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
作者:叶进,张旭      阅读量:912      时间:2020-01-20

  [摘    要] 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我国安定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势下,西方敌对思潮的不断渗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多元文化激荡和宗教问题频发,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鉴于此,要从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宗教管理与引导,提高网络管控力度、维护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等方面入手,维护边疆民族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 D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0)01-0026-07

 

  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稳定发挥功能的重要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等特点,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维护我国安定统一具有重要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便从未停止,边疆民族地区更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区域,严重威胁到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因此,必须深入分析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困境,加强对策研究。

  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现实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情况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在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 153。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隐蔽、复杂,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尤为重要。

  (一)边疆稳固、祖国统一的现实需要

  边疆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多宗教共存,多民族共处,深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影响,是各种突发事件多发地带,是国家治理中的特殊方面。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主流,使之具有权威性、合法性,不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威胁。通过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武装边疆各族人民的头脑,加强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党的领导的认同,进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政治局面,对边疆稳固、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边疆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预测功能、整合功能和调控功能。在文化、宗教和信仰多元的边疆民族地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各民族文化,加强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与沟通,凝聚思想共识,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更深层次的弘扬和培育,从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三股势力”及其意识形态的渗透。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

  二、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对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间断

  从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便存在意识形态之争,当前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自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遭受了沉重的挫折,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视为威胁,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的边疆民族地区更是被西方势力视为瓦解中国的着力点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区域。西方国家一直以来以各种方式制造舆论、歪曲事实、引发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企图分裂我国。西方国家从军事对抗、经济封锁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文化输出等方式试图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虽然渗透的方式和手段在不断变化,但其取代社会主义的本质意图却从未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先进技术和传播媒介加速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渗透,输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终结论等思潮。他们鼓吹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人类最高形态的文明,资本主义最终会取代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所论证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重要理论;打着“自由”“平等”“民主”等口号,宣扬美化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宪政,攻击否定人民民主专政,主张多党制、普选制,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攻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扰乱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政治思维和价值观念。诸如此类的错误思潮还有很多,这些错误思潮的本质都是企图抢占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阵地,否定社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宣扬西方制度体系和价值理念,进而达到取代社会主义的目的。

  (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意识形态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导致其经济、医疗、教育、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建设整体滞后于其他地区。据统计,在2018年全国31省区市GDP排名中,边疆民族地区排名倒数,与其他地区的GDP总值相差较大。边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意味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所获得的实际利益不足,从而导致他们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现实生活中吃穿住行的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 117,物质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精神生活就不会被重视,理想信念就会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就感受不到国家日益强盛带来的各种福利,看到的是与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久而久之会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也会大打折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也会面临崩溃。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也会被境内外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大肆宣扬西方国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强大,科技的先进,侵蚀边疆地区人民的思想,误导边疆民族地区人民,将一些经济问题曲解为政治问题、制度问题甚至是民族问题,诱导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破坏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阻碍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

  此外,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居住分散、位置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等自然及社会原因,给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宣传带来了很大阻碍,一些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载体和平台难以在边疆民族地区运用和落地。加之边疆民族地区部分群众文化程度偏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高,对各民族历史、国家各项政策及实时动态不了解,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甚微。其民众受到周围邻国的文化影响较大,一些分辨能力不强的民众,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此外,有的边疆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意识形态斗争,对意识形态安全和教育不够重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建设的能力和意识不足。由经济社会的相对滞后引发的种种问题,都对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应该认真分析和对待,正确引导边疆民族地区民众,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三)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众多,文化多元影响意识形态安全

  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众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以及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宗教广泛存在,且分布错综复杂。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普遍信教,宗教的多样性带来的是群众信仰的多元,信仰的多元就会给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的主体地位带来挑战。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宗教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往往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宗教种类的多样无疑会加剧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无疑也会给边疆民族地区的宗教管理和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

