触社会。他们不仅可以看到各种请客送礼的事例,还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被动参与其中,忘记自己作为大学生应有的坚守。这种事情一旦成为习惯,将会完全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让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脆弱性一展无遗。另外,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大学生是知识层次最高的群体,毕业之后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从教,相比其他阶层,都最有机会成为社会精英。如果在校期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的利益诱惑,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而言都是幸事。

可见,尽管大学生并不直接拥有公共资源,在学校教育和生活中的身份也不突出,但大学生仍应是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做好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帮助其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使他们讲正气,守规矩,不仅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监督和促进学校事务的管理,也有利于培养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从源头上践行教育兴邦的理念。不过,大学生也是思维高度活跃的群体,追求多姿多彩,反对形式主义。针对其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时,要尽量避免大而空的说教,防止单纯的课堂灌输。只有针对其个性特点,探索出合适的宣讲乃至参与渠道,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和正义感,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大学生心目中才有可能生根发芽。


三、道德、纪律与法制:校园廉洁问题面面观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廉洁问题。在大学开展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其必要性自不待言。考虑到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特点,即便自身不存在廉洁问题,也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其健全人格。然而,到底应该如何建设校园廉洁文化?正如本文标题所问,是采用见贤思齐式的道德说教,还是手持刑斧,通过宣示法律制裁的威力,强化人们对规则的遵从度?笔者认为,先要对廉洁问题的性质进行剖析,分辨其是属于抵触道德,还是不遵守纪律,或者违反法律。不同的性质,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广义而言,所有不廉洁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不论如何定义廉洁的标准,不论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历朝历代,古今中外,人们总会以否定性结论评价不廉洁行为,而拒贪防腐、两袖清风的人则会被作为道德楷模而被传颂。人之为人,不管是通过教养还是自省,不管是内在需求还是外来压力,长年累月中,会形成一定的道德准则,用以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一旦违反道德准则,如雁过拔毛、中饱私囊等,即便本人麻木不仁,也会受到其他人的谴责。因此,无论是否发生廉洁案件,大学都必须努力营造讲正气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褒扬廉洁自律的模范,谴责和批评不道德的行为。虽然不敢保证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道德观,但只要大多数人认同廉洁的价值,对不廉洁行为就会形成一种压力。尤其对一些情节轻微的案件,属于纪律和法制还未介入的领域,如果道德不发挥作用,就会泛滥成灾,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

不过,在中国这样的熟人社会,托人找关系、请客送礼似乎成为一种常态。越封闭的环境,这种风气越盛行。当送礼和收礼的人都没有觉得这是问题时,当整个社会都觉得找人办事需要请客送礼时,人们只羡慕别人有路子,难受自己没关系,道德谴责便无从谈起。大学虽然不是这样的熟人社会,师生员工来自不同地域,但也难免受到这种风气的熏陶,久而久之也会习以为常。因此,对于廉洁问题,除了道德压力之外,还必须依靠外在的约束,既包括单位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党纪国法。

在大学里,学校有章程,学生有守则,教师有师德规范,社团有会员准则,党员有党的纪律,其中都会设定规范化的道德标准,对相关主体的为人做事提出要求,包括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共环境等,自然也离不开廉洁自律。从社会规范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可以统称为纪律,其内容源于道德,其效力高于道德。道德关乎良心,诉诸舆论。但如果违反纪律,则会招致单位或团体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降级、开除等,对当事人的升迁、晋级、评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设定和执行纪律规范,可以给社会传达明确的信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对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和落实的“八项规定”中,就有“廉洁从政”方面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将廉洁纪律单独成章,对各种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设定了从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到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处分类型。“八项规定”并不复杂,规范内容直白易懂,但切中时弊。靠着严格执纪的决心,辅之以严明的纪律处分,几年下来,党内的政治风气焕然一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学习和借鉴这一伟大经验,除了宣扬廉洁自律的道德风尚外,更应该考虑利用强有力的纪律规则,约束和剔除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从“不敢腐”逐渐转变为“不想腐”,真正将外部纪律变成内在信条。通过个案积累,其示范效应也会不断显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也能借此迈上新台阶。

