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理论前沿
特别策划: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
本刊特稿
教育管理
智库研究
文献首发
经典案例
决策&智库征文
《决策与信息》(上旬)2017年总目录
设置
余燕:高校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问题探析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量:387      时间:2017-12-19

  [摘   要] 高校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与大中规模学院相比,虽然在内容和目标上大同小异,但在管理模式、专职师资配备和学生群体的特点等方面存在重大不同。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面临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的团体自信力不足、学生精细化管理不理想等困境,但同时具有辅导员熟悉学生整体情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行性高、学生整体凝聚力较强、学生先进典型示范辐射效应较好等优势。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要走出困境,就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着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体自信力,着力提升全院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适当促进本研学生工作的融通与互补。

  [关键词] 高等学校;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职业胜任力;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12-0090-05

  高校的二级学院由于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不同,在学生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数量少的只有一二百人,多的则有一二千人,最大差距比例在10倍左右。本文将学生人数在500人以内的学院称为小规模学院,学生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称为大规模学院,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中等规模学院。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和大中规模学院相比,在内容、目标上大同小异,但在管理模式、专职师资配备以及学生群体特点等方面存在重大不同。本文就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展开思考,认清优势与不足,为做好小规模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的困境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当前高校的小规模学院基本上是教育类学院和哲学社会科学类学院,其专业并非社会认可的热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很低,有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源自调剂,因此学生专业思想非常不稳定。部分学生把这些专业作为升学的敲门砖,入学初即抱定调换专业的决心,在转换专业分流时会义无反顾地逃离;部分学生是把高考作为奋斗的终点,认为被调剂到什么专业、学什么都无所谓,由此而引发了学风不良、就业困难等后续问题;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能够调整心态,接受现实,培养专业兴趣和归属感。小规模学院的专职教师和辅导员通常在教学和管理中要花费很多精力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以开展师生交流会、优秀校友报告会、或与高年级联谊等作为教育手段,但有时如同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收效不尽人意。因此,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学生转专业流失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优良学风等仍是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的难点之一。

  2.学生团体自信力不足。小规模学院一方面因为学生人数少,开展或参与群体性的学生活动时会因人手不足而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学生经常表示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参加校级层面的文体竞技等群体性活动。另一方面,因为专业设置的原因,学生能参与竞技的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相对较少,在各专业都能参加的“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创或学科竞赛中优势不明显,学生参赛信心不足,因此小规模学院在学生竞赛方面有显示度的成果较少。

  3.学生管理精细度难达预期。小规模学院与大中规模学院相比,由于学生人数少,生师比低,在学生管理中贯彻精细化、精致化管理较为容易。工作中,小规模学院均将“精细化管理”作为学生培养的理念之一,但实践中,由于辅导员配备、辅导员自身专业化程度、专职教师参与度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管理精细度难达预期。新旧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均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等学校应该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小规模学院因为学生总量小,辅导员配备一般在1-2人左右。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工作主体的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现象,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小规模学院辅导员1-2人要承担学校多部门布置的任务和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相较大中规模学院辅导员各有分工而言,小规模学院辅导员工作压力更大、任务更重,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工作之余疏于学习思考和自我提升,想把学生管理做细做精,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规模学院生师比低,生均资源利用率高,教师教育教学产出质量相对较高,但当前教师个人教学与科研任务并重,关注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育才与育德较难兼顾。

  二、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的优势

  小规模学院的学生工作,虽有困境,但也有大中规模学院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不是说学生少,工作量相对少,工作任务相对容易完成,而是体现在由内部环境营造的良好育人氛围。

  1.辅导员熟悉学生整体情况,学生对学院学生工作的认可度普遍较高。小规模学院行政班级少、学生人数少、学生组织结构简单,虽然辅导员配备不足,但相对于大中规模学院的辅导员来说,他们更容易掌握全院学生的整体情况。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务,大到党团工作、奖学金评比、学生干部选拔,小到学生请假、考勤检查、催缴学费等,事无巨细,均由辅导员一人包揽。辅导员同时还肩负疏导学生学业、思想、心理负担、指导学生骨干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等重任,如果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做得更好更扎实,就必须熟悉并深入了解学院学生整体的状况和特殊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局和重点、难点。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通过与辅导员的多次接触,能体谅辅导员的付出与辛劳,对辅导员工作和学院学生工作的认同感也随之加深。

  2.专职教师和教辅人员对学生工作关注度和参与度有提升空间,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行性较高。高校育人的理想状态是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达到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相统一。一方面,虽然高校教师身兼教学与科研重任,但是在生师比较低的小规模学院,1名教师对应不超过10名学生甚至更少,教师应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单独辅导,答学问之疑,解人生之惑,育才的同时兼顾育德。此外,当前教育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小规模学院因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招生规模逐年缩小,招生规模与专业生存与发展、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专职教师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小规模学院教辅岗位少,人员也不多,岗位与岗位间、事务与事务间多有交叉,通常互相协作,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工作更是如此,只有与教务工作、研究生教育等形成积极联动的机制和体系,才会更有成效。

