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成功经验、问题困境和路径创新
作者:黄正平 杨 帆 赵益莹      阅读量:838      时间:2022-10-31

[摘    要] 党的理论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在职教育日益制度化、常态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经常性、普遍性地开展面向党员的理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形成了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成功经验。同时,理论武装过程中也存在内容和形式不够精准精彩、覆盖率和覆盖力不高、宣讲队伍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制度化不足等问题,一线干部群众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际不够的难点有待突破,与理论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目标要求仍存在差距。针对理论武装工作中的问题困境,一是创新灵活多样的理论教育体系,坚持党的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推动全党理论武装向全社会理论武装发展和延伸,让全体人民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二是构建与时俱进的理论宣传体系,集聚各种理论宣传手段和力量,推进理论舆论融合传播,在扎实深化宣讲的同时,不断扩大国际传播。三是构建立体全面的理论研究体系,建立各方参与、重点突出、有利于成果产出、人才培育的体制机制,发挥党校在理论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整合各类研究力量和载体作用。

[关键词] 新时代;创新理论;理论武装;思想建设;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10-0037-07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宝贵经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理论武装与理论创新是党的理论建设和思想工作的重要两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体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价值和实践性意义。要让理论成为思想的武器和方法、文化成为交流的形态和通道,需要发挥理论武装的传统优势、应有作用、价值旨归、终极意义,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指导人,在全党全社会达到思想文化引领的共识。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以下简称“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制度要求。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推动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过程中,总结成效经验、分析问题困境、探究创新路径,有利于不断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带领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进发。

一、新时代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成功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成果卓著、成效明显,全民性、全社会、全过程理论武装正在成为常态。

(一)干部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化、常态化

党员干部培训是我们党推进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党校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校)、干部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面向党员干部定期进行调训、轮训、普训。各级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党校姓党,确保以党的创新理论和党性教育为主体内容,确保教育效果和培训质量,把学习理论和学习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能力和运用政策法规能力。

(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2016年10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出台,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为主要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党员、干部每年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领导干部要定期参加党校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进一步推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了理论学习性质定位原则、内容形式要求以及组织管理考核等,规定了中心组成员主要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并通常采取集体研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党的集体制度作为党内法规更趋规范、成熟,已成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制度。

(三)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层党组织活动制度,经常性、普遍性地开展对党员的理论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 65这里把教育党员、宣传群众职责规定、要求得十分明确,并提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要求。要落实基层党支部的主体政治责任、民主党派的政治责任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职能。广泛深入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用好各自的阵地、渠道、载体,让人民群众学得到、看得到、听得到。在教育内容上,把理论教育与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纳入规章制度、乡规民约,使理论学习成为组织功能、行政职能、社会赋能[2]。

(四)切实用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少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和“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二、新时代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问题困境

当前,党的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经验丰富、成效显著,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痛点:一从内容和形式看,不够精准和精彩。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精准是首要标准。然而现有的基层理论宣讲者多为兼职,不一定都有专业背景,理论掌握往往不全不深不透,宣讲时错误观点、不当信息难免。一些基层理论宣讲者综合表现力不够,语言枯燥,缺少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离精彩尚有一定距离。二从对象看,覆盖率和覆盖力还不高。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对象既有党员干部,也有广大党员,还有普通群众,他们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所从事的职业和学习态度各有不同。而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力量有限,要做到从量上实现全覆盖,从质上体现有效覆盖和良好效果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三从主体看,宣讲队伍数量与质量有待双提升。理论工作者是党组织领导下理论传播的发起主体,不但决定着传播是否能顺利开展,还对宣传的内容、传播活动的效率和教育的结果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建设新时代基层宣讲队伍任重道远。四从制度上看,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尚需经常化、持续化、规范化。近年来全党的主题教育已经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但周期性特点决定了还不能成为党员教育的常规渠道。

(一)贯通最先、最后两个“一公里”的问题

就理论传播过程而言,既要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也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理论创新到理论运用于实践,对于实践指导来说,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实践、走向生活,首要的是把作为第一线实践者的干部群众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这可以称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先一公里”。党的创新理论从上到下、层层级级传递下去、传播开来,一直抵达基层干部群众的心田,如同接力,由此称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职责。可以说,理论创新的基础与源泉在基层实践,理论概括与升华主要是在顶层,而理论武装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二)理论宣讲说不出、传不开、听不进的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说不出、传不开、听不进等诸多问题,与大众化、通俗化,与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目标和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矛盾:理论学习内容多与时间少的矛盾,工学难一致;多样性要求与单一性现实的矛盾,宣讲者表述单调、不生动、缺乏吸引力;理论“高大上”与实践具体的矛盾;说的多与做的少的矛盾,做归做,说归说;大众化与通俗化的矛盾,听不懂、缺少“翻译”;要我学与我要学的矛盾,主观能动性差、内在积极性发挥不到位。