当然,纪律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其适用范围有限,只能针对团体内的成员,无法约束非成员。即便是“八项规定”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只能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党员。其次,纪律处分有其限度,其后果一般只涉及身份、荣誉、职务。对于严重违反社会准则、触及道德底线、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包括与廉洁有关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仅凭纪律处分已经无法阻遏其蔓延,必须借助更为权威、强制的法制手段,包括财产罚、自由罚、生命罚等,实现“罪恶止于刑斧”的社会效果。

可见,校园廉洁问题的性质有其综合性,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别由道德、纪律和法制来调节。总体来说,道德建设是基础,纪律约束是主流,法治惩戒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型塑良好的廉洁文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必要掌握和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师生员工和领导干部的不同特点,“虚”“实”结合,标本兼治,综合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


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虚”与“实”


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必须有明确的行动方案。就其目标而言,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知晓”。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让师生员工尤其是党员干部,知道在廉洁自律方面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国家的法律、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学校的规章制度等,都应尽可能让大家熟悉。第二,“警示”。对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其可能的纪律后果、法律后果,有必要让其产生警示效应。除了规则宣示外,拿出身边发生的案例让大家感触,检索国家的大案要案让大家评论,潜移默化产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第三,“行动”。知晓和警示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进行知识教育,而是为了知行合一,让大家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保持廉洁自律的习惯。只要大家都行动起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就会逐渐显现出来。第四,“信仰”。信仰是为善抑恶的支撑,是抵制不良风气的力量源泉。通过知晓、警示、行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最终还是希望能增进一种信念,让廉洁的作风成为习惯和遵从。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必要“虚”“实”结合,既要强调观念引导,也要重视制度规范。就观念引导而言,必要的“形式主义”不可或缺。正如仪式所产生的剧场化效果一样,对于廉洁文化的大力宣传,同样也是希望引发人们的心理认同。良好的气氛形成后,起码能让受众感觉到一种激励,对廉洁行为产生崇敬、敬仰之心。在大学校园这样充满活力的场合,即便对于廉洁这么庄重的主题,只要形式新颖,语言生动,也会使师生员工有喜闻乐见之感。为充分利用资源,校园内的标语标牌、广播电视、微信微博都可利用起来,多管齐下,相得益彰。与提升大学生表达能力和参与感相结合,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引入廉洁文化相关的话题,使之与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

宣传教育活动看起来很“虚”,但只要做“实”,一样可以产生效果。必须摒弃空洞的说教,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在内容上更要创新。校园里到处都是大学生,年轻、充满活力,接受新东西快,对传统说教相对反感。如果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总是使用各种“大词”,追求正确性,不考虑青年人的接受程度,就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有必要创新宣传内容,用喜闻乐见的讲故事形式,达到弘扬廉洁自律精神的目的。“润物细无声”“于无声处见真章”,都是这类要求的体现。不过,这对从事廉洁文化建设的人是一个挑战。机械摘抄统一的宣传材料容易,结合校园特点创新宣传素材很难,需要有专门的研究和投入。因此,在组织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活动时,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有必要检查评估活动效果,为后续改进工作方式提供参考。

既然单纯道德宣教不足以提升正气,即便在大学校园这样的环境下,纪律和法制的约束仍然不可或缺,在创新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方面,法纪风险警示也许是非常不错的素材。以案说法,不仅可以展示违法乱纪的社会危害性,从道德层面说明反腐倡廉的正当性。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行为人受到的严厉制裁,也能震慑潜在的违法乱纪行为,让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对法纪心生敬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处理的大案要案无不与贪腐有关,社会关注度极高。发生在大学的违法违纪案件也大多如此。这么多、这么好的廉洁教育素材,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理当充分利用。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司法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进校园讲课,也可以主动联系司法机关到校园设置巡回法庭,现场公开审判贪腐案件,组织师生员工去监狱参观,体验受刑人员失去自由后的痛苦。法纪意义上的制裁固然具有惩罚性,但其根本目的仍在于教育和防范。所谓“止于刑斧”,本身就包含这种威慑和教育效应。

以上谈的都是“攻心”,侧重人生修养方面,希望在校园养成廉洁自律的风气。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无可置疑,但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从制度规范角度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做得更“实”。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廉洁问题之所以在校园存在,往往与大学规章制度的缺漏有关。以基建和采购这两个廉政高危领域为例,如果决策权力缺乏制约,过程缺乏公开透明性,投诉机制不健全,事后追责松懈拖拉,就必然会出现贪腐问题。毕竟,有条件发生这类问题的人,往往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普通的教职员工没有机会参与,学生更是不在其内。因此,只有完善制度,才能应对以权谋私。即便是学生自治团体,规章制度建设也是提升廉洁度的有效途径。可见,有必要拓宽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视野,不能仅仅满足于宣讲、教育和推广,更应该完善规章制度,防范廉洁问题发生。


