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世雄 李宝艳: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看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杜世雄 李宝艳      阅读量:466      时间:2018-04-24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如何发展两岸关系的内容有诸多新亮点,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诸多新举措。十九大报告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重申了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主张继续扩大两岸交流,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两岸展开对话的前提,使得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更加彰显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政策的连贯性,是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最新纲领,对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对台战略;两岸关系;连贯性;新论断

 [中图分类号] D61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31-07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陆对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两岸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有力维护了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对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战略,表明了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鲜明态度。翻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发展两岸关系的论述

 2017年是海峡两岸打破隔绝,开启交流的第3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30年两岸交流经验的基础上,从政治基础、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反分裂态度等方面表明了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立场。

 (一)重申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亮明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1]。50-70年代对峙时两岸共同坚守一个中国立场,这一时期两岸虽然有冲突,但是面临国外企图孤立台湾以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时,两岸尚能共同面对。邓小平时期两岸共同坚守一个中国立场,两岸交流突破种种障碍持续推进。台湾政局发生转变后,李登辉、陈水扁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引起两岸关系的紧张,限制了两岸关系继续发展的空间。2008年以后两岸共同承认“九二共识”,创造了两岸关系发展最稳定的时期。可以说,大陆长期以来坚守的一个中国原则,是确保两岸统一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的重要性,表达了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二)“率先分享机遇”体现两岸交流合作的新主张

 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秉持“两岸一家亲”的原则,“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同时还提出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等政策与主张[1]。在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大陆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先后实现了两岸“大三通”并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至2015年,大陆(含香港)对台进口产品占台湾出口总额近40%,对台出口额占台湾进口总额超过20%,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及顺差来源地。两岸总贸易量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量超过30%,台湾成为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是大陆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十大出口来源地(2015年)。当前,大陆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1]。因此,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一方面可以助力台湾摆脱经济被边缘化的危机,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进大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两岸共赢。

 (三)强调“六个任何”,表达大陆反对“台独”决心

 直接表明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以及反对并挫败“台独”的态度,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另一大重点。报告提出“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1],表达了大陆对待“台独”的立场。过去几十年,大陆先后挫败李登辉与陈水扁的“台独”阴谋,对国际上分裂中国的势力予以坚决打击,加强了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普遍共识。当前,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在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推行“去中国化”活动,具体表现为:鼓噪“台独修宪”,对台湾进行课纲改革,删减古文、更改地名、去掉岛内相关机构的中国名称等,这直接影响了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系统认识。同时,台湾当局继续推行“新南向”经济政策,企图削弱台湾与大陆经济合作的深入,影响了两岸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面对形形色色的“台独”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代表大陆决心与态度的“六个任何”:“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1]表达立场,亮明红线,体现了大陆坚决反对和打击“台独”的强大决心。

 二、党的十九大报告保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连贯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岸关系的论述,是在中国共产党对台战略探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两岸交流合作政策的连贯性。

 (一)坚守政治基础呈现出一致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保持了对两岸交流过程中政治基础的坚守。毛泽东时期,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守呈现出一致性,相关理念在后期得到了传承。1979年,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一个中国是两岸共同坚持的立场;1983年,“邓六条”中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之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199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提出,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200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均直接亮明一个中国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胡锦涛《纪念〈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发表30周年讲话》、党的十八大报告,均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政治基础,强调“九二共识”是关键,是对党前期探索两岸关系、坚守两岸关系发展政治基础的继承,巩固该原则与基础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关键,对该原则的坚持与否决定着两岸关系的走向。

 (二)促进两岸交流政策保持连贯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保持了促进两岸交流政策的连贯性。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即提出与台湾发展贸易、进行经济交流等主张。1993年《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提出促进两岸交流、欢迎台商投资和贸易等。党的十五大报告与对台关系“八项主张”均提出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并呼吁实现两岸“三通”。党的十六大报告则提出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局面。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大陆表现出更多合作的意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08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均提及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并同时指出将实施惠及广大台胞的诸多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方针保持不变,并同时表示愿意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保持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两岸交流政策的连贯性。

 (三)抑制“台独”的决心具有传承性

 无论台湾政权及两岸关系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1950年大陆提出“粉碎蒋匪帮和美帝国主义的阴谋”,1958年第一版《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第二版提出反对美国分裂台湾阴谋等,1979年版《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尽快结束分裂局面”,这些都表达出反对台湾独立,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随着台湾政局的变动,大陆对台战略与“台独”对抗决心逐步增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进行了重申,并表现出强大决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反对‘台独’不妥协”;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应恪守反对“台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反对与抑制“台独”的决心更加坚定,立场更加明确。

 三、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新论断

 随着大陆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台湾政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对两岸关系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两岸关系特征做了系列补充。