三、新时代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路径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大力破解基层理论宣传的难点和症结,将讲准、讲透、讲活作为理论宣讲的最高境界。要创新方式方法,从事实、形象、情感、道理入手,讲事实以说服人,讲形象以打动人,讲情感以感染人,讲道理以影响人。一是以“需求”为基础,增强理论宣传针对性。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要以“需求”为出发点,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需求”既包括宣传受众需求,也包括宣传队伍主体需求。从队伍建设来看,要着力提升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宣讲水平,充分满足党员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同程度的需求。从受众层面讲,需要因时制宜和因人而异,以分众化分层化实现大众化,以通俗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以“质量”为主线,力求理论宣传精准度。理论宣传建立在对理论的精准阐释和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精准解读上,只有在精准的前提下,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宣讲效果。三是以“创新”为动力,拓展理论宣传空间域。载体是理论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理论宣传在注重理论彻底性的同时,更要在守正创新基础上重视理论传播空间域的建立、重组、放大、占领,掌握制高点,不断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四是以“效果”为目标,提升理论宣传影响力。理论宣传不仅要注重覆盖面的扩大,还要重视接受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提升。要千方百计提升宣传的覆盖力,盘活理论宣传的存量,做大理论宣传的增量,在全力推进理论宣传教育中彰显思想的活力、理论的伟力[4]。

(一)创新灵活多样的理论教育体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事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理论教育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等特点,是理论武装的经常性手段,其目的是推进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专题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党课或团课、高校思政课等载体和形式,组织开展各项理论教育工作。

理论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广泛、深入的理论学习,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3]。

我们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形成了开展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主题教育。每一次主题教育都强调理论学习先行,以理论武装为主体和目的,成为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成为基层理论武装的有效形式。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作为基础性工作确保了主题教育的成效。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后,党中央又进一步强调制度化、经常化,使学习党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史的“一阵子”变成党员干部“一辈子”的学习主题和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

要高度重视党内学习教育与社会宣传教育相贯通,推动全党理论武装向全社会理论武装发展和延伸,让全体人民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党内教育与社会教育要同筹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建立健全党内外教育相结合、相一致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向全社会推广和扩大。社会教育要创新学习方式、途径、阵地,既要有主题式,也可有嵌入式、渗透式;既要有专题政治学习,也要有结合政治的业务学习;可以单独组织教育,也可与党员共同参加学习,把理论学习贯穿于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加入到学习教育队伍中来。

(二)构建与时俱进的理论宣传体系

理论宣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传统和基本功。理论宣传是党内教育到党外教育形成全党全社会教育,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形成全员全过程教育的重要形式。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定要有规模宏大、持续性强的理论宣传。

1. 集聚各种理论宣传手段和力量。理论宣传作为基层理论武装的方式之一,主要包括理论宣讲、出版物宣传、网络宣传、理论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是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基本途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面对面的理论宣讲和出版物、网络、理论文艺等宣传方式相结合的过程。

理论宣传的传播载体很多,一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二是互联网视听。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理论建设阵地,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求是》杂志等党报党刊在积极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作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

各种传播手段要综合运用,形成梯次、阵势、规模,更要与“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实现线下传播和网上传播相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两个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辖区市级融媒体中心。

2. 推进理论舆论融合传播。加强报刊网络等理论宣传阵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打造特色理论栏目节目,培育特色理论传播品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解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加强网上理论学习宣传平台建设,建好用好理论专题网站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发挥好“学习强国”平台的理论宣传普及作用,策划推出丰富生动的融媒体产品,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让理论宣传“动”起来、“火”起来。加强理论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编纂出版,有计划地推动理论读物系统化。着力改进理论文风,把内容深刻性与形式生动性结合起来,注重真情实感讲故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3. 扎实开展理论宣讲。《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把理论宣讲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确定了下来,并明确指出:组织开展理论宣讲,发挥党委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宣传工作队伍和平台作用,面向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活动,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建议县级以上党委普遍设立理论讲师团,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考核。要在宣讲团数量、质量上下功夫,选调优秀领导干部、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理论名师名嘴参加到宣讲中来。要组建量大质优的基层理论宣讲专兼职人员队伍,加强学习、培训,加强研讨、阐释,让他们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注重深入基层、面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组织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走上街头和地头、走进村居和庭院、走入车间和厅堂,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组建梯度化、差异化、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宣讲队伍,探索建设基层理论宣讲素材库案例库,建立理论宣讲导师制,设立“名师”“名嘴”工作室。加强分众化靶向式理论宣传宣讲,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掌握不同受众群体的理论需求,提供“点单式”个性化的学习宣讲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供需精准。