五、从校园廉洁到国家廉政的跃进


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如前所述,大学校园构成多元,既有行使国家公权力的领导干部,也有从事内部管理的普通员工,更为特殊的是,它拥有一批接受专业和文化教育、即将成为国家核心建设者的大学生。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就已达3647万人,位居全球第一[3]。校园廉洁教育的成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成绩,不仅关系到学校事务本身的廉洁程度,而且会对这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产生深远影响。每年8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在个人操守、思想品格等方面是否合格,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至关重要。尽管无法保证学生毕业之后的情况,但至少要努力做到,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其毕业时品行端正、思想健康。正因为如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做好了,不仅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也有利于大学本身的治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都是公立大学,办学经费来自于中央或地方财政。按照目前的办学规模,即便是一般的省立大学,每年支出规模都会超过5亿元,譬如湖北民族学院[4]和武汉体育学院[5]。“双一流”建设高校年度经费超百亿的也不少见,清华大学2018年预算更达到269亿元[6]。如此巨额的公款由大学支配,本来是为了做好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但如果不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筑起思想观念的防火墙,在规章制度方面堵塞各种漏洞,将不可避免滋生“蛀虫”。从小处看,这似乎只是校内事务,社会影响有限,但从大处看,如果这种现象不断蔓延,会影响人民对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好在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充分展示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心,教育现代化也已经被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在此背景下,大学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也已经超越校园,成为国家廉政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道德提升与刑罚威慑并不矛盾,反而应该彼此结合,相互补充。见贤思齐着眼于内心修养,是大多数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自然是廉洁文化建设的良方。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道德的约束力不足,必须辅之以严厉的刑罚。如果是一般的违规行为,还可以动用纪律规范。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微杜渐,有利于治病救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必要采用生动灵活的形式,将这三个方面的涵义完整揭示出来,不仅作为一种知识向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普及,更应作为一种推进廉洁校园的实践。只有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加强制度建设,防范不廉洁作风蔓延,作为教育者的大学才有可能面对学生,做好廉洁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任命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公示已删[EB/OL].新浪网,2018-07-19.http://news.sina.com.cn/s/2018-07-19/doc-ihfnsvza9842926.shtml.

[2]付 垚.学生会干事管副主席叫学长被教育辱骂 校方回应[EB/OL].新浪网,2018-10-02.http://news.sina.com.cn/o/2018-10-02/doc-ihkvrhpr9990634.shtml.

[3]柴 葳,万玉凤.首份高教质量“国家报告”出炉[N].中国教育报,2016-04-07.

[4]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部门预算[EB/OL].湖北省人民政府网,2018-03-04.http://www.hubei.gov.cn/xxgk/czyjs/qt/mzxy/2018hbmzxy/201803/t20180304_1258620.shtml.

[5]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信息[EB/OL].武汉体育学院官网,2018-03-05.http://xxgk.whsu.edu.cn/info/9383/58863.htm.

[6]王 俊,沙 璐.75部属高校预算公布 清华269亿“领跑”[N].新京报,2018-04-27.

                          编辑:朱苗苗

Emulating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 or Stopping in Front of Oxe: the Path of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ampus

Fu Nahong

Abstract: The campus integr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 lofty career.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moral educating for people,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teg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successors to the nation's constructio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these students. School cadres are the public officials of the state, and anti-corruption is also their duty. The problem of campus integrity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orality, discipline, and legal system. Different governance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For constructing a clean and honest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virtual" and "real" together. In terms of honesty and publicity propaganda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innovate the form of propaganda to make it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aganda and show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violation of law and discip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culture in the campu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 improvement and punishment deterrence, which shall also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More importantly, the university is also a model for clean and honest construction. Its own integrity and anti-corruption system achievements will become the best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the campus.

Keywords: Campus Integr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ti-corrupti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orality Education; Path

 

[作者简介]傅纳红(1970-),女,浙江金华人,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及体育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