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银慧 黎启: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经验
作者:曾银慧 黎启      阅读量:258      时间:2018-05-08

 [摘  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研读,不断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其次,理论需与实践紧密结合;最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历史选择。

 [关键词] 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A1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5-0094-05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1927年大革命结束,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时期。该时期的传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至1920年9月为自发自觉传播阶段。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中国,只是作为众多进步思潮中的一种,被介绍到中国来。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这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在报刊上公开热情赞美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道路。五四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研究马克思主义。第二阶段,1920年9月至1923年6月为有组织传播阶段。1920年6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共上海发起组。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改为中共上海早期组织的公开刊物,这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进入有组织传播阶段的起点。第三阶段,1923年6月至1927年大革命结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阶段。1923年6月《新青年》复刊改为季刊,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由党中央宣传委员瞿秋白任主编,至此,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入深入、广泛、系统的传播时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经历了较为艰难的摸索过程,但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研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1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欲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中精髓,必须回到历史语境,诵读原著、研究经典。纵观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轨迹可知,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异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利用一切条件原原本本、认真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才探索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路。

 (一)研读马克思学说经典

 众所周知,马恩著作作为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基石,是所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初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历程中,影响最深、传播最深远的马恩经典要算《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了。1919年底,陈望道受上海《星期评论》的委托翻译《宣言》全文。陈望道译本不仅是《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单行本。该译本成书后6年内便翻印了17版,仅“平民书社从1926年1月至5月就翻印了10次;北伐战争期间,该译本曾在军内散发,人手一册。为了避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耳目,该译本的书名、译者名字和出版社名字更换多次”[1]。可以说,《宣言》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进步青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董必武等一大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由于该书的影响而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除此之外,对中国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马恩经典还有《工钱劳动与资本》(今译《雇佣劳动与资本》)《阶级争斗》《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科学的社会主义》等,这些经典为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爱国救亡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重读列宁经典

 列宁经典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它为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直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直接指导作用。列宁经典主要包括《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俄国共产党党纲》《共产国际党纲草案》等。成则人(即沈泽民)翻译的《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首次向中国人全面介绍了第三国际议案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与殖民地革命问题的理论。这是列宁东方革命理论的精髓和核心部分,是共产国际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等落后的亚洲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该书是传播列宁东方革命理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直接帮助国人正确认识中国特殊的国情及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等一系列革命问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传播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更应该重视研读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等马列经典。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更应重温经典,追根溯源。其重要意义在于:第一,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党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我党的初心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经典,只有熟知我党理论源泉,才能准确、完整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做到秉承初心。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吸取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成果,凝结了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的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认真研读经典应是中共党员自身道德不断升华、理论修养不断养成的重要保障。

 二、理论需与实践紧密结合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109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运动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与中国革命、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不能真正指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和指导原则,不断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解决当时中国革命的一般问题,终于才探索出中国革命的现实出路。

 以当时中国革命最迫切也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为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能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这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主义直接指导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将中国社会性质定位为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战略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一大党纲就把中国革命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直到中共二大才确定了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二元社会,中共二大在《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中首次使用了“半殖民地”一词,使中共对社会性质的认识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为什么短短一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受到了列宁东方革命理论的直接指导,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直接用于分析中国的社会现状,在一年的社会实践中,终于摸索出了中国特殊二元社会的革命规律。继而运用这一认知分析中国的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诞生,正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结合中国实际,结合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实际的结果。这也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保障。

 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回顾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之路,毫无疑问地印证这一观点: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那么,它对应的方法论指导原则就是学习、模仿和创新。有学者指出:“从模仿到创新,是一种理论从外化到内化必经的历史过程。……此阶段(即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中国共产党理论成长的痕迹却也明显地表现出照搬和模仿大于创新的特点。”[3]37的确,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模仿特征较为突出,带有明显的苏俄痕迹。以恽代英为例,恽代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共产国际在第九次扩大会议中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指出:“资产阶级不但进而与封建军阀结合完全的反革命联盟,而且事实上和外国帝国主义者妥协。”[4]43既然整个资产阶级变成了反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亦不例外,自然成为革命的对象,无疑这些观点影响了恽代英。恽代英没能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较难突破苏俄模式。历史昭示,只有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创新之路,才能真正找到民族独立解放之途,也才能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神,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标准——“中国特色理论形态”。

 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且不受条条框框束缚的开拓创新精神。仍以恽代英为例,尽管恽代英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但由于他自身思想敏锐、且具备理论上敢于探索的特征,因此促使他勇于突破共产国际的教条,敢于理论创新。他对社会性质、社会结构规律的探索有所建树,有些提法称得上是党内“第一”。例如,他是党内最早提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领导人之一;他是“党内最早认识到军事斗争重要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5]4他也是最早创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有突出贡献;同时,他还是党内最早提出利用外资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这些都是他不畏强权、不惧权威、不怕牺牲、不被束缚的勇于创新精神的必然结果,也正是他及其同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需要。事实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就必须具备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纸空谈。

[参考文献]
[1]杨金海,胡永钦.陈望道最早翻译《共产党宣言》[J].工会信息,2015,(5).
[2]列 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建萍.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论述评析——以1921—1927年为例[J].理论学刊,2012,(5).
[4]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5]李良明.恽代英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邹立鸣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Early Spread of Marxism-Leninism in China
Zeng Yinhui, Li Qi

Abstract: The early spread of Marxism-Leninism in China provided precious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learning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a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First of all, we shall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Marxist theoretical classics,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theoretical training of Marxism; secondly, the theory needs to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practice; finally, taking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nevitable historical choice for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Keywords: Marx; Marxism-Leninism;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作者简介] 曾银慧(1980-),女,湖北荆门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