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97次 发布日期:2023-10-23 17:27:33

[摘    要]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和时代感,为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提供重要载体,团结引领新时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青春力量。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应充分发挥理论阐释、主体协同、载体创新和知行合一的积极作用,在理论阐释与实践锻炼的相辅相成、主体协同与载体创新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深化大学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阐释;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D922.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3)09-0046-07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课程,探讨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成为思政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多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内容与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融入原则而言,王刚、贾雯指出,要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以‘三个全面’、‘五个牢牢把握’、‘九个深刻领会’为基本遵循”[2] 62-63。赵付科认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坚持政治性、系统性、重点性和比较性原则,既要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也要融入相关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既要整体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突出重点,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融入[3] 76。付丽莎和昂然主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立足问题导向原则,解决学生认识上的“疑惑”和思想上的“困惑”[4] 4。

第二,就融入内容而言,在整体性内容融入层面,王刚、贾雯根据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建议[2] 63-65。齐卫平和樊士博主张,在融入过程中,既要突出党的二十大的主题,讲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要求,也要抓住重点,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与方法论要义[5] 8-10。与聚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方位融入不同,在专门性内容融入层面,彭付芝和刘佳主张全面、系统、深入地将讲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一具体内容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6] 10-12。刘建军主张,分别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7] 6-7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

第三,就融入路径而言,齐卫平和樊士博主张,通过善用“大思政课”、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拓展隐性课堂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整体效能[5] 8-10。王刚和贾雯提出,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效果,要将形成团队合力、加强集体备课、善用实践教学、丰富教学载体为实践路径[2] 65-67。付丽莎和昂然指出,要做到统筹系统内外多方资源,整体布局、局部设计,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校本资源”和“校外资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4] 5-6,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现有研究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在研究议题层面主要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内容和路径,尚未深入阐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和实现机理。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承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和时代感,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提供重要载体,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凝聚起强国有我的青春力量。

(一)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和时代感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属性。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政治性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发展“两个务必”经典论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情国情社情和从严管党治党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创性提出“三个务必”的重大科学论断:“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8] 1-2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大党章也在总纲中新增“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9] 7内容,并将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赶考精神”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创新,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对新时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出的政治要求,是对全党乃至全社会发出的新时代政治动员,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斗争、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的重大科学的政治论断和党的根本大法提出的重要政治要求纳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之中,对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0] 544。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党章作出的最新论断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的现实需要。例如,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件大事,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指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战略支撑及其内在要求,将这些最新科学论断融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中,有助于及时更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本质特征、鲜明特色和制度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为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提供重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8] 16“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大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重要课程载体,承担着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点在于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和“两个行”之间的逻辑关系,讲明白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道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力量和真理魅力的证明[11] 11。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党章重点在于更新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重大。鉴于目前该课程开设时间较晚等因素,课程还未有统一的教材,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就需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该课程之中,以翔实的资料、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让学生们深刻领悟不断发展完善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光辉与实践伟力。

(三)团结引领新时代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强,则国家强”[8] 71。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是具有蓬勃朝气、掌握新鲜知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主体,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受众。只有把党的二十大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以党的创新理论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党的二十大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 7纳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之中,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有助于新时代青年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做勇毅前行的时代青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焕发出强国有我的精神风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影响和推动之下,各高校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政课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综合运用集体备课、微课堂和专题培训等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时,结合高校思政课一线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观察可以发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仍然任重道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育主客体的融入意愿不强。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力量,距离主动学习、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将其自觉融入所讲授的思政课程的规范性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呈现出政治冷漠的倾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党章缺乏相应的了解,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意愿有待增强。二是理论知识掌握不透。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不够全面和系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党章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融入内容碎片化和“两张皮”等现象。三是融入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受到路径依赖、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互动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不够,使得融入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制约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破解上述实践难题,需要探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构建融入路径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理论阐释、主体协同、载体创新、实践教学等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理解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自觉。

(一)加强理论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述,其中第一个相统一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表明,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行学理性阐释,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在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主旨、宏伟蓝图和实践要求等基础上,针对学生们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可能出现的模糊与错误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对其进行辨析和驳斥,从而让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 7,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方面作出准确概括。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科学论断,不应仅停留在表层含义、向学生传达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更应该通过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讲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必然走向成功。对此,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建设最新成果,夯实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学理阐释的理论功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在借鉴政治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等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植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实际和必然要求,在中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分析比较中,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鲜明特色与制度优势,引导学生系统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党章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理解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一种典型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党的二十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8] 23,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阐释清、解释透,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特征、显著优势和运行机理,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提供学理支撑。

(二)多主体协同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2]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同样也需要发挥多主体协同推进的功能,发挥主体协同协调配合整体效能。具体而言,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实施者、教学对象、教学管理者等多主体的重要作用,推动各个相关主体彼此协调配合,保障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标的实现。

高校要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发展以必修课程为主、以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补充的完整课程体系。此外,各高校还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并完善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党章,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等进行解读,积极利用集体备课的优势,群策群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教学。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专题研讨、案例学习、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等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鼓励广大学生积极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尤其是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模糊认识要主动提问,及时得到辨析澄清。

(三)创新融入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载体支撑和传播媒介,是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联系起来的中介桥梁。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载体,需要突破传统线下教学这一单一载体, 运用“线上+线下”创新载体、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载体[13] 81-88。就“线上+线下”创新载体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借助学习通、微助教等平台,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借助BOPPPS这一新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载体,针对线上和线下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按照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个阶段分配与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合理、高效地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就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载体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AI+思政课堂’新模式,科学甄别学生特征,统筹配备师资,精确定制课堂内容”[14],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新颖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解新时代非凡十年的伟大变革时,可以利用现实虚拟技术(VR )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光辉成就,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现场感。

(四)做到知行合一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明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1]。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就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付诸行动,在亲身躬行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15]。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优势,运用主题党日、参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专题式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课外实践载体,在庄严的政治礼仪、丰富的课外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深刻感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认同。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爱心支教、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积极分子组成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在校园宣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

[2]  王刚,贾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透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3,(1).

[3]  赵付科.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考[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6).

[4]  付丽莎,昂然.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原则、要点与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5]  齐卫平,樊士博.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3).

[6]  彭付芝,刘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如何讲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7]  刘建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材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学,2022,(4).

[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质和途径的创新性探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6).

[1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23-03-19.

[13]  张静,邢鑫.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与思考——以北京Z大学“思想静界”思政课新媒体矩阵为例[J].决策与信息,2022,(9).

[14]  周明明.智慧教学课堂提升思政课效果[N].中国教育报,2020-08-22.

[15]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日报,2021-03-07.

[责任编辑:胡   梁 朱苗苗]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an,LV Yongxiang

 

Abstract: Studying, publiciz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s the primary political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political and contemporary sense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learning and publicizing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party 's innovative theory, and unite and lead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o contribute youth power in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deeply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subject coordination, carrier innovation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al exercise, subject coordination and carrier innovation,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depth, practical strength and emotional temperatur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epen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Keywords: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层问责异化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编号:21CZZ050)、2022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机制研究”(编号:22Z109)、武汉传媒学院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2023135)成果。

[作者简介] 刘燕,武汉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吕永祥,法学博士,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内法规研究。

点击下载PDF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