 (一)两岸展开对话的前提更明确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岸政治基础的坚守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呈现出一致性,在更详细的论述中,所表达的立场更加坚定,态度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及“九二共识”时曾指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1]显示出“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报告在后续论述中提及:“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1]其中“认同……就能……也不会”的句式,更加明确了两岸开展对话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提,表达出大陆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度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的重申,打破了“台独”势力关于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问题上让步的幻想,也向全世界传达了大陆的声音。

 (二)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政策方针更具亲和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继续坚持对台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两岸共赢的基础上,政策更具亲和力,论述更加自信。报告首先提出“……(两岸)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1],在论述中,“血浓于水”“一家亲”“率先分享”等论述使表达更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也展现了对大陆走向“强起来”的道路的自信。报告提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我们将……促进心灵契合”,两个“我们将……”是大陆落实政策的承诺,体现了大陆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思想,反映了大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方针更具体、更具亲和力。经济文化交流政策保留了两岸未来互动友善的空间,体现了大陆在面对两岸共同利益问题时的诚意。

 (三)表达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更强

 大陆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的立场与能力,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不断得到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显示出了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报告首先提出“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随后指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1]。坚定的语气显示大陆面对“台独”问题的一贯立场,且用更加具体的语言彰显了大陆捍卫祖国统一的强大意志。论述中除了表示大陆的意志与信心外,还提及了大陆的能力,“绝不允许”等论述更表现出大陆处理两岸关系时态度的坚决与果断。报告在随后提出的“六个任何”覆盖范围更广,对“台独”绝不容忍,进一步彰显了大陆的决心,直接粉碎了“台独”势力企图通过其他方式,拖延两岸统一进程,制造“柔性台独”等阴谋。随着大陆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两岸统一将成为大势所趋。

 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总能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这些思想打开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大陆对台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对台工作的理念、方针与政策,保证了对台大政方针的坚定性、连续性与开创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做好新时期对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最新最具权威的话语表述,成为对台工作的重要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对台方略是推进祖国统一最新最权威的表述。报告在总结过去几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两岸现实条件,提出了符合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要求的新思想,符合两岸关系的发展潮流,是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有利于打开两岸关系新局面。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继续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1]。是否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目标与任务,将成为未来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判断。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因此,认真把握报告中的对台战略思想,坚持与贯彻报告精神,使之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未来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台海环境,是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

 (二)细致务实的交流方针,成为两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了两岸交流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报告将经济文化交流的政策落实到细微之处,有效维护两岸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两岸统一的重要保障与推动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因此,制定相关产业对接计划,规划相关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展大陆赴台投资与消费领域,并及时宣传,加强投资指导,有利于两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具体而言: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保证大陆发展机遇的连贯性,增加两岸贸易机会;将保持汇率稳定、实现两岸民众便捷往来等因素,纳入改良措施的参考领域,保证两岸贸易收支平衡、人民收入稳定增长、交通快速且便捷等,将直接有效促进两岸贸易发展;将两岸经济互补机制落到实处,更加明确两岸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将有利于实现两岸互惠互利,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分享发展机遇,增进同胞福祉等方针,是大陆对广大人民物质利益的保障。经贸政策的落实可以让两岸人民在统一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两岸统一的方针细致而务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两岸层面的具体体现,是秉持“两岸一家亲”的重要途径。以最大诚意去争取两岸人民对统一的支持,将成为实现两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

 (三)现实语境对“矛盾”的把握,成为战胜“台独”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分析两岸统一进程中可能面临的“矛盾”,正确把握“和谐”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始终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立场,成为维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战胜“台独”的重要保证。站在唯物辩证法立场看,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具有重大意义。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独”势力一方面阻碍了两岸交流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促使大陆在与“台独”的斗争中,不断完善对台方针并掌握主动权。“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表达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并表示其是两岸展开对话的关键,这正是在对两岸关系充分把握基础上的理论成果。事实表明,未来两岸能否避免内耗、将国民财富最大限度地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用于军备或“外交”之上,是两岸经济繁荣的关键[4],这不仅取决于两岸能否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还取决“台独”势力能否放弃分裂图谋。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5]。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握“历史冲突”根源,重申“九二共识”,表达大陆反对“台独”决心,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压缩“台独”势力活动空间,这些方略对于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祖国统一也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张德明.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两岸经济的繁荣[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利林
 

Seeing a New Chap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from the Report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 Shixiong, Li Baoyan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on how to develop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many new highlights, and many new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continued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aceful Reunific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t reite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One-China principle and the "1992 Consensus," and advocated continuing to expand cross-strait exchanges. On the basis of resolutely defen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it further clarified the premise for the start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 two sides to carry out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highlighting the determination and ability to defen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 Maintaining the coherence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development policy is the latest guiding principle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has decisi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Keywords: Report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trategy toward Taiwan; Cross-Strait Relations; Coherence; New Judgment
[作者简介]李宝艳(1971-),女,河北廊坊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