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内容
文章阅读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来源:《决策与信息》2022年第12期 浏览:199次 发布日期:2023-01-06 10:27: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通过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充分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团结带领人民把握历史主动、始终克难奋进的根本所在。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命运,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面临的艰巨任务,唯独我们党披荆斩棘克服千难万险才得以最终完成,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融入行动中,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丰富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引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近代以来翻天覆地的时代与社会变迁、党带领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实现独立与复兴的恢宏历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积极转变。新时代新征程要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就必须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领域全过程各环节:不仅要在文化领域、思想领域、舆论领域抓意识形态工作,还要在经济、社会、法治等方面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中去,还要贯彻到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用实践的原则和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理论成果,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性、突破性的认识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飞跃。这些伟大理论成果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认知突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肩负砸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枷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极其艰巨的历史重任过程中,党立足中国实际、植根人民群众,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战争考验走上执政考验这一“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带领人民积极稳妥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党根据世界大势和国家实际,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与马克思主义许多重大观点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老百姓的共同价值观念贯通起来、融合起来,探索创造出具有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方式和理论表现形式,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立场是基础。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牢牢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认真研究解决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等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并给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对传统文化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提升,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激活、提炼与提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现出新的文明光辉,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行政学院)原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研究员

点击下载PDF 【PDF下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