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森 何 沛: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探究
作者:汤德森 何沛      阅读量:313      时间:2018-09-21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湖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北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其发展存在信息技术网络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品牌发展乏力、管理人才缺乏、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提高利用率,加强技术保护、丰富管理模式,重视品牌战略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信息化教育、积极培养信息人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从而提升湖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湖北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湖北;农业信息化;特色农产品;信息网络;品牌建设;信息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9-0044-09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重要契机。农业生产过程中通常存在着地理位置的不同、生产的分散、气候条件的差异、自然灾害的突发、市场供求的变化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生产能逐步化被动为主动,克服农业生产中的脆弱性,提高生产效益。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其对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农业领域之中,通过信息技术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的过程,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不断发展和认知的时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首次提出是在1997年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1]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要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膜等工业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2017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生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4]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一)农业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农业信息化通过收集各类型的信息资源,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为农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农业信息化包含多方面的数据信息,如图1。

QQ图片20180828192234.png

1. 农业生产资料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投入项目之一,其信息、价格、产品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成本变化,进而影响到后期的农产品销售以及农民的收入。通过对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畜牧种禽等生产资料的信息共享,让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生产资料的种类、价格、功效等,能够帮助农民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从而起到降低风险、优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提高收益的功效。

2. 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传统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技能传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建立地势形态数据库、土壤环境数据库、气候条件数据库、病虫害防治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对不同农产品制定符合自身特性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产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有通过农业市场才能联系起来。集成网络服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市场当中,可以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流程。通过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还能够有效地洞察商品供求变化,为第二年的农产品项目选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还能使整个服务流程透明化,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通畅。

4. 农业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一直是信息化的重点、难点。只有依靠数量可观的用户群,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农业教育的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科教模式,才能将农业生产者急需的农业科技信息快速送到使用者手中,做到需要什么学什么。同时也缩小了农村之间及生产者之间的地域距离,加快信息的流动,从而提高农民生产能力与水平。

5. 政府、企业及相关组织的信息化。市场化程度越高,组织体系中信息服务的比重就越大。实现了政策法规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策,不再盲目从事生产,有效减少了农产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农业的投资效率,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发展。协会组织信息化,做到“民办、民营、民受益”,聚拢力量,减少散户农民在生产中的风险。

6. 气候环境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气候环境、土地情况等。建立气候环境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将第一手气候环境变化信息传输到农民手中,能够使农民把握主动权,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高产量。

(二)农业信息化是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信息化背景下,农业也面临着变革。只有积蓄新的农业科技和技术创新,加快农业产品结构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 顺应潮流,起到示范作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先进科技的立足点,将逐步成为传统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催化剂,将区域特色农产品同信息技术结合,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1+1=2。加快特色农产品信息化发展,通过制定良好政策,扶持龙头产业信息化建设,利用成功的信息化经营模式,可以为全区域内的农业产业信息化发展树立典型榜样,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 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特色农产品信息化带来的市场非常巨大,不仅仅是促进区域内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农业教育等产业的发展。这必将开拓新型的农业服务领域,新增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产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市场信息,还可以促进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模式,紧跟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生产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有效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乡村的基础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足。更多的资源投入农村,新型农业技术的运用,这都有利于降低农业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推进现有的传统农民朝着更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模式转变,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湖北作为“九省通衢”,航空、公路、铁路、水路设施较为完善,交通环境便利,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这对促进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现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地理标志的数量。特色农产品一般是指某地特有的或著名的农产品,具有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只有在某地才能生产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往往有其独特的地理标志,标示产地来源,以及特定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这主要由当地的自然或人文因素所决定。

湖北省内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农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原料生产后,经简单加工及包装,即可直接销售的产品,主要以养殖、种植为主,如房县黑木耳、郧西马头山羊;另一类是原料生产后,需要特定的后期加工流程,才能投入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如孝感米酒、麻城茶油。2010年底,湖北省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8个,总量居全国第三。有1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居全国市(州)级城市首位[5] 186,其中已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如表1所示。