可以在全国建立省市县三级理论讲师团网络,推进市、县普遍组建理论讲师团。

4. 扩大国际传播。加快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习近平著作翻译出版工作,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执政故事,宣传好中国共产党理论。

(三)构建立体全面的理论研究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常进常新、不断推动的过程。理论新判断、理论新概括、理论新观点等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前瞻性、学理性、凝练性等特点,最终要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往往是一个需要阐释、解读、“翻译”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内容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答了现实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同时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尽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语言平实,然而仍需要通过聚焦度高、现实性强的研究阐释,才能被学界认知,被民众认同。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体系关键是要建立各方参与、重点突出、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强军、经济、外交、生态文明、法治等领域重要思想的系统研究,建议设立专门的研究院,并设立第三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实现分领域、各省区市研究全覆盖。可在中央党校创办“习近平新思想杂志”。支持和鼓励友好国家开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研究。

1. 充分发挥党校在思想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党校是党的思想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是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

2.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的传播机构,又是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要建立科学的导向机制,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课题导向、经费导向。既要强调开放研究、学术自由,更要强调政治自觉、思想统一。专家学者等学术力量既要出严谨的学术成果,也要出通俗的普及成果;既要发表学术论文,又要开展理论宣讲;既要单兵作战,也要联合攻关。力争让学术成果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与史册上、学术史上的成果同辉煌、共灿烂。

要建好管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级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做到以精准学科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以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建议由中宣部牵头,组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探索建立省级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和协作。

3. 整合各类研究力量和载体作用。学术期刊要在讲政治的基础上把学术质量放在首位,党报党刊要根据读者需求,扩大理论阐释的栏目、文章比重,塑造理论阐释板块、栏目和品牌。要把党报党刊发表成果纳入高校和各级党校考核体系,鼓励专家学者撰写党员干部欢迎的高质量理论阐释文章,满足理论传播的客观实际和现实需要。

要注重发挥非科研学术机构,热心、热爱党的理论工作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强调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专业化与跨学科相结合,培育接地气的“草根”力量、民间人士、退休人员一起参加理论研究,形成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强大合力。组织重点课题研究攻关,打造特色论坛研讨活动品牌。发挥社科基金和新型智库等的重要作用,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安排,围绕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重大决策部署,在社科基金中设立重点专项、重大招标项目,组织多学科多视角研究阐释。加强对社科学术团体规范管理,加强对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以及会刊、期刊、公众号等阵地的引导管理。

统筹推进各类智库协调发展,建设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注重依托新型智库举办理论研讨活动、推出理论阐释文章。建立国情调研基地、理论大众化实践基地,推动党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推动理论研究与理论宣传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黄正平.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研究[J].学术探索,2021,(6).

[3]  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J].求是,2021,(22).

[4]  黄正平.新时代党的理论武装的根本导向和价值取向[J].决策与信息,2021,(9).

[责任编辑:李利林 朱苗苗]

 

The Party's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New Era Arms the Whole Party and Educates the People's Successful Experience, Problems, Dilemmas, and Path Innovation

 

HUANG Zhengping, YANG Fan, ZHAO Yiying

 

Abstract: The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develops in inheritance, innovates in development, and insists on arming the whole party with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y, educating the people,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These are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of our par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the-job education for cadr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nstitutionalized and normalized, the learning system of the central group of the party committee (party group)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nd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have regularly and universally carried out theoretical education for party member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form a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novative theories arming the whole party and educating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arming,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tent and form are not accurate and exciting, the coverage rate and coverage are not hig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publicity team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grass-roots theoretical arming work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ront-line cadres and the masses are not closely integrated . The difficulty that the party's innovation theory is not enough to penetrate into practice needs to be broken through, and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goal of object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oretical pr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s in the theoretical armed work, firstly, we should innovate a flexible and diverse theoretical education system, adhere to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s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tak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s the gui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theoretical armed forces of the whole party to the theoretical armed forces of the whole society. Let the whole people be armed with the Party's scientific theory. The second is to build a theoretical propaganda system that keeps pace with the times, gather various theoretical propaganda means and forc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oretical public opinion, and continuously expand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while solidly deepening the propaganda. The third is to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establish a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which all parties participate, focus on key points, and facilitate the output of result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party school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colleg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tegrate various researches Power and carrier function.

Keywords: new era; innovative theory; theoretical arming;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实践及经验研究”(编号:20BDJ003)成果。

[作者简介] 黄正平,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杨帆,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赵益莹,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