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雪 白 臣 曹甜甜:高校思政课生活化“嵌入式” 教学法探究
作者:赵 雪 白 臣 曹甜甜      阅读量:443      时间:2018-09-21

[摘 要]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在价值定位、教学内容等方面逐渐暴露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应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三方面出发,以基于生活化的高校思政课“嵌入式”教学思路为重点,强调社会实践与思政理论融合,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努力将思政课培养目标嵌入高校现实生活进程,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嵌入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8-0115-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领地,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流思想阵地。在教育部于2017年开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中,3000个原生态思政课堂的30000余名学生参与了随机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总体良好,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逐渐趋于优质和高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重要问题。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融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体特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高校思政课作为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将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内化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环境的多样性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在价值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也随之不断呈现,需要不断加以改善。

(一)提升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在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意识”。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同样存在五大问题:一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面对的是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态势。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背景下,非主流思想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如何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是高校思政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领域面对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情况,如何协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科学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强大的思想指引作用,促进学生对社会矛盾的客观分析和把握,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应以社会热点、社会现象为基本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在更为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的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应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五是在党的建设中面对的是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应当加强廉政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政课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结合社会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四个正确认识”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首先,高校思政课必须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形势,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及综合国力,对人类社会的阶段发展和长远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肯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可动摇,并且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其次,高校思政课应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当前社会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次,高校思政课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理想的奋进者和开拓者。最后,高校思政课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眼高手低的自负心理,使理想与行动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二、“嵌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嵌入式”教学法的理论源于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理工学科的跨学科集合,是一种集各种教学资源于一体,综合应用教师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并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导性的综合性教学模式[1]。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嵌入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首先,学校层面应充分发挥支持作用,通过制定和推行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嵌入式”教学法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支撑平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辅助。与此同时,学校在关注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还应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造高校同社会各界进行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一方面为高校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广泛接触外界学习资源,丰富实践体验,在参与式和情景化过程中融合实践认知和专业理论开辟足够的空间。

其次,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嵌入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相比传统的一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角色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和督导者转变。“嵌入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环境,将教师本身和学生有效嵌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情景化模拟和沉浸式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自发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检验和强化理论,用理论反哺和指导实践,最终形成主动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主式学习模式。

最后,“嵌入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强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教育理念。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学生是“嵌入式”教学模式下主动的知识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体。“嵌入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在高校的政策支持和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消极、被动接受的学习态度和固有的记忆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自主学习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外实践体验,从而实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

三、基于生活化的高校思政课“嵌入式”教学新思路

高校思政课内容的生活化,泛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现实生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体验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实践的主体参与,全面提升大学生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过程。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生存和滋养的肥沃土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根基。“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置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2]。基于生活化的思政课“嵌入式”教学模式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相互融合,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外的其他因素和环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建立形成二者之间一定的内生性联系的全景式教育模式[3]。“嵌入式”思政课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体视野中,从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嵌入和融合。

(一)强化社会实践与思政理论融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由多个主体进行互动沟通和相互交流的过程。基于生活化的思政课“嵌入式”教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交往和双向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信任和理解包容,并将各个教育主体置于生活的大环境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进一步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进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除此以外,还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社会与家庭的沟通互动,通过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各方面要素,促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正面效应的最大化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

(二)基于大学生现实需要和真实思想,将思政课培养目标嵌入日常生活

高校思政课必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真实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嵌入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层次性和生动性,全面把握和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思想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嵌入和融合应深入研究和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正当合理的现实需要,通过完善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和师生沟通平台,及时跟踪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在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心理和现实需要向更高层次提升[4]。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嵌入和融合还有助于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化,使教育目标能够与教育对象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未来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嵌入高校现实生活进程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日益丰富,高校思政课只有紧跟大学生现实生活步伐,将教育内容嵌入丰富的生活资料和广阔的生活空间,构建多层次、动态的教育内容,才能够真正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功能,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嵌入融合,其教育内容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程,密切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积极的引导[5],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进而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内容的生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颜旭彪,孔 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2]白 巍.基于生活化的“嵌入式”学生党建创新研究[J].党史博采,2017,(2).

[3]张文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1).

[4]刘永志,王 媚.大众文化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5]秦国柱,冯用军.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05,(3).

责任编辑:李利林

Research on the "Embedded" Teaching Metho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Xue, Bai Chen, Cao Tiantian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cepts and social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lso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radi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ve gradually exposed many incompatibility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al goal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to strive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rive to embed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raining into daily lif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embedded" teaching idea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ased on daily life, and emphasizing social practice integrating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作者简介] 赵 雪(1984-),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白 臣(1972-),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法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及教务管理研究;曹甜甜(1987-),女,山东微山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