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理论前沿
特别策划: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
本刊特稿
教育管理
智库研究
文献首发
经典案例
决策&智库征文
《决策与信息》(上旬)2017年总目录
设置
王玉堂:一个“新”字贯始终 —— 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量:202      时间:2017-12-19

        [摘    要] 我们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概念、新词汇、新提法,更要用心把握和领会其承载的新思想、新意蕴、新内涵。历史性新成就、历史性新变革形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一个“变化”,锁定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提醒人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两个“没有变”,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要被已取得的成就冲昏头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地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 D62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12-0037-06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气势恢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蕴含着时代精华、凝聚着全党智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处处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引领、奋进的力量、必胜的信心, 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整个报告以“极不平凡的五年”新成就开篇,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收官,通篇贯穿一个“新”字;“新”字在十九大报告中先后出现若干次,频频出现的“新”字使得报告新意满满、魅力翩翩。我们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概念、新词汇、新提法,更要用心把握和领会其承载的新思想、新意蕴、新内涵。
  1.新时代,锁定历史新方位(报告的第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判断,也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前提。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做出的。五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不仅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也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报告讲“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个“变化”,两个“没有变”,这是又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我们党新时代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历史性新成就、历史性新变革形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一个“变化”,锁定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提醒人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两个“没有变”,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清醒,不要被已取得的成就冲昏头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2.新思想,彰显中国大智慧(报告的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科学的理论、一切不朽的思想无不来源于伟大的时代、来源于这个时代的伟大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贡献、最大的亮点、最大的特色和最重要的成果,必将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武器、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提供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样板、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新飞跃。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构成了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方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3.新使命,展现时代新担当(报告的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人心、最能鼓舞士气的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伟大事业肇始,伟大梦想引领,伟大斗争支撑,伟大工程保障,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推进“四个伟大”的新使命,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4.新征程,谱写历史新辉煌(报告的第四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决胜期”讲的是我们要在这五年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凸显出时间紧、任务重、决心大;“交汇期”讲的是一个过渡性时间段,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凸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停步、再出发、永向前的坚定与执着。
  新征程规划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征程的完成,意味着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谋划,也可以称为“两步走”的发展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谋划,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设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了战略指引,让每一阶段的目标、步骤变得更为清晰、科学、可行,将与改革开放之后,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三步走”战略安排一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新理念,引领发展总遵循(报告的第五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总遵循。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6.新篇章,共创美好新生活(报告的第六至第十三部分)。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谱写民主政治建设新篇章(报告的第六部分);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报告的第七部分);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谱写民生改善新篇章(报告的第八部分);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报告的第九部分);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不断谱写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报告的第十部分);必须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和平统一进程,不断谱写祖国统一事业新篇章(报告的第十一部分);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和平发新篇章(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谱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报告的第十三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陶文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N].北京日报.2017-10-23.
[3]李 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N].北京日报.2017-10-23.

 

责任编辑: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