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刍议
作者:刘小燕      阅读量:444      时间:2019-01-18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而思政课教师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在此环境下,开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及时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版教材使用培训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既是落实“三全育人”“五个思政”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思政教育;思政教师;专题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9)01-0123-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思政理论教育,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坚信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也赋予了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挑战与责任。因此,顺应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求,开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培养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一、开展专题培训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今天,世界和中国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国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许多东西会发生巨变,许多东西又坚决不能变。在变与不变之间如何平衡、如何抉择?加强对大学生“三观”层面的教育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在了思政课教师的肩上。面对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 376,影响的是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学校的大事、更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大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高度,深化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守好主阵地、主渠道,努力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既是大学教育的初心,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亘古不变的使命。


二、开展专题培训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 15。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信仰的一生,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人们常说小决策靠知识、中等决策靠经验,大决策靠信仰。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从优良的教育中得来,也可以由爱的熏陶萌发,还可以在适合的环境中培养。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之源、立身之本。开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就是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教师们的毕生追求,使他们坚定“四个自信”,铸牢理想信念这一思政课教师的魂。

无数革命者,正因为有了信仰,心怀火炬不惧黑暗,才能视死如归。“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只有自己坚定了信仰,真信才能真传,真传才能把学生教会!这也是开展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的目标之一,坚定教师的信仰,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培训形成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是由培训课程专家聚焦某一特定主题,科学安排的培训课程。既有层层递进、结构合理的理论讲授,也有因地制宜、实践体验的现场教学,更有教师间的讨论互动环节。每场报告、每种方案、每个案例、每个最新的理论观点方法等都是对教师自身授课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们还可以把教学中的疑问、困惑带到课堂,把自己课题研究中的观点、方法向授课老师们请教并与其交流、互动。把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感悟与授课老师和同行们分享,使学习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多年来研究、讲授、琢磨的都是思政理论,更偏向于研究与讲授。相对而言,缺乏的是参观体验式的感悟、集体封闭式的研修以及繁重工作后的沉淀与思考。一个集体、一群同行开展远足拓展,与谁同行比去哪里更重要。开展专题培训,教师们可以借机重新享受做回一名学生的单纯和充实,重新享受游学在外的快乐和求索,使自己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丰富培训内容

开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取长补短的平台。

当教师始终坚持自己的一套不变的教学方式时,也意味着教学会出现瓶颈,不仅自身得不到发展,学生也会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开展培训为教师们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此期间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和讨论国内优秀思政课程和“思政课教学名师”的宝贵经验。比如走红网络的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思政课、被称为“毛概女神”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后女教师何畏、把理论“讲活”的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义修,等等。大众传媒是国家政治文化的晴雨表,今年风靡央视受青年追捧的电视公开课《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信中国》,以及近几年收视率很高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等都无不让我们感慨:原来思想政治课可以这样上!总之,就是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借鉴,强化问题意识、夯实基础支撑、创新教学方法、转换话语体系,让思想政治理论这个课堂“立起来”“活起来”。

(三)提高引导水平

价值观和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解决了,自己的信仰坚定了,就可以更加坚定学生的信仰,这是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但也应当看到,学生们没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对国情社情缺乏了解,社会经验不足,政治鉴别力还不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国外敌对势力甚至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企图培养“亲西方”的未来接班人。现在不少青少年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阿迪、耐克,玩的是芭比、奥特曼、苹果手机,过的是情人节、圣诞节;许多同学向往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自由、富足,甚至产生了对自己国家信心不足、崇洋媚外的念头。从国内看,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的环境下,青年学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就业难、高房价、贫富差距等现象,也对他们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所以,着眼国家和民族,我们要培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可靠接班人。这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政治历史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分析鉴别能力,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和政治敏锐性。只有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比较和实践,大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构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智尚未成熟,尤其需要正确引导。所以,着眼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明确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逐步形成自己正确的鉴别力、判断力。使他们在不远的将来,无论小家大家、工作生活、顺境逆境、卓越平凡都能表现出淡定和坦然、优雅与自信,都能显示出清醒、睿智、坚韧、自尊的优秀品格。

有学者曾经说过:培训学习是单位送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时代的新使命客观上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思政教师专题培训可以更好地启发、激励思政教师,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编辑:胡 梁

Special Training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

Liu Xiaoyan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s a hotspot in the society, and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the responsible subjects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teache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an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environment, training for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a specific action timely respon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2018 edition of the textbooks used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not only a vivid manifes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around education" and "f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 but als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heme-based Training


[作者简介] 刘小燕(1979-),女,湖北黄梅人,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