QQ图片20180828192422.png

(二)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化,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推进农产品信息化,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目前农业信息化以及湖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基础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湖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2007年湖北省73.7%的行政村已经开通互联网。其中,开通宽带上网的行政村比例达到了50.4%,互联网业务在全省范围内特别是湖北农村地区得到了一定发展,新型信息化交通“互联网”稳步发展,但要达到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6]。不仅如此,农业信息化项目还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农业科技110项目、“神农通”项目、“农信通”项目、“农业信息田园”项目、“农业新时空”项目等一系列作用类似的系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具体如表2。

QQ图片20180828192544.png

2. 技术共享难,管理方式落后。由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等受到地域限制和技术保护等原因,造成技术共享难、数据收集难。要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更是困难重重,不利于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经营者都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农户,这些企业和农户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多数企业和农户只关心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企业无法做大做强。

3. 品牌发展乏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农产品品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牌的价值上,在全国都不占优势;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区域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品牌和品牌保护。就茶叶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湖北省的茶叶品牌,例如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武当道茶,在资源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品牌的建设、发展、传播却相对落后,只有恩施玉露勉强进入榜单,区域内其他特色农产品也都存在类似情况。见表3。

QQ图片20180828192612.png

4. 管理人才匮乏,信息化教育不足。截至目前,湖北省尚未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已有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稳定性较差,科学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湖北省100个行政区规划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机构,全省专门从事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不足200人,且大多数人都是兼职[7]。农业信息化建设主体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愿不强烈。

5. 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信息化建设标准。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注重“政绩工程”,距离市区较近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些距离城镇较远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很多都存在建成之后无人管理的情况。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数据的采集需要通过不同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合作沟通。湖北省也没有对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系统开发、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等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既不利于行业内的企业及组织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管理。

三、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

(一)完善信息网络,提高利用率

要致富先修路,信息化发展的路就是网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2015年12月,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国提出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宽带中国”战略恰到好处地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目标提出,到2020年,12316综合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农业行政管理服务网络化、农业市场主体信息服务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一批“信息化、城镇化”的新农村示范村,培育一大批“职业化、信息化”的新农民,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智慧新农业示范样板,努力将湖北地区打造为中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高点[8]。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脱“有人建设,没人管理”的困境。整合一系列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项目,避免重复、无用的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规范行业准则,不让老百姓使用难。

(二)重视技术保护,丰富管理模式

重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权益保护,让技术拥有者放心地向农业信息化过渡;扶持中小型特色农产品企业,对那些缺乏竞争力、效益差的企业,可以进行收购、重组,并入龙头企业。推动本省各高校与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合作,给予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特色农产品创业,或者加入特色农产品企业,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的优势,破解管理难题。

(三)重视品牌战略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需要依靠本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体现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别,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寻找更多的闪光点;其次,融入本地的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与产品的融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品牌效应;最后,扶持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好优势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湖北特色农产品只有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四)加强信息化教育,积极培养信息人才

大力加强农业管理者、从业者的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信息化队伍,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发展特色农产品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教育引导,让农业经营者、生产者懂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方式、生产理念。

(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

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系统开发、维护标准,让农业行业内的沟通处于同一个平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各个部门及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增加互信、沟通,杜绝“踢皮球”现象。“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上述纲要和规划,湖北也出台了系列规划与实施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确保“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9]。见表4。

QQ图片20180828192750.png

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构建信息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使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参考文献]

[1]崔 岩,郑少锋.农业信息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5).

[2]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8-10-1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06.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李亚林.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任 珏.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7]王云豪.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8]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湖北省农业厅网站,2017-11-09.http://nyt.hubei.gov.cn//zdzl/sswgg/200021252.htm.

[9]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湖北省农业厅网站,2016-09-11.http://cs.hbagri.gov.cn/hbncxxxczx/ywgz/195239.htm.

责任编辑:胡 梁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Tang Desen, He Pei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ubei i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It ranks top around the nation by it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types and quantity. However, it is also restricted by problem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backward management methods, weak brand development, lack of management talents, and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improve utilization rate, strengthen technical protection, enrich management mode, attach importance to brand strategy construction,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 information education, actively cultivate information talents,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and improve service system, thereby enhan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Hubei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bei.

Keywords: Hubei;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ormation Network; B-rand Building; Information Education

[作者简介]汤德森(1968-),男,湖北洪湖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