  宗教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传统习俗、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宗教具有双重性,它有积极的一面,可以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但也有消极的一面,与社会主义相背离。宗教具有凝聚少数民族人心、强化本民族认同的作用,若是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则会导致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和本民族的认同高于国家政治和国家大家庭的认同,给国外宗教势力和不法分子进行宗教渗透提供可能。“宗教渗透是带有明显政治意识倾向的,具有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组织秘密性、活动多样性及破坏严重性等特征的非正常的宗教传播”[4]。一些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更容易被敌对势力灌输宗教极端思想,宣扬与社会主义不符的宗教教义,发展极端教徒,诱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夸大本民族历史,弱化对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动摇党的群众基础。同时,随着边疆民族地区不断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境外敌对势力更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举办各种宗教交流活动的幌子,借助宗教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布反动言论,制造各民族矛盾分裂,灌输其价值观,严重威胁民族团结和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边疆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固有的语言文字、文化习俗、行为习惯,而且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交融中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网络文化再加上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文化的多元势必带来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碰撞,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民族文化受到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不断冲击,其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减弱,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在不断下降,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冲击与影响,进而侵蚀民族精神,破坏民族团结与统一,不利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三、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维系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如果经济基础不牢固,边疆民族地区民众的获得感就不强,思想方面容易出现波动,进而给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以发展促安全。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准确地调查统计边疆民族地区居民的基本情况、资源分布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区域民众意见以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合理有效统筹区域内的资源、能源,加速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粗放式发展,延长产业链,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创新型、环保型企业,发展具有边疆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切实感受到国家之于个人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贯彻落实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和支持力度,坚持扶贫与扶智(志)相结合,设立相关培训机构,支持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拥有一技之长,充分就业、创业,拓宽他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继续实行对口支援政策,吸引和派遣高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建设人才去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为边疆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抓住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解决好医疗、养老、上学、住房等基本问题,让边疆民族地区居民形成“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 287的局面,牢固党的群众基础。加快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信息、网络、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让边疆民族地区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实时动态,提高辨别力,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进而团结一致,确保边疆稳固,边境安全;加大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力度,形成更深层次开放格局,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契机,拓展对外贸易,加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培育边疆民族地区贸易新模式,提升本地区经济的优势,提高社会生产力,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差距;通过大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让边疆民族地区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加深对国家的认同,进而拥护社会主义体制,确保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构建边疆地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 9。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从表达方式和传播内容入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加强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知识文化水平。要培养一批既熟悉少数民族语言又精通汉语,既熟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又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师资队伍。大力推广双语教学模式,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同步教学,打破语言障碍,达到思想上的交流,文化上的认同,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同时,要培育精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国家历史文化的边疆民族地区的本地人才,担任民族地区交流的使者,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语境下科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思潮。

  构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充分发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重要引领作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们要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解释,尤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阐释。创新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方式,创设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和语言习惯的话语模式,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简洁明了地传达意识形态话语所表达的政治诉求,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进而促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获得普遍认同。此外,要大力开展类型多样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与教育。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途径,让边疆民族地区人民了解国家的时事政治、取得的新成就;定期组织文艺演出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宣扬意识形态教育的优秀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使少数民族群众得以欣赏和阅读;把少数民族习俗、节日活动与意识形态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

  (三)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宗教管理,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问题极端重要,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民族问题和政治问题。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众多,因此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宗教的管理,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宗教的治理,要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各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注重宗教的政治化引导,研究和挖掘各宗教的主旨要义,积极引导其与中国国情、民情、世情相适应;对宗教做出中国化的阐释,把宗教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创新和发展中国化宗教理论,不断完善宗教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宗教合法活动、制止和取缔非法宗教和非法宗教活动,遏制极端宗教,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坚决打击境外“三股势力”的破坏,严惩宗教不法分子和挑起事端的宗教极端主义者,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利用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在信教群众中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宣传,明确国家对宗教的态度和立场,培养边疆民族地区群众正确的宗教观;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策略,宗教人士在加强自身宗教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提高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提高宗教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扫清宗教事务管理中的误区。边疆民族地区的偏远农村村民和高校大学生历来是宗教渗透的重点对象,要认真分析被渗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抵御措施,预防境外宗教势力更深层次的宗教渗透。

  边疆民族地区宗教的发展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防止境外宗教的干涉和控制,鼓励信教群众参与宗教管理和监督,发现非法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开展国际间的宗教交流活动,并促进与世界各地宗教间的了解与合作;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引导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边疆民族群众共同努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四)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管控,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7] 36。随着信息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成为思想斗争的新阵地,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网络管控,能够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维系边疆民族地区团结与统一,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一是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让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充分享受到网络的便利。提高网络技术的研究与交流,提升我国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技术的竞争力,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二是打造一批兼具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特点的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站、公众号、微博等载体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实、迅速地报道新闻热点和国家动态,让群众了解实情,知道真相,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构建,营造良好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氛围,让各大媒体成为引导网络舆情的有力工具。三是完善相关网络层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信息管理和监督,使网络监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和网络警察,有效搜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四是设立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检测和预警机制,鼓励全民参与到监督中去,严控边疆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对网络内容进行分级归类和过滤,杜绝不良和非法信息,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处,以达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刻不容缓,事关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国家统一,同时要持久用力,久之为功。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更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理念和方法,不断维护和巩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莫岳云.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湖湘论坛,2010,(4).

  [5]  王文锦.礼记详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朱苗苗]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Frontier Ethnic Areas

 

Ye Jin, Zhang Xu

 

Abstract: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frontier ethnic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system,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stability and unity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hostile ideological trend in the West continues to infiltra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multicultural turbulence and religious issues are frequent, and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frontier ethnic areas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In view of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frontier ethnic areas, strengthening mainstream ideological education, building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s, strengthening religious management and guidance, improving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maintaining ideological network positions.

Keywords: Frontier Ethnic areas; Ideology; Ideological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作者简介] 叶进(1958-),男,湖北随州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张旭(1991-),男,河南项城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