  3.学生整体凝聚力较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小规模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与行业变化关系不大的长线型专业,有一定社会需求但数量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入学初就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努力在大学期间拓展自身综合素质,或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学生管理;或潜心学习,备考研究生;或在搞好专业学习之余投身于社会实践等。再者,小规模学院班级人数不多,一般在25至60人之间,学生组织结构简单但五脏俱全。学院规模虽小,但工作也需面面俱到,工作强度并不低。为了协助专兼职辅导员老师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做到更好,学生群体团结协作,凭借较强的凝聚力和拼搏意识,往往能以弱胜强,以小搏大。

  4.学生先进典型示范辐射效应较好。学生先进典型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在专业学习、思想觉悟、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示范辐射效应。同龄人之间朋辈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学生先进典型所占学生总数比例越高,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示范效应越大。小规模学院中诸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各类积极分子等之类的学生先进典型占学生总数比例一般较高,他们在人数不多的班级中,在规模虽小但结构健全的学生组织中发挥自己能动作用,带头为班级、为学院作贡献。因其在班级、在学院学生中占有相当比重,所产生的示范辐射效应自然较高。

  三、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的着力点

  1.着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学生工作往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辅导员个人及整体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价值期待不言而喻。小规模学院辅导员配备有限,其个人职业胜任力更为重要。就小规模学院学生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而言,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具体化、管理模式规范化、岗位职责明细化、日常管理深入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等,仅凭辅导员个人管理经验或者工作积极性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因此,辅导员既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要知晓关于网络、传媒、心理学、职业咨询等相关知识,同时有处理各种事务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从常理上看,辅导员职业胜任力越高,工作精细化程度则越高。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提升以自学为主,系统培训为辅,但小规模学院的辅导员常深陷具体事务而不能自拔,少有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能力和素质提升。这一普遍现象既须辅导员自省,也提醒相关领导和部门引起重视,辅导员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样需要关注和引导。

  2.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体自信力。小规模学院学生因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小而具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学院也希望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以综合素质取胜。因此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平台、创造机会是关键。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我们要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学生读书之习惯,在第二、三课堂中激发学生成才之志,唤醒感恩之心,弥补健体之识,导引理性之行。信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的团体自信力是小规模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必要动因。一方面,用学院曾经涌现的优秀学子、先进典型予以激励,引导学生向优秀看齐,树立学先进的信心,做先进的决心;另一方面,尽全力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文化节、合唱比赛、社会实践等群体性活动,同时积极承办校级以上大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增添自信,用事实让他们相信,只要用心,院小人少也可做大文章。

  3.着力提升全院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学生工作已逐步从管理型工作模式走向服务型工作模式,旨在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面成才的内在动力。优化育人环境、争取更多教师和部门关注和参与非常重要。小规模学院有实现全员育人的基础,具体而言:一是要敢于向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布置”任务,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管理的方式与过程,争取他们在学院全局工作中的关注与支持;二是加强与专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说服高职称或高学历、具亲和力、在师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者社会实践导师等,参与学生管理并注重发掘工作典型;三是学生工作与教务、办公室工作等常有交叉,与其他教辅人员虽各有分工,但不吝于相助,关心与帮助都是相互的。此外,还要努力争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小规模学院学生工作的正面关注和支持,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考虑小规模学院的特殊性,向小规模学院稍作倾斜。

  4.适当促进本研学生工作的融通与互补。高校学生工作通常指本科生管理工作,研究生管理并未包含其中。研究生管理与本科生管理有异毋庸置疑,研究生管理同样重要也是事实。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与本科生管理是两套班子,各自有分管领导和责任辅导员,但实际工作中常有交叉和重叠,如学生党员发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体育类活动的参与等,本研不分家。小规模学院一般有多个层次的招生,本科生、研究生各占学生人数的一半,在少数定位为研究型的小规模学院,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数量。小规模学院学生人数本就不多,如果在注重本研学生工作差异性的同时,能够适当促进本研学生工作的融通与互补,汇聚力量、相互扶持,实现本研学生工作“双赢”将成为可能。本研学生工作的融合和互补,也为增进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平台。在小规模学院,这种多层次学生间的互动,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团体自信力。                     

 

[参考文献]
[1]谭群英,王 琳.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2]戴丽华.精致化管理角度下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3]高娟.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6).
[4]张科.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5]李长贵,闫国华,刘 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4).

责任编辑:谭晓影,李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