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清 吴东华 何汉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薛玉清 吴东华 何汉斌      阅读量:369      时间:2018-09-21

[摘 要]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是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上,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敬业观的超越。由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负面价值观、我国数千年封建自然经济及职业歧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一些缺失。针对这一现状,应当从营造良好风尚,强化敬业精神教育,培养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为实现质量强国战略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价值观;敬业精神;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02  [中图分类号] A  [中图分类号] 1002-8129-(2018)09-002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充分不平衡”,是以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很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为前提,是针对社会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需要的不平衡做出的全新的判断。解决新的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在提高质量方面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质量强国目标,需要在全社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并将其落实到各行各业的本职工作中。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强调,要实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1],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以每个社会成员在不同岗位中的敬业尽责共同推进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实现。

敬业意指“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2],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决定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价值观属于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受制于经济基础或人的经济地位。在阶级社会,各个社会形态中不同阶级的价值观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经济关系,由此可见,产生于不同经济关系之上的价值观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及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反映,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和核心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要靠广大劳动者的创造,因此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对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质量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是由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必然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感,引导人们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为社会进步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它要求人们立足岗位,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劳动,干一行爱一行。2016年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提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3]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精神,其价值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质量,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敬业精神。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无数前辈不断开拓进取,做出了无私奉献,形成了“铁人精神”“螺丝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直至今日,这些精神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涌现的“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战士”等楷模,无不是对新时代敬业价值观的鲜明诠释,正是在敬业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4]。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创新能力弱,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矛盾和问题突出,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5],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加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只有不断增强各行各业从业者的敬业意识,我国才能顺利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才能生产出高端精致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敬业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种优秀精神品格,从历史上看,我国5000年来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以才能流传至今。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C919、北斗、蛟龙、天宫二号等高科技研究成果,都是在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精益求精的高度敬业精神引领下取得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产品质量大多优于我国,其中包含了西方国家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敬业精神。但是由于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与西方国家的质量意识与敬业要求在根本目的上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两者反映和维护的经济基础不同。价值观作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生产关系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资本主义敬业观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追逐更多更大的利润是资本家的天性,而劳动则发生了异化。资本家垄断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劳动者一无所有,为了维持生活,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这种不平等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沦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生产得越多,自己越贫穷。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已经变成一种强制性和被迫性的活动。虽然当代西方国家的劳动条件和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工业化早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根本目的没有改变,而作为形成于这一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也不会变。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与人平等的经济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所在。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共同拥有,劳动成果归广大劳动人民所有,劳动者为自己而生产,生产的结果不是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是使自己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使最广大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因此劳动者才能更有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更有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其次,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提倡以个体为本位,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他人利益之上,主张个人利益最大化,体现的是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在这种价值观主导下,资本家为了获取最大利益甚至不惜侵犯、损害和牺牲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即使他们提倡敬业精神,其根本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以满足资本家对个人利益和资本利润的追逐。

社会主义国家则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在一切工作中,都应该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人民群众负责。上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就提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仅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共同所有,还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提倡国家好,集体好,大家才能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每个人、每个集体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还存在着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决定了人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每个人的敬业,既是为集体造福,也是为个人造福,是通过所有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让所有人的生活需要都能不断得到满足,生活质量都能得到不断提高,它体现的是一种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

最后,两者的最终目的不同。据统计,全球拥有寿命超过200年企业的国家中,日本、德国、荷兰位居前三,这些国家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对产品质量标准和员工生产操作管理严谨,产品质量好,企业竞争力强,百年不衰。同样,美国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与其高度重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有密切关系。然而由于这些企业的私有制性质决定其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切生产活动都要服从资本盈利需要。因此,近年来可以看到,这些质量享誉全球的国家,连续曝光产品质量问题,如德国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日本神户钢铁造假事件,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高利润,其所提倡的质量第一、责任意识都要服从资本对利润追求的本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从资本主义制度中脱胎而出,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超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敬业价值观必然以其自身经济基础作为基石,建立在公有制之下的敬业观必然不同于私有制之下的敬业观,前者之“业”是为共产主义奋斗之事业,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的。后者之“业”,实为资本家私人之事业。为谁创业,谁人之业,这是区分两种敬业观的根本标准。也正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敬业观才得以持久保持活力与生机,在本质上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敬业观的超越。

