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霞:十月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量:498      时间:2017-10-10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十月革命的爆发与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化、具体化与现实化的伟大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具体时代背景下与各国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革命与实践道路。因此,今天的中国,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不仅要再次回顾这场革命对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更要坚定地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一、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 11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依据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趋势,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但是,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分析出20世纪初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实际,更不可能预见俄国革命的具体道路。

20世纪初的俄国,“是生活在两个时代的交接点,因此,只能首先分析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2] 142。经过农奴制改革之后的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依然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残余的封建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文化落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而复杂,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沙皇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少数民族与沙皇政府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使整个俄国危机四伏。“在这个国家里,形势这样紧张,革命的因素积累到这样的程度,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日益变得无法忍受,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原始公社到现代大工业和金融寡头——都有其代表,所有这一切矛盾都被举世无双的专制制度用强力禁锢在一起,这种专制制度日益使那些体现了民族智慧的民族尊严的青年们忍无可忍了”[3] 67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既有的社会秩序再也无法维持。列宁坚持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深入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结论,并认为,20世纪初的俄国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一环,俄国无产阶级应该不失时机地夺取政权,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创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俄国广大工兵农群众在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于11月进行武装起义并取得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成立的苏维埃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政权,建立起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世界历史几千年以来都在发展着,进步着,但只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才产生了新的方向。奴隶社会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人剥削人的社会。十月革命后的新的历史方向就是取消人剥削人的制度”[4] 289。自此,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向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各个受压迫、受剥削的民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精神,增强了他们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信心。欧州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工人运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无不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引领和鼓舞下展开的。世界各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先后建立了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在这次席卷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潭中苦苦挣扎和探索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二、十月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榜样

自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为反抗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屡遭失败。面对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发展,是当时中国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尽管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并未真正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反而使民族危机更加深重。苦难的中国该怎么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非一日之功。落后的、军事封建主义色彩浓厚的俄国,在经历了资产阶级的二月革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以及此后的国内武装叛乱和国际武装干涉之后,才真正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阶段。简言之,十月革命既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和暴力革命,也是各个阶级共同参与的和平夺权,兼有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俄国摆脱了民族和国家危险,使俄国走出了由于战争造成的民族和国家存亡的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俄国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的胜利。这一胜利,以实践的方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现实条件相结合来解决实践问题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十月革命的胜利之路,就是依据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答“时代之谜”“实践难题”的胜利之路。

十月革命的胜利,向中国先进分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与现实力量,使他们看到了蕴藏在工农群众中的伟大力量,开始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立场走向工人阶级。他们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一结合的直接产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践问题。在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揭示了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明确指认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国的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一定要并入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革命潮流中,再与世界无产阶级运动联合起来”“中国劳苦群众要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只有走这条唯一的道路。”[5] 72并且,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场革命应当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终极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由于正确地认识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掌握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规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策略,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革命之路,确保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后的命运。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一样,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暴力革命,经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并最终赢得胜利,建立起了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尽管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影响,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并非俄国十月革命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十月革命:中国现代化的先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彻底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束缚,为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

现代化作为世界历史的进程,反映着人类社会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变。无论是作为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还是以经济变化之面貌出现的现代化,都肇始于欧洲资本主义文明。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 276-277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资本主义文明全球扩张的进程,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代名词。

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在列宁看来,“如果把俄国资本主义以前的时代同资本主义时代作比较……,那就必须承认在资本主义之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如果把这一发展速度与现代一般技术与文化水平之下所能有的发展速度作比较,那就确实应该承认俄国当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缓慢的。它不能不是缓慢的,因为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这样多的旧制度,这些旧制度是与资本主义不相容的,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是使无产者状况无限制地恶化的,而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而且苦于资本主义不够发达’。”[6] 550这意味着,经过1861年改革的俄国,虽然开始了资本主义化进程,但发展缓慢而滞后,并没有通过资本主义化实现现代化。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苏联探索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联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论断,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无论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有着怎样的功过得失,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现代化模式使苏联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国民生产总值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顶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压力,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而且成为了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典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尤其是东方国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能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进行国家建设,并迅速创造了惊人的发展成就。这对于与十月革命前夜的俄国高度相似的中国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长期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模仿苏联的现代化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并借鉴苏联政治模式,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不适合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根据具体国情不断探索自己的现代化之路,逐步形成并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已经完全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但依然是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继续发展,毫无疑问,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成果。

四、十月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他山之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7] 470。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于它作为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使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制度出现在人类历史上。

十月革命的胜利圆满解决了“在一个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能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却遗留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换言之,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一个实践性问题: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俄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就是对此问题的探索。这一探索尽管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历经76年的风雨之后,终于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失败。

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表面看来在于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深层原因在于,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列宁学说教条化,没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同时,苏联共产党内部逐渐脱离、背离并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背叛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相反,俄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前现代国家通过短短十几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在1940年前后就发展为一个工业化社会,并在1990年前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事实,确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深刻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具体历史时期实事求是地认识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特殊国情、具体时情相结合,才可能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8] 128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出普遍适用的规律,而是解决问题,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 63。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 373,“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9] 172。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化与实践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中国曾以苏联为师,模仿苏联的模式:“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7] 1481。但中国共产党人很快意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共同的基本规律。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间,又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每个民族都经历着阶级斗争,并且最后都将沿着基本点相同、具体形式各有不同的道路,走向共产主义。”[10]但是,“每个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从基本原理上说,都离不开并且必须遵循十月革命的普遍规律”[11] 84,不能否定这些基本经验、普遍规律和共同道路。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共同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千条万条,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其“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12] 230。

正如列宁所言,“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理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13] 273。中国共产党人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即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现的问题上,永远坚持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探索中国人自己的道路,直到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且强调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十月革命道路基础上,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深刻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界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实行改革开放,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国两制,等等,无不是坚持十月革命的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社会主义具体模式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既是历史对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回报,也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确证,证明十月革命道路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不容置疑和否定的。”[14] 18

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本国国情,结合本国实际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是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送来的“真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对十月革命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最好纪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 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件文集:(1)(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6]列 宁.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列 宁.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毛泽东.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N].北京:人民日报,1956-

12-29.

[11]吴冷西.十年论战(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列 宁.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4]王寿林.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7,(4).

[责任编辑:谭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