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目录
特别策划
本刊特稿
民生安全与保障
决策案例
教育视域
经济热点
公共管理
设置
世界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湖北的机遇
作者:余振      阅读量:1322      时间:2020-08-05

一、世界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以存量、增量、变量构建一个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分析框架。存量是经济全球化,增量是技术进步,而今天的一个巨大的变量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从存量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具有粘性,全球化就像链条把各国锁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力量对比发生突变、剧变的可能性不大。从增量来看,科技进步带来了世界经济整体的增长。但在不同国家,科技创新也会分布不均匀。谁抓住了未来技术,谁对未来就更有主动权。从变量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存在存量之困、增量之动、变量之乱。

存量之困:逆全球化。有些国家内部存在比较严重的分配问题,逆全球化回潮,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抬头,大国博弈加剧。

增量之动:技术已变。技术的进步最终促成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国际分工体系的构建,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基本动力。随着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商业化,技术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将达到空前的高度。

变量之乱:新冠肺炎疫情。4月14日上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示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遇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打击,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萎缩3%。全球第一次面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的困境。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与不确定性——经济总量呈现南升北降,新兴国家货币崛起,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成果显著,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确定性显著增强。

二、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新趋势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将出现下列趋势:其一,国家主义将大行其道,国家利益将成为各国制定政策的优先考量因素,尤其是对于经济安全,各国会更加重视。其二,“国家干预”能力成为大国竞争的基础。其三,生产的分散化将成为主流趋势。其四,全球化仍是主流,但是逆全球化却越来越不容忽视。短期之内,各国对中国的排斥、歧视都会越来越多。其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改造世界。

三、湖北的机遇与对策

疫情之后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大变局,给湖北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机遇和大挑战。面对大变局、大机遇、大挑战,振兴湖北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要解决一些长期制约湖北经济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湖北在经济开放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显著差距,导致生产要素和科技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区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湖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用好自贸区这个抓手、用足自贸区提供的各种便利。然而深化改革,容易改的都基本做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因此,湖北推动自贸区升级,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机遇,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要从改革开放的“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

第一,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推动沪鄂自贸区联动发展。湖北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亟需依托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与长江黄金水道上其他自贸区协同发展,共同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的开放高地,进一步优化全省的营商环境。目前,在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中,已有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等7个省市获批自贸区。其中,上海自贸区建设最早、成果最多、经验也最丰富。湖北首先要谋求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通过制度性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长江开放带高质量建设。

第二,以要素流动为驱动,构建沪鄂共同市场。联动沪鄂自贸区首先需要构建沪鄂人才、技术和信息自由便利交流机制,以体制机制软联通为核心,以共建、共享大市场为基础,增进沪鄂自贸区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推动高端创新要素流通尤为重要。沪鄂自贸区可以探索人才共认、共用、共育的实现路径,共同促进沪鄂自贸区高级人才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此外,推动沪鄂自贸区联动,也需要市场和产业做支撑。目前长江黄金水道和高速路网都较为发达,但高速通行费用较高,沪鄂可以联手长江沿线省份从降成本的大局出发,研究有条件减少甚至豁免道路高速通行费,提高通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货物和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便利,共同打造沪鄂共同大市场。推动建立沪鄂自贸区产业联盟、高端产业培育基金,促进沪鄂自贸区科技资源、项目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对标自由贸易港,共同推动自贸区的内涵式发展。着眼于未来,推动沪鄂自贸区联动发展,需要积极对标自贸港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推动自贸区的内涵式发展。甚至从更为长远的发展来看,湖北应该以建设首家内陆自贸港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湖北自贸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其一,创新中部地区国际通信网络信息互联交换平台,发展技术服务贸易、离岸金融结算、跨境电子计算等数字技术业务。其二,创新区内的高技术产业外资准入和双向合作,推动武汉对外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发展。其三,创新发展高端绿色进口再制造和全球维修业务,建立健全技术事实查明体系,为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提供专业支持。其四,创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机制,完善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体系,构筑创新和开放引领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作者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