三、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原因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的敬业精神引领下,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敬业模范人物,他们的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如执着于科研、艰苦奋斗、一丝不苟,最后发现了青蒿素的屠呦呦;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归教授黄大年;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等。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是新时代敬业精神的模范,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敬业价值观的内涵。敬业模范人物释放出的社会正能量强烈且持久,是新时代下培育和弘扬敬业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和典型示范,对于提高新时代劳动人民的职业素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数千年封建自然经济及职业歧视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对人们思想道德的影响。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新体制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效率、竞争、维权等意识也随之提高,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加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导致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影响着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先进道德的认同和践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成为了一些人的人生信条,以至于部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产品质量,为降低生产成本,以劣充好,粗制滥造,变得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第二,数千年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我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历史发展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进入工业社会,今天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仍没有完成。相较于西方已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我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民综合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延续了几千年的粗放型的小农经济形式也得到了延续,其特点是对农产品和生产过程缺乏严格统一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企业工人大多是从个体农民转变而来,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缺乏,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方面之一,这种影响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的。

第三,职业歧视的存在。长期以来,在我国普通高中和本科教育被认为是“正统教育”,而职业教育被看成是“次等教育”,学生、家长、教师认为只有上重点学校才有出息,就读职业院校是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必然导致对职业教育的缺失和对职业技能的忽视,这一现象也是导致敬业精神弱化的原因之一。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

第一,营造社会良好风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得以生成的重要土壤。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敬业理念在广大劳动者心里生根发芽,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践行新时代敬业价值观;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行各业敬业的榜样和标兵层出不穷,要充分运用学校、家庭、企业、政府、社会、网络、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敬业模范人物的宣传,让他们成为全体人民学习的榜样,为涵养敬业的职业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强化敬业精神教育,提升国民文明素养。首先,培育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可以以教育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6]。其次,重视职业教育,强化敬业意识。加强全体人民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教育,并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塑造和培养准职业人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其技能水平。最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敬业价值观,使他们从小认识敬业精神的可贵,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为从学业的认真到向职业敬业的转变、形成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确保产品供给质量。党的十九大强调,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只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大力提倡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质量素养,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才能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质量强国的目标。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制度保障。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是社会共建、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应该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政府管理结合起来激发出最大的合力。首先,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权责明确,制定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考核等体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使各行各业劳动者树立质量意识,具备敬业精神。其次,设立行业行为规范。行业行为规范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求,对劳动者职业行为有合理的界定,能够对敬业主体的行为起到规范和震慑作用。最后,制定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应该形成自己独有的敬业文化,自上而下进行敬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传播,使每个职工都重视对敬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制定适当的物质及精神激励制度,使员工认识到敬业地工作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和内心的自豪;鼓励员工在职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敬业的理性思考,巩固对敬业的价值认同,使敬业精神入脑铸魂、入心化行。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勤勉尽责、苦干实干,尽职尽责,才能为实现质量强国战略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7-12-2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经济日报,2016-04-3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新华网,2017-09-12. http://www.xinhuanet.com/poltics/2017-09/12/c_1121651729.htm

[6]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责任编辑:汪智力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Dedication Values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Xue Yuqing, Wu Donghua, He Hanbin

Abstract: 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 important judgment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high-speed growth stage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was made, and the strategic goal of building a "quality power country" was put forward. Vigorously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dedication values is an internal requi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y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a quality power country. The values of socialist dedication are based on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and essentially surpass the capitalist concept of dedication. Due to factors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negative valu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 natural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occupational discrimination, people are lacking of certain professionalism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we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values of socialist dedication in the four aspects of creating a good fashion, strengthening the spirit of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artisa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us injecting a strong spiritual force into the strategic goal of achieving quality power country.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Dedication Values; Professionalism;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 薛玉清,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吴东华(1955-),女,山东郓城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教育研究;何汉斌(1989-),男,湖北阳新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