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庭宇: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正思想
作者:欧庭宇      阅读量:322      时间:2018-05-08

 [摘  要] 公正,是人们用以评价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公正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公正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对公正的理解与现实社会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为公正思想做出了完整的科学解释,对我们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进而保证人民群众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列宁;毛泽东;习近平;公正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5-0112-06

 公正是社会成员崇尚的社会行为和制度,社会成员应该奉行的价值标准或公平准则,包含平等、民主、公平和正义等诸多内涵。公平层面,关键在于不偏不倚的原则与方法;正义层面,关键在于制度约束行为的应然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其中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道德体系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现实需要,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刻认识以“公正”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正思想,能够给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及思想指导。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证了公正问题,是科学性与学科性的统一。从社会层面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之所以一直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就在于其强调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同时,还倡导不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最终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中虽废除了个人特权,强调了自由平等,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消除不平等现象。平等是人的权利基础,而自由则是在平等基础上按照自己意志活动的全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者与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人与人异化的内涵,认为劳动分工决定了私有制的产生,进而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要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平等自由关键在于解决物质财富的分配问题。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物质财富的分配与社会公正息息相关。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派的有关公平和分配的抽象原则,主张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从人类社会的不同社会形态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公正各不相同,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始终将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准则。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公正的可行性,离开经济基础谈论社会公正毫无意义。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可能实现社会公正。透过资本主义的契约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制度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1],不顾一切缩短工人的寿命,达到资本最大可能的增值。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也指出了废除剥削关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其公正思想的核心在于阐发人的自由联合体是实现公正的最终目标,只有消灭阶级,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二、列宁的公正思想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理论,探索性地回答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及基本内容。列宁认为,社会公正是一个分歧很大的难题,具有复杂的内涵。社会要公正就需要消灭阶级。他有力地驳斥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社会平等思想,指出资产阶级用基于自身利益而编造的所谓“平等思想”来责备社会主义奋斗者,这是错误的。他认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如果不把平等理解为消灭阶级,平等就是一句空话”[2]

 列宁的公正思想,强调了阶级的消灭是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人民群众间的平等。但是列宁这里所谈的平等是个体社会地位的平等,绝非是个体智力、体力上的平等。受环境、天赋等因素的影响人是不可能绝对平等的,所以社会主义所认同的平等是社会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享有平等权利。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整个社会形态建立在没有阶级对立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参与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生产、流通、分配和交换的活动,能够实现社会地位上的真正平等。列宁的公正思想包括社会成员参与国家决策的政治权利平等、经济地位的平等、接受教育的平等等内容。列宁还强调,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具有相对性,虽然并非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形式的虚伪的公平,但是社会主义并未能完全消除不公平的现象,只有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真正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公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列宁的公正思想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思想继承的同时,也具有在苏维埃俄国具体国情下的特殊性。

 三、毛泽东的公正思想

 基于马列主义的公正思想理论以及中国的现实状况,毛泽东同志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社会现状,使得毛泽东同志将国家主权与独立问题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他要求全党必须把人民安危、民族存亡时刻放在心头。他坚持人民群众应拥有生存权、劳动权及其他权利,反对两极分化和平均主义。国家的存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浴血奋战和团结协作,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3]在保障人民群众拥有平等人权的前提下,他还十分重视教育的普及。从历史来看,教育往往都是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但是社会主义却把教育作为劳动人民的应有权利。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就主张建立干部子弟学校,并把广泛性与实用性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当时的劳动人民80%都是文盲,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劳动中的知识指导,学校开设了农业课程、技术课程及其他实用课程,通过边教边学的方式提高受教育干部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对社会公平的理论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具体实践中的公正。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理论与公正实践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理论已初步系统化和体系化,覆盖了制度、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公正理论极其丰富。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4],因此他主张在制度上要实现公平正义。他还主张通过按劳分配与防止两极分化来实现共同富裕,保障经济层面的公平正义,并主张健全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行为,把效率的提高作为最终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记者麦克•华莱士时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说,核心就是一切工作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的财产属于全体人民,我们的富裕指的是共同富裕”。

 江泽民的公正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江泽民有关社会公正的观点是基于我国国情,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深刻的总结之后提出的。社会公正的实现核心是共产党的领导,“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具体而言: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鼓励勤劳致富,打击非法收入;民主政治建设上,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反对特权,建立公平的法治社会;民生问题上,面向一些地势偏远、文化落后、物质匮乏的地方提供经济与教育等补偿。社会公正的实现需要全世界努力,2002年4月,江泽民在出访德国时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在以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5]

 胡锦涛的公正思想集中体现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共建和谐世界等主张上。具体而言:第一,公正思想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公正的主体认同和代际公正相统一,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体系内的政治公正相统一,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六项制度改革真正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6]。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社会公正思想。党的十六大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7]。第三,将公正思想融入和谐世界共建理念。“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 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 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8],由此推动一个和平相处、平等互利、繁荣幸福的和谐世界共同发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公正思想,通过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公正发展的要求相统一,为当下的公平正义实践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指导。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司法公正、制度公正等途径进一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公正目标。群众路线关系到执政党的存亡和国家的兴衰,党和国家都对此高度重视。“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这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落实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决不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9]。近年来,鼓励与支持“人民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政治参与,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与应然趋势,也是民众与执政者之间的自觉选择与自主要求”[10]。在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中央也致力于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人民群众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这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司法作为人民群众利益保障的“守护神”,人民对司法公正与廉洁的反映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司法机关更加注重纪律建设尤其是司法队伍的能力建设,通过治理“三案”(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来保证司法的公正廉洁。为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利,习近平同志把公正上升到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新高度,通过“出台了‘八项规定’、反‘四风’,提出了‘三严三实’‘六个坚持’等一系列重要论述”[11],实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治党管党,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通过各种措施,让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都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公正”,从而不断提升社会公正水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正思想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所宣扬的“公正”似乎比较合理,但究其本质,仍是基于金钱利益之上的所谓公正。社会主义制度的公正性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12]。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要让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让公正惠及一切人,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充分地享受这些福祉,这就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 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思想年编(一九八九—二〇〇八)[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6]钟民援,亓光.公正思想的历史演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7]邹声文.总书记为农民代表解难题[N].人民日报,2007-03-11.
[8]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5-09-1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欧庭宇.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网络文化环境优化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
[11]欧庭宇.习近平作风建设思想的内涵及意义[J].攀登,2016,(1).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李利林
 

On the Justice Thoughts of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Ou Tingyu

Abstract: Justice is the value standard people use to evaluate social behavior and social system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justice thoughts of Marx, Engels, Lenin, Mao Zedo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s leade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ll help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fairness justice. The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closely integr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justice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make a complete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justice thoughts, which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u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in the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ensure judicial fairness and improve judicial credibility while guaranteeing people's fundamental rights, and ensure the justice for peop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ields.
Keywords:  Marx; Engels; Marxism; Lenin; Mao Zedong; Xi Jinping; justice thought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 欧庭宇(1986-),男,四川中江人,四川文化传媒